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靠什么赚钱?

谢邀说到微信公众号靠什么赚钱这个话题,我可能没什么发言权,因为我只是一个业余做微信公众号赚钱的90后女孩,也是看到别人做公众号赚钱了,闲着也是闲着就试试,没想到还给做起来了,现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一个月流量主收入一万多点。晒张自拍,小小臭美一下微信公众号主要靠粉丝赚钱,最基本的收入就是来自流量主收入。对很多新手来说,可能不是流量主是什么,其实就是粉丝达到5000就可以开通流量主,开通了每天发的文章就带有广告,这些广告都是可以赚钱的。

也有很多大咖的公众号粉丝超级多,他们就接私人广告,我的公众号偶尔也会接广告,赚私人广告费。也有自己的公众号粉丝多了之后卖产品的,等等这些都是公众号赚钱的渠道。下面是我的公众号这几天的流量主收入:其实做公众号赚钱说白了就是靠粉丝赚钱的。希望所有做公众号赚钱的人都能早日赚到第一桶金,特别是像我一样的业余选手,别放弃,没有资源可以找,不会了可以学,只要自己愿意去做,就一定能赚到钱的。

摩拜单车是靠什么盈利的?

如果一个生意没有以盈利为目的,那么它一定就是在耍流氓,这一句话也很快得到了印证。O2O单车很火,除了mobike之外,ofo、小鸣和小蓝单车都是我们常见的共享单车。现在在地铁口、在公司楼下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似乎它们在经历着去年O2O打车火热的局面。也有很多人开始会怀疑,在经历了一大波的融资烧钱之后,O2O共享单车是否回想打车一样被用户抛弃。

要了解这个问题就需要对O2O单车的运营模式和利润来源进行可能性探讨,或许这是它们未来的盈利之路。共享单车的运作模式首先来讲一讲O2O单车的的运作模式:与打车软件相同,O2O单车都在开始前期获得相对不错的风险投资,对产品进行初步的布局以及尝试。在完成产品研发和以后开始布局部分市场,mobike就非常迅速的完成了动作,成为第一批O2O单车的厂商,在完成第一批的布局之后,他们的钱也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

它们的盈利模式第一是选择继续融资(与网约车一样),第二种则是自主造血(自己挣钱),共享单车的最大不同就是它的造血能力要比网约车强,因为它能够从用户手中收取押金,例如小蓝单车的押金是99元,每辆单车的造价是1000元(只是一个例子),10位用户的押金就足以再生产一量小蓝单车,而随着单车数量的增加,更多方便、更方便的取车可以吸引新用户加入。

当然了,O2O单车还有另外一个收入渠道,那就是广告:除了在APP的打开页面加入广告之外,自行车车身可以植入硬广(前期不这么做是为了用户体验)。最后说这个租金问题,现在很多的O2O单车的半小时租金是0.5元,一般以半小时起跳,按照正常的使用频率,一辆车一天可以得到一定的收入。按照小蓝单车在发布会上所给出的数据来看,平均每练车一天的使用次数大约是5次,可以获得最少5块钱的租金(资深用户才能享受0.5元半小时)。

拼多多究竟是靠什么来盈利的?

01突然崛起的拼多多相比京东和淘宝而言,拼多多算是个后起之秀。之前,我曾用娃哈哈、康师傅以及农夫山泉来比喻京东、淘宝以及拼多多。为何会这样来比喻?因为最先出来的是娃哈哈,它打出的口号是“喝纯净水”,这一下就刷新了大家对水的认知,让人感到很恐惧,联想到:难道我们平时喝的水都不干净吗?正是因此,娃哈哈一下子冲进了我们的世界观。

(类似京东的出现)之后,又一个品牌出来了。那就是康师傅,因为纯净水大家已经认准了娃哈哈,那么如何在水市场上打出自己的名号呢?康师傅就想到了,既然纯净水有了,那营养没说,那我直接打出“矿物质水”,这样能够补充人体所缺乏矿物质的水难道不香吗?事实证明,康师傅是对的,大家看到这样的标语后,就想着纯净水有了,可富含矿物质的水我们还没有,这下子,康师傅一下子就在水市场上崛起了。

