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之前京东巨额亏损市值在上涨呢?

不奇怪,互联网等新兴经济的行业特殊,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要讲究眼前看得见的效益,互联网企业长年亏损者并不罕见,京东亏损10年算什么,亚马逊还亏损近20年呢?期间股价还不是一样上涨推动市值走高,股市讲究的是投资未来,不是当下,企业的未来预期发展向好资本就会追逐,业绩亏盈只是一时的,更何况京东登陆的是美股,对于业绩这一块相对要求松。

无论亚马逊也好,京东也好(PS:此处不是把京东比喻成中国亚马逊,只是纯粹的企业发展模式的举例),它们都在亏损的过程中战略发展明确,不是单纯的经营不善导致的亏损,而是战略性“亏损”——把更多的钱放在营销推广、扩充地盘、吸引用户的扩大企业规模上面,不在乎一时的亏损,在期间,用户等关键数据提升明显,等这个数据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企业规模上去了,也拥有了大量的用户,盈利将变得简单。

而如果它们不想再扩充了,只想做好一定的区域,其实只要削减营销推广、扩充地盘等支出,早就可以实现盈利了,长年亏损不过是格局更长远罢了。如今,营销和地盘扩充差不多了,支出减少,京东在2016年起也随之开始了盈利,实现利润约10亿元人民币,2017年继续延续了高增长,全年净利润5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0%。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亏损也可以赴美上市?

制度规则使然,想当初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一大批的上市公司赴美上市时都是处于亏损的状态。美股相对于上市公司现在的业绩更注重于公司长远的发展潜力和价值,暂时的亏损并不是拒绝优质公司上市的理由。但是 A 股就大不相同了,由于市场起步较晚(美股已经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 1989、1990 年上交所和深交所才陆续成立,成体系的股票交易市场才开始逐渐有了雏形,距离现在也就 30 年的历史而已,时间的跨度摆在这里,市场制度相对于美股而言不太成熟也是必然的。

为什么亏损的上市公司没办法在 A 股获得上市的机会?1、上市制度决定有关上市的制度和要求,相应的法律条文和规定有不少,但是其中制约亏损企业上市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当前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也就是说,对于一家想要上市的公司而言,上市前三年,每年公司必须要实现盈利,而且三年净利润总额加起来需要超过 3000 万人民币!对于不少刚刚起步的互联网公司而言,不要说盈利了,不需要资本的力量继续“烧钱”拓展市场就是万幸了。

所以对于大部分的新兴互联网公司来说,他们根本没办法满足这个上市的门槛和要求,被迫选择赴美、赴港去上市。时间对于互联网公司也很重要,就拿题目涉及的瑞幸咖啡为例,前期为了拓展市场,各种促销活动、补贴,已经亏 40 亿了,要是还不能上市融资,很可能资金链就快不堪重负而断裂了,庞然大物会轰然倒下,为了活下去,赴美上市是必须要去做的。

2、股权架构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除了盈利这一“无法企及的门槛”以外,还有股权架构的要求使得他们与 A 股无缘。A 股上市的资格要求中有写到: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往往互联网公司的股权架构都比较复杂,不像国内那么单一,阿里巴巴就是采用的“VIE股权架构”,这种模式是没办法满足A股的上市要求的,而且整改的难度非常大,几乎不可能实现。

为什么亏本的中国电商企业可以轻易到美国上市?

美国资本市场相对来讲是已经是成熟的金融体系,如果只是亏钱还没有市场前景是很难在成熟的美国市场上市并且得到投资人的认可,在这点上可能大家主要针对的是拼多多的还有早期的京东公司,主要早期的拼多多被很多人所不认同,觉得就是靠着组队团购就能拿到上市的资格,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是现在拼多多的市值已经超过800亿,而且整体还在向上走现在看阿里巴巴主要的竞争对手并不是京东而是来自拼多多的强力冲击。

