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什么照明?

“古人用什么照明?”不说国外的,中国也不说比较近的,说汉代以前的。从古代文献和出土实物看,中国汉代以前古人夜间的照明,主要是“烛”和“灯”。周朝,已经有“烛”字。当时的“烛”,不是后来所说的“蜡烛”,而是“火把”。“烛”,又分两种——可以手持的,称“烛”;插于地的“大烛”,也叫“庭燎”。当时的“烛”,或以苇为芯,以布缠之,并以“饴蜜”灌之。

大概,“饴蜜”中含有蜡的成分,有助燃烧。段玉裁说,或还以“薪蒸”为芯,所谓“薪蒸”,即去皮的松枝一类的树枝,大概也含油脂,便于燃烧。另外,“烛”还以“麻蒸”为芯,同样是去皮,剩下的麻秸也易燃。《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余,子可分我余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这是成语“东壁余光”之出处。

甘茂,是战国中期秦国名将。大概那个时候,制烛卖烛,已经成为一个产业了。甲骨文中,没发现有“烛”字。但殷商时期,有一种祭祀为“尞(燎)祭”,是区别于“焚柴”的单独祭法。由此可知,当时,“大烛”这种“火把”,使用已很普遍。周代礼制中,仍然传承了这种祭法。《周礼》称之为“坟烛”或“庭燎”。汉代,祭天仍然称为“燎祭”。

周代,后来又将“烛”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夜间举行的大礼。《仪礼.燕礼》说,举行燕礼,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上,司宫执烛于西阶上,甸人执大烛于庭,阍人为大烛于门外。那个时候,从天子到诸侯,再到士大夫,夜间照明大抵都会用到“烛”。《诗.小雅.庭燎》则描述了天未亮、诸侯大臣上朝觐见天子的景象:“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还说到“庭燎晢晢”“庭燎有辉”云云。战国时期,照明也开始用“灯”。《说文》里,“灯”写为“镫”。“登”,原是一种乘食物的器皿,亦称“瓦豆”。“登”字,是“瓦豆”二字的重组。照明所用的器物,形状像“登”,于是以“钅”为部首,新造了这个“镫”字。有时候,“镫”也用作金属食器之称。但当时的“镫”,大多还是陶制,少量为青铜制品。

战国时期楚国宋玉《招魂》云:“兰膏明烛,华镫错些。”这里说到了“烛”,也说到了“镫”。请注意,宋玉还说到了“膏”。“膏”是动物油脂,这说明,当时制烛和燃灯,都使用动物油脂。“兰膏”,无非是说散发着香气的油脂。但其实,燃烧过程中,冒出“油烟”是在所难免的。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著名的“长信宫灯”,其独特的设计,就在于有防止油烟扩散的装置。

古人有哪些然并卵用的发明?

友情提示,吃东西时候不要看.....十四世纪中期,一种可怕的瘟疫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没错!就是黑死病!这种疑似鼠疫的疾病在中世纪的欧洲造成了可怕的杀伤,现在不靠谱的历史学家们也没彻底整理出具体的死亡人数,通常数字可以从几千万到上亿。黑死病在欧洲蔓延的悲剧在于,这群欧洲佬无可救药的卫生习惯,以及奇葩到爆炸的思路。

比如在英格兰,这群懒鬼习惯性的在清晨将马桶倒在大街上,后来又倒进河里,传说从金雀花王朝一直到斯图亚特王朝整个伦敦都是臭气熏天的,后来他们实在受不了这可怕的味道,于是把窗帘刷上了石灰。好吧,这确实是个办法.....到了黑死病开始蔓延,这群奇葩们开始了花式甩锅,都是女巫的错!于是杀女巫,没有效果;都是犹太人的错!于是杀犹太人,还是没有效果;都是自己的错!额,这次没有杀自己,毕竟小命是自己的,他们开始拿大鞭子抽自己,依然没有效果;都是猫狗的错!于是把全城的猫狗全都屠了,这次有效果,似乎瘟疫传播的更快了,废话!老鼠没有天敌了,传播的能不快吗?在一车一车的死人之后,这帮倒霉孩子决定还是相信科学比较好,一个神圣的职业诞生了——瘟疫医生。