(类似淘宝)下面我们要说的就是农夫山泉了,既然市场上纯净水有了娃哈哈,矿物质水有了京东,那么要怎样才能在水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呢?现实总是难不倒喜欢动脑筋的人,农夫山泉很快就想到了自己的定位——山泉。它很快的打出了自己的标语:农夫山泉有点甜(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这标语一出,就让很多人立刻想去买瓶农夫山泉尝尝,是否真的有点甜。

农夫山泉就因此成功的在水市场已接近饱和的情况的推出了自己,并且在水的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类似拼多多)02拼多多的出现可能前面的废话有点多,我只是借娃哈哈、康师傅、农夫山泉的相继出现来表达京东、淘宝以及拼多多的市场。与农夫山泉一样,在拼多多出现之前,网上购物的平台已经有了淘宝和京东,并且这两家可以说是完全垄断了整个网上电商的市场。

拼多多正是凭着独特新颖的标语“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出现在电商市场。可即使公司是创立了,但是在大家的认知中,买东西还是更加信赖于淘宝与京东,那么它要怎么去与之竞争呢?其实正如淘宝与京东最初上线时一样,实体店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要想抢夺消费者,其实他们最初提出的就是厂家对厂家,省去中间商,说白了,就是两个字:便宜。

正是因为价格,才让京东与淘宝相比实体店市场,打了一个漂亮的仗。也正是因为价格,让拼多多能够从两座大山中分一杯羹,拼多多当时想的就是,既然淘宝京东便宜,那么我就做得比它更便宜。03拼多多的成功拼多多走的路线其实和淘宝类似,但也有所区别,因为拼多多的出现算是看准了天时地利与人和,不然早一分钟都有可能万劫不复。

(1)我们先说时间:拼多多选择在淘宝京东已经逐渐发展成熟的时期。作为消费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更愿意选择网上购物,并且相信网上购物,甚至于很有兴趣想体验一下网上购物。作为商家,也想在电商平台分一杯羹,都愿意入驻。其他的就是各种物流平台已经逐步完善,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些正是淘宝与京东为其打好的良好基础,这就直接省去了淘宝与京东最初发开市场的一大难点。

(2)其次便是地利,这也是拼多多与淘宝以及京东的区别所在。都知道淘宝与京东最先出现,而网上购物就涉及着互联网以及先进思想,所以淘宝与京东的普及算是从城市到农村,是由繁华地带逐步走向农村。这其中的原因无非是之前快递网点之前还没覆盖到农村,还有就是接受新事物农村人群也比较晚。而拼多多则是大胆的选择了先从农村入手,几乎说是打着农村包围城市的套路。

它从一开始的定位人群就是二三线的小城市人群,因为这部分市场也是淘宝与京东忽略的市场。(3)最后是人和,这是拼多多最成功的原因。上面说了,拼多多的时机以及定位的人群。拼多多在对于已经熟悉并且习惯于网购的人群上,采用价格战,价格直接碾压淘宝与京东。在对于二三线小城市的人群或者是农村人群,拼多多直接更狠,采用拼得多省得多的方法,其实别看这个简单的原理,它充分的利用了人带人的方式。

也就是说之前也有人很想网上购物,可是苦于没有办法,这不,只要一个村里有三两个人会网上购物,拼多多就利用拼得多,省得多的套路,让这三两个人主动去带其他的不会的人,一起网上购物。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帮忙砍价格,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我同学经常微信上给我发拼多多砍价的链接,我没有拼多多砍不了,他就死皮赖脸的非要我下载一个拼多多,就是就是这样的套路。

04拼多多为何那么便宜前面已经系统的介绍了拼多多的崛起,可是有人肯定想问,同样是电商,那拼多多上面的价格为何这么便宜?这些东西质量有保障吗?拼多多又是如何赚钱的呢?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分段来讲,大家才更容易理解。拼多多早期:可以这样说,做任何企业,早期的的时候都是需要烧钱的,特别是电商行业,烧钱就更多了,就比如之前的滴滴,也是烧了不少钱。

这就是为什么说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原因,但这个烧钱都是有一个阶段的,一般都是在企业的预算范围之中,一般一个企业在最初成立时都会有一个计划,预计烧钱多少,预计烧钱到什么时期,预计什么时候开始回本,什么时候开始盈利。所以拼多多也是有计划的,它的第一步计划就是以低价格打出自己的市场。首先,拼多多就邀请商家入驻自己平台,然后就一个要求,所有的商品上架都要求比淘宝便宜,一旦价格高过淘宝,那就不能通过拼多多的后台审核。