很多人看不明白拼多多的模式,很多人并不好看拼多多的模式,就连最初的阿里巴巴也是不把拼多多放在眼里,而且在推广的初期很多非常恶劣的推广方式让很多人都感到反感,更让人惊讶的是这种企业竟然在美国还上市了,而且还有几百亿的市值,这老美的显得太傻了,美国资本市场是最容易衡量出一家企业的市场存在的价值以及未来潜力的,在上市之初拼多多已经手中握有强大的用户资源,而且用户的数量还在不断的走高,已经开始慢慢渗透到阿里巴巴的腹部,阿里巴巴希望通过换帅的方式逆转这种不利的局面,而且拼多多电商模式还有很特殊的地方,属于典型的社交电商模式这也是阿里巴巴望尘莫及的地方,因为社交已经把腾讯公司牢牢控制住,阿里巴巴甚至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这次阿里巴巴全力推行直播电商就是为了弥补在社交电商上缺失的模块,但是拼多多的用户还在迅猛的增加并且在市值上已经上千亿迈进,已经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甚至还引起了腾讯公司的追加投资,都验证这家企业强大的潜力所在,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从全球范围给一家企业一个相应的价位,多大的格局支撑起来多大的市值,这是美国资本市场最直接的反应。

在京东上市之初也是连年的亏损,因为电商需要打造强大的物流体系以及供应体系,京东模式需要在各地建立庞大的货仓,从本质上讲京东和阿里巴巴属于互补的模式,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更多是在民众的猜测中,其实两者可以相安无事的共同发展,拼多多的出现其实在挤压京东和阿里巴巴的空间,所以在某种形式上两家企业在合力阻击拼多多这种新生力量的出现,而且随着疫情的影响现在电商业务在国内属于高度发展时期,也是这几个电商市值一直持续走高的关键因素。

虽然很多人对于美国操纵全球的金融市场耿耿于怀,但是总体来讲美国金融市场相对还是成熟一些,更加能够客观反映一家企业的市场存在价值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虽然存在操纵的因素但是整体大环境还是相对合理,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多的国内企业去美国上市的关键因素,当然国内金融环境也在快速的改善中,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而且很多在国外上市的企业已经有回归国内的打算了,对于稳定国内经济还是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希望帮到你。

为什么有的企业一直亏本也可以成功上市,你怎么看?

骗钱是以虚构的事实来进行行骗,亏本企业上市只要财务数据真是可靠,没有任何的虚假陈述成分在内,就不构成欺骗上市。投资股票不是投资现在,投资过去,而是投资未来,过去现在亏损的公司不等于未来还是亏损,甚至会成为伟大的公司,因为有的公司前期投入大,但是发展前景很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像新浪、网易、百度、腾讯、京东等等,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回报。

A股最大的特点,就是IPO太看重过去的盈利,造成很多公司通过财务造假,给投资者勾勒出一幅过去的辉煌,但是上市以后,就不能继续勾勒出美妙的发展前景了,结果是一年盈利二年保本三年亏损,让投资者吃尽苦头。因为基于对过去盈利判断,发行的大部分都是周期股或者过了快速发展前阶段的成熟公司,公司对经济周期更加敏感,业绩波动更大,造成股市很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让投资者无所适从,只能短期捞一把就走,毕竟缺少长期投资价值。

刘强东的京东为什么亏损了这么多年,但是还是不倒闭?

亏损并不等于没钱,用大白话理解。1,京东商城一年上万亿的交易额现金流,供应商结款帐期帐户会沉淀大量现金。2,前期风投的资金帮助迅速扩大网络规模和完善基础硬件设施,不断提高市场估值,资本分几轮不断投入,具备上市条件。3,上市成功又有大量资金进入京东。上万亿的现金流,帐面上亏几十亿或上百亿,如同九牛一毛。

小米累计“亏损”如此严重,为什么还能提交港股上市?

小米递交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集团净负债人民币1272亿元,累积亏损人民币1290亿元。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累计亏损如此巨大的小米还能够在港股上市?其实这里的亏损很多是由于小米在融资轮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造成的。由于优先股在上市后将转换为普通股,以致最新会计年度会出现一次性的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损失。

多方消息称,这部分公允值亏损,或涉及超百亿元。但这并不代表公司核心业务就不行了。需要指出的是,小米的招股书中的财务报表,采用的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这是在香港上市要求的。如果按照在美股上市所公认会计原则(GAAP),则不会计算“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亏损”这一项,那么小米经调整利润就为正了。

这些优先股的公允价值损失虽列帐在损益表上,但不影响现金流,亦不会影响企业核心价值。小米上市的野心由来已久,业界对于其估值也从5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不等。招股书一经公开,从相应的营收、利润和增长数据等方面进行研判,《新零售智库》认为小米确实有底气提交这次IPO。1、手机出货量大根据招股书数据,在营业纪录期内,小米的总收入由2015年的人民币668亿元增至2016年的人民币684亿元,再增至2017年的人民币1146亿元。

