深空摄影为什么要使用冷冻ccd呢?

首先一点,深空摄影不一定要用冷冻CCD,经过改机之后的单反其实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冷冻CCD是最好的选择,拍出的效果是最好的。当然,冷冻CCD的售价也就不菲。深空天体大都非常暗弱,为了拍摄到它们的细节,就需要对一个目标进行长时间曝光。但长时间曝光会使CCD的温度升高,从而产生热噪,导致信噪比降低。为了提高信噪比,让CCD保持低温很重要,所以冷冻CCD应运而生。

一般情况下,冷冻CCD的制冷温度会比环境温度低几十度。另外,低温只是一方面,还有保持恒温也非常重要。通过冷冻CCD对同一目标进行长时间曝光,就能得到精美绝伦的深空天体照片。不过,冷冻CCD的售价昂贵,动辄大几千,多者数万。而且冷冻CCD的操作较为繁琐,没有一定基础不好掌握。对于刚入门深空摄影的天文爱好者来说,单反是更好的选择,操作相对容易,而且不需要太好的单反。

不过,用于深空摄影的单反需要经过改机才行。因为单反装着红外截止滤镜,而深空天体尤其是发射星云的发光波段集中在红光,所以需要去掉这个滤镜。对单反进行改机之后,用于拍摄深空天体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下图是本人用BCF改机单反拍摄的一些深空天体:另外,比起拍摄装置,深空天体摄影更为重要的是赤道仪。因为要进行长时间曝光,赤道仪的跟踪要非常精准。

天文深空摄影,相机改装,需要精通什么,改后区别多大?

首先深空很看天气。理想的拍摄条件不仅仅需要光污染小且天气晴朗,湿度, 风速,大气的透明度都会影响拍摄质量。当然满足以上所有条件而且完美的夜晚很难出现,我一般会在夜晚无月的那一两周选一个少云,大气透明度高而且风速不太快的夜晚拍摄。需要学会赤道仪的使用。由于深空物体很暗需要长时间曝光,地球又一直在自转,所以需要赤道仪来抵消掉掉地球自转的效果。

赤道仪使用前需要尽量精准的极轴校正(Polar alignment)来尽量延长曝光时间。极轴校正就是将赤道仪的旋转轴调到于地球自转轴平行,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对准北极星。可以使用一些手机app来帮助定位星星的大致位置。 另外很多赤道仪也会有go to功能, 通常是让你选择几颗较亮的星对准后进行校正,校正成功后只需从数据库里选择想看的物体就可以自动到达。

更高级的赤道仪甚至可以自动扫描天空自动校正。后期 深空的最终成品通常都是拍摄多张后通过deep sky stacker叠加出来最终的效果。然后再用photoshop, lightroom等各种软件做最后调整。所以也有很多后期软件需要学习。另外拍深空通常都是夜黑无风的夜晚,一个人出去不太安全,最好还是能找几个有类似爱好的朋友结伴而行,新手的话我推荐先买天文望远镜出门看行星,看月亮等。

两千左右的深空摄影用天文望远镜哪些比较适合能推荐一下吗?

两千元几乎无法达到要求的目标,即便是二手的也很难实现。深空摄影比行星摄影的要求更高。首先,深空需要一台带自动跟踪且精度不错的赤道仪。为什么要把赤道仪放在第一位呢?因为赤道仪确实比其他的更重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赤道仪,其他设备再好也没用了。事实上,光合适的赤道仪的价格就已经超过两千了。其次,你需要一个低焦比的主镜,同样的望远镜构造和加工精度下。

口径越大越好。从这方面来说,牛反比较适合。天文圈赫赫有名的小黑算是深空的入门器材了。小黑主镜用不了两千块。此外,一些APO主镜也可以,但价格就贵了。再者而言,摄影器材和导星器材也是必须的。这更是一笔价格浮动很大的预算了。往便宜了说,二手普通单反之类的,改机后甚至不改机都可以用;因为我主打行星,所以导星我没用过,但入门的肯定用不了两千块。

往贵了说,一台主打深空的冷却CCD几万几十万是完全可能的。如果使用CCD或者一些CMOS的摄像头,还需要配电脑,这又是一笔开支。所以,两千玩深空够呛。我没仔细算过,但我觉得配一套入门的深空摄影装备最低都得一万左右。两千还是建议买个手动操作的先从目视开始。看这个问题,题主应该是刚接触这方面甚至只是单纯的天文爱好,所以我认为应该从理论知识开始学起,以后再考虑深空摄影。


文章TAG:为什么不建议用C8拍摄深空天体  天文  深空  为什么不能用  为什么  什么  建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