当然,对于这些入驻的商家,拼多多自然也是给予补贴的,首先最重要的补贴就是0佣金入驻,什么意思,其实像淘宝和京东,所有的的商家入驻在上面,这些平台都是要抽佣金的。类似于美团,都是靠佣金生活,拼多多其实也是,但是其前期就是这么打算的,先不赚钱,这就是像很多人实体店做生意,需要交房租水电一样,而拼多多就相当于给商家一个门面,暂时不收押金。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方面,那些很早以前没有进入淘宝或者京东的商家,给了他们再一次机会,只要是薄利多销,反正不需要交佣金,价格自然比淘宝低,即使薄利多销也行呀!其次是确实比较吸引消费者的商家,这些要求价格比淘宝低,拼多多就会给予商家一定的补贴,也就是说商家卖低了,亏的部分拼多多自己来贴。另一方面,假货开始横行了,很多假货商家对于拼多多的出现,几乎是给了他们一次再生的机会,因为淘宝京东由于发展迅速,已经逐渐开始淘汰了假货。

没有被淘汰的,也会因为用户买了之后,给差评,或者告到淘宝平台,导致其店铺在淘宝京东上没办法生存,这些假货最大的优点,那就是价格便宜。所以,他们很快就聚集到了拼多多上,就这样,拼多多的前期度过了,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拼多多,现在拼多多的年活跃量已经高达6亿。从0到6亿用户,拼多多只用了5年的时间。拼多多后期:如果有一直在使用拼多多的用户可能会发现,拼多多上面的东西现在质量逐渐变好了,其实这是真的,现在拼多多一直在努力打假。

这样来说吧!拼多多的前期几乎算是过了,因为它在市场上已经打响了名声,接下来就是走上淘宝与京东道路。什么样的道路?其实就是逐渐把平台做好,做完善。之前的时候,拼多多由于需要大量的商家入驻,所以审核很不严格,导致假货横行,甚至是就连其自己内部的售后平台,也是很不完善。现在既然已经过了第一步,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把品牌做好,做大,而这样做的基础,就是先把假货清理出去,让在平台上购物的消费者得到更好的体验,已到达循环购物的效果。

去年的时候,拼多多的苹果11是卖得最好的,相比淘宝和京东,因为商家打出了假一赔十的标语,然后有个买家在评论区直接留言到:自己买彩票从来没中过奖,这次在拼多多上买这个苹果11手机,竟然是假的,太开心了,因为商家真的赔了他10倍的价格。不管这个买家是否是真的,或者是一种营销方式,总的来说拼多多上面的商品真的好了很多,相比之前而言。

公众号是真的不行了吗?还能赚到钱吗?

都2020年了,还有人关心如何从0开始运营个人公众号吗?有,而且还不少。去年,我写过一篇很实在的文章,讲自己运营公众号4年,一共赚了多少钱,可能是史上第一个自曝公众号收入的号主吧,还把每一笔收入带零头贴出来给大家看,所以那篇文章各平台影响力都不错,不枉我熬夜拿着计算器一笔笔算收入。(文章链接我贴在了文末)当时不少人看后留言「真勇敢,这么做的你是第一个」。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不少号主看完我发的那篇文章效果这么好,也纷纷开始写文章晒自己的公众号收入,什么「开通公众号X年,我赚了多少钱」,标题都起得一摸一样,导致有读者迷惑了跑来问我:这篇文章到底谁先写的啊?怎么最近看到几篇风格都差不多。此处省略我的内心os。出来做内容原创的,大家都懂。被人抄袭模仿这种事,习惯就好,反正他们也走不远,宽心宽心。

还有的更懒,直接把我的那篇文章原封不动转载到知乎,居然也获得了400多个点赞,眼看着就要超过我这个原文作者的点赞量了,于是在一个月高风黑的深夜,被我举报删帖鸟,快哉。不好意思,废话有点多,我这人的毛病,下面进入正题,讲讲我运营个人公众号近5年的一些个人感悟。从哪里说起呢,先说说“为什么要开个人公众号“吧。