其中,智能手机部分每年收入占比超过了7成。2018 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销量同比增长87.8%,在全球手机销量中排名第四。雷军曾说,“除了小米,还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之后能够成功逆转。”2、毛利率增速快在盈利增长方面,小米的成长性也不可小觑。小米的整体毛利率从2013年的1.31%到 2017年的13.2%,几乎翻了13倍。

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就算保守估计,小米在2018年的净利润也可以超过120亿元。3、商业模式被验证尽管在外界看来,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很难撕去“手机厂商”的标签。但今天,雷军在公开信中强调,“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雷军阐述过小米的“铁人三项”模式:硬件、互联网服务和新零售。

而数据显示,互联网服务和新零售在铁人三项中的占比逐年提高,2015年为19.6%,2017年升至29.1%。(小米模式:铁人三项)着重打造小米生态链的雷军也将公司的触角延伸到了各行各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小米营收的多元化。招股书显示,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投资或孵化超过210家公司。据公开信息,小米线下体验店——小米之家2017(年)坪效已经达到了 27 万元/平米,发展势头强劲。

除此之外,小米还进军海外,海外销售额达321亿元,占小米总收入的28.0%。并且,在印度市场小米已成为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从各个维度来看,小米都是一家值得投资的企业,它在概念和数据上都做出了不俗的成绩,中长期看,小米有望向真正的国际一线科技龙头公司挺进。当然,小米也在招股书中提出了预警:未来可能无法赚取利润,并且预计日后成本及开支金额会增加,原因是有业务的持续扩张,不断加大技术投资,营销费用的上涨等。

连续亏损12年?京东不是上市公司吗?为什么没有ST?

最近,刘强东再次被各路媒体所关注,除了之前性侵索赔官司缠身之外。有人就提出,京东已连续亏损12年。因为,早在2016年的时候,苏宁老板张近东曾经怼过京东,称其是一家从未盈利过的公司。但实际上,京东在接下来的2017财年终于还是盈利了,结束了此前京东连续亏损13年的历史。不过,好景不长,2018年京东又出现了巨亏。

由鉴于此,刘强东曾发一封内部邮件,解释了为何给物流员工们取消底薪。在邮件里,刘强东这样说:“京东物流2018年全年亏损超过23个亿,这已经是第十二个年头亏损了。这还不包括内部京东零售的内部订单,也就是说,如果扣除内部结算,京东物流去年亏损总额超过28亿。如果这么亏下去,京东物流融来的钱只够亏两年的。现在有网友提问,京东连年亏损为啥却没有ST?京东也没被破产?事实上,京东是作为中概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而纳斯达克市场没有ST制度,ST制度只有A股所独有。

而京东虽然连年亏损,但是他的现金流十分健康,所以即使亏损也不可怕,只要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下去就可以了。而作为京东的幕后投资人来说,虽然京东物流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但京东在电商领域可以与阿里分庭抗礼,所以背后的投资人很难放弃对京东的支持。可能投资者要问,京东为啥亏损得这么厉害?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京东把大批的资金投向了其他领域,包括物流仓储系统、包括智能机器人,京东金融等多个领域。

为的是通过京东物流智能化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本来刘强东去美国,本意是宣传其无人仓库,来获得美国投资者资金上的支持,获得更多的融资。没料到京东又出现了一系列负面事件,这就致融资没到位。无奈之下,投资还得继续,京东对物流的投资继续增加,而京东在物流的订单量,并没有同步增长。所以,大量的对外投资,却又没有及时取得同等的投资回报,京东不连续亏损才是怪事。

再者,尽管京东出现了巨额的亏损,年年不盈利,但是刘强东本人的奖金是越拿越多。据悉,刘强东本人还领了一笔多达36.7亿的奖金。最后,京东商城还对消费者做出大量的让利,虽然提升了京东商城的营收,但也牺牲了京东物流的利润。京东,前台电商,后台搞配送,实际上是拆开的,近几年京东商城扩张很快,是电商业务牺牲物流业务获得的。

京东配送费大约6元一笔,但是京东的商城有个成为PLUS会员,获得京东配送抵用券。实质上,就是京东商城的营收是建立在物流亏损的基础之上的。京东为啥会连续亏损12年?这主要是刘强东把大量的资金投向了其他领域,而这些领域又无法给主业带来利润支持,再加上刘强东本人每年奖金都要拿上几十个亿,企业不亏损才是怪事情。

京东一直在亏,为什么没有倒闭?刘强东为什么还那么有钱?