作为医生首先要确保自己不会死于瘟疫,在确信黑死病是通过空气传播后,他们发明了伟大的物品——鸟嘴防毒面具。这玩意外形虽然奇葩,但设计理念还是不错的,用白银铸造鸟嘴是因为他们确信银是可以解毒的。在面具里面会填充解毒用的草药,看起来设计很完美。只是这帮哥们的填充物有点奇葩,龙涎香(鲸鱼呕吐物或便便)、鸦片叮(这是解毒还是吸毒)、没药(活血化瘀)、玫瑰花瓣(象征爱情)、青薄荷(这个可以有)、樟脑(总算有个靠谱的),无论如何他们确信这套装备可以让他们免于瘟疫侵害。

这群医生的治疗方法也有点别致,第一招,来一刀,通常中世纪的医生们认为没有什么病是放一次血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两次。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招其实完全没有什么卵用,只会招来苍蝇蚊子死的更快而已。那么第二招,来一次痛快的尿浴或者直接服用一壶陈年老尿。其原理是尿液形成的白色垢状物可以封闭毛孔(容我出去吐10分钟先),并且会散发出恐怖的味道,这样可以隔绝空气中的有毒物质。

事实证明这办法除了让自己顶风臭出10英里,也还是没有任何卵用。好吧,看来是密度不够的问题,要不试试用大的?我擦!我知道现在医患关系紧张,但无论如何打人是不对的!好!出绝招!搬家吧,既然这瘟疫是空气传播的,那么你搬去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就好了啊!他说的好有道理,如果不是让人去下水道住的话。我们都知道下水道空气的确不流通,但那里有老鼠,还有苍蝇、还有蚊子,所以去下水道居住的人们基本没有活着上来的。

你说什么?为啥不推广鸟嘴面具?朋友,我们瘟疫医生团出发的时候可是20多人的,你没发现现在就剩下三个了吗?不!不!他们不都是得瘟疫死掉的。事实上得瘟疫死的只有8个人,其他是被你们抓走还没有回来,至于能不能回来我们就不知道了。对,也就是说这个面具也并没有任何卵用。总结起来吧,中世纪中一系列治疗黑死病的发明,包括鸟嘴面具都被事实证明为并没有任何卵用。

古人有哪些特别前卫的发明?

说到前卫,就不得不提王莽。因为这个人经常喜欢突发奇想,提出非常超前的看法,以至于很多人都开玩笑称他是“穿越者”。今天,我就要讲一个他的前卫的发明。这是在王莽墓中发现的。有很多人都看出来了,这个东西,很像现代的游标卡尺。现代的游标卡尺一般认为是十九世纪中叶由法国人约尼尔·比尔发明的。游标卡尺是一种用来测量内外径、长度、深度的量具,一般用于较精密场合。

中国古代最实用的发明是什么,理由有哪些?

中国古代最实用的发明有点太多啦:比如:独轮车、指南针、脚踏水车、风车、风筝等等。独轮车指南针风筝就不用解释了吧,大都非常清楚的。脚踏水车可能有些年轻人不太清楚,大概在七十年代,中国的农村人都还有在使用,就是把下田的水靠两个人用脚踩踩板让水车大轮转动带动叶片上升,把水翻到上田里。风车是用来吹走粮食里夹杂着的叶片和杂物的工具,现在农村还有人在用。

中国古代的时候,人民发明了哪些奇技淫巧的东西?

很多人在第一眼看到“奇技淫巧”这个词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点误解,会认为有些少儿不宜。“奇机淫巧”这个词一般指的是那些主流思想认为没用,华而不实的雕虫小技,是一个确确实实的贬义词。新朝的青铜卡尺如今我们在生活中偶尔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坐长途火车,但是却因为没有提前购票而买了站票,这种时候往往就非常需要一件东西——折叠椅。

折叠椅产生于中国古代,其本身形状和其他材质方面和现在相差无几,但有一点却是例外,如今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在古代确实有钱人家的家居物品,并不是人人都有。前些年的时候,考古学家在进行挖掘活动时,找到了距今2000多年前新朝的一把青铜卡尺,经研究发现:这把卡尺除了精度上的丝毫差距之外,其他的形状等方面几乎跟现在的游标卡尺没有任何区别。

虽然如今的我们花一些钱就可以随便买到,但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诞生的青铜卡尺确实罕见,不得不令人惊叹。历史上最早的煤气灶最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出土于商朝遗址中的一些食器,考古学家在商王武丁皇后妇好之墓中曾发现了一些摆放有序的食器。这些食器形状不同,有碗状、方格子状,以及其他一些形状,并且用泥土连接在一块,形成了一个原始粗糙的“煤气灶台”。


文章TAG:古代发明有哪些  古人曾经发明使用过什么  古代  代发明  发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