首先要反驳一下京东一直在亏的这个说法,从京东2019年全年财报来看,京东的净收入为5769亿元,同比增长24.9%,归母净利润达到122亿元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母净利润1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1%。也就是说整个2019年,京东的经营情况是盈利的。所以说京东一直在亏,并不准确。其次,虽然一家公司可能会在某段时间内,处于亏损的状态,但并不意味着这家公司一定要倒闭,最典型的就是世界首富贝索斯创办的亚马逊,这家公司曾经成立之后连续亏损了长达20年,直到2015年才实现了不到6亿美元的盈利,但在2016年盈利就猛增到了23.7亿美元。

贝索斯有句名言叫延迟满足感,而亚马逊在过去很长一段亏损的时间里,做的就是延迟满足感,通过亏损的方式,不断投入资金,扩大公司的规模,在业务上挤压竞争对手,取得核心竞争力。最终让自己处于绝对的市场统治地位,然后亚马逊才会在适当的时机选择盈利,也就是说,亚马逊的亏损和盈利,都是贝索斯可控的。(图注:从1997年亚马逊上市到2015年公司的营收和市值走势图)马云曾经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公司不怕出现经营亏损,只要是可控的亏损,那就不一定是坏事,反而可能是好事。

刘强东没工资,京东又亏损不分红。那上市前刘强东的钱是哪来的?

别说上市前了,即使上市后京东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处于亏损状态没有办法给股东分红的。同时,上市后融到的钱和没上市之前那几轮融资拿到的钱性质都是一样的,属于公司所有而不是属于刘强东个人所有。不过,这可不影响刘强东的日常消费。事实上很多大公司的创始人基本也不领取工资,或者只是象征性地领个10万元一年或者索性领1元年薪。

这是有内在的经济利益的。我们国家的个税税率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并不高,只有3%,而对于高收入者最高可以达到45%。这也是很多明星通过开公司避税的原因。大家要知道,虽然形式上不允许公司创始人把自己的支出打入公司成本,但实际上都在这么做,这其实是一个会计操作,可以剩下很多钱。比如,东哥要买一辆新的代步车,总价50万元。

第一种操作方式是以工资形式将钱发给东哥让他自己去买。根据计算,年税后工资为50万元者拿到的税前工资差不多在70万元左右。也就是说东哥的公司实际支出了70万元才能让东哥开上50万元的新车。第二种操作是以公司名义购买后作为公司日常经营支出(实际上还是东哥自己开,只不过车的所有人为公司)。50万元买入这部车后不仅不要缴纳个税还可以用来计提折旧减少企业所得税。

以25%的企业所得税计算,50万元能够省去50*25%=12.5万元。相当于公司只花了37.5万元就满足了东哥开新车的要求。第二种以公司名义买车相比于第一种直接给东哥发工资后由他自己买车相比节约了将近50%的支出。为了避税,东哥当然不用自己给自己发工资了,支出进入公司支出就行了。除了汽车外,东哥的其他日常支出可以通过办公费用等科目统统进入公司支出,只要财务都会计水平不要泰糟糕就不会被查过有什么违规。

把问题再拓展出去一些。假设给东哥每年发5000万元年薪的话他要缴纳多少个税呢?扣除每年6万元的固定减除额以及各类社保、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往高了算一年50万元吧)。东哥5000万元的工资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万—6万—50万=4944万元,纳个税总额=4944万*45%-181920=2200万元。

美团4年亏损600亿,滴滴6年亏损500亿,为何依旧没倒闭?

看了各位的浅陋之见,我不得不说两句。第一句,这些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便利的互联网大资本,实则就是替洋人剥削中国老百姓的中间代理人,他们算不上资本家,而是披着“人民资本家”的洋买办。资本家是到国外去抢夺垄断市场的,他们背后的才是真正的资本家,这些资本家组成一个财团,左手换右手,右手放进口袋,玩的跟三仙归洞一样溜。

第二句,他们在某个领域亏钱,那只是树上开花,树上本无花,剪纸帖之,能起障眼作用,其目的是隐藏的。资本主义的洪流无孔不入啊,糖衣炮弹物化着人们的内心,好在毛主席的谆谆教导没有被淡忘,他们想要绑架全体国人为其打工,简直是痴心妄想!这是在中国,倘若在追逐资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只会走到人民的对立面,被人民所抛弃。


文章TAG:为什么京东一直发短信  京东一直亏损为什么能上市  为什么  什么  京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