其实很简单:有表达欲和被人看见的欲望,再加上我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数字营销的,和各类微信公众号主打交道多了,自然也要自己开一个,不然显得多不敬业。我的公众号叫「土土土槽」,这个名字当初真的是随便起的,因为上司让我注册一个做互联网吐槽类的科技账号,我就想了这个名字,没想到后来公司不用这个号了,我就拿来自己用了。

中途也没改名字,一直用到今天想改也不好改了。(所以开公众号的各位一定要想清楚再起名字啊!!)最开始,我只拿公众号当个人博客用,想写什么写什么,想什么时候写什么时候写。毕竟平时工作累成狗,没多少时间定期运营。后来换了份清闲点的工作,直接导致我的公众号更新频率开始直线上升,还是写个人感悟偏多,但不再是写给自己一个人看的感悟,而是能代表一种社会青年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后来称这种文章为“社会观察”,但也有人给我贴上“鸡汤文”的标签。

当然我的内心是不服气的:“就算是鸡汤,那也是高级鸡汤,哼。”最开始的几篇文章标题,欣赏一下哦对了,那个阶段,我写过几篇外围爆文(从公众号以外的平台火起来),由外部到微信公众号热门了一段时间,都和日剧有关。比如在知乎火的这篇「东京女子图鉴」的日剧文,讲的大城市年轻女孩的奋斗;以及在豆瓣火的这篇「公主小屋」的日剧文,讲大城市买房族的奋斗。

两篇文章算是让我第一次小范围出圈,给我带来了第一批读者,粉丝从3位数变成了4位数。从那以后,我开始用日剧结合社会观察写文章,写作主题开始慢慢垂直了,粉丝虽然涨得慢,但也有了第一批忠实读者,而且粘性很高。第三个阶段,我又换了一份内容营销的工作,平时需要写一些内容质量要求很高且偏严肃、理性、注重逻辑的互联网商业文,于是我的写作风格又发生了一次转变,感性之中夹杂理性,且文风开始逐渐正经起来,主题也更偏社会观察一些,这个阶段的文字相比「写给自己看」,更偏向于「写给读者看」,我开始有意识地设定文章主题了,并且开始逐渐放弃写日剧,将领域直接垂直在「都市青年社会观察」。

直到我从第三家公司离职,我的公众号才迎来了最关键的一次转变——彻底从自我表达类个人公众号,转变成商业变现类个人公众号。2018年2月,一篇名为《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想上班了》的文章,上了豆瓣主页。持续接近一个月的热门流量,为我的公众号导流了上千粉丝,接着200多家微信公众号申请转载,其中有不少几十万、几百万粉丝的大号,这些转载也给我带来了接近上千的粉丝。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想上班了》是一次试水,我想看看「不上班」的话题关注的人多不多。如果多,我就顺势推出「100个不上班的人」独立采访。之所以想做这个选题,是因为那阵子我处在“想离职,却又不知道离职后做什么」的阶段,于是打算从采访身边「不上班」的朋友做起,做成系列人物采访,既可以从别人身上学习「不上班」的思路,还可以作为「自媒体写作」项目长期运营。

以我混迹新媒体圈多年的经验来说,我设想过这个系列关注度不会差,但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那时候已经2018年了,我在2015年就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却没有好好运营,错失了第一次流量增长高峰,这一次一定不要再错过机会。我这样告诉自己,然后开始了「100个不上班的人」的定期更新。幸运的是,前面几篇文章在网上的效果都不错,可能因为当时确实没什么人写这类专题,于是我坚持了下来,也趁此机会辞职了。

(后来还出版了一本书《只工作不上班》)没想到,辞职后的第一个月,就开始有广告主找上门。在此之前,我从未发过一条广告。这样让我深刻意识到:想要靠自媒体变现,在有商业价值的垂直领域持续深耕很重要。为什么我之前写了2篇日剧类的爆款文章出来,都没有广告主找我?1是因为当时的粉丝量确实不够,2是因为日剧领域太小众,几乎没有商业变现价值。

我关注的几个日剧头部大号都是如此。而开始「不上班」采访后,我有意识地内容转型,使广告主把我划分到了「职场领域」。这个领域就有商业价值了,因为它的受众是广大上班族,商业变现的范围很广。看到这里,你以为我从此就走上「广告接到手软,靠公众号发家致富」的阶段了吗?呵呵,并没有。可能我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号主吧,如果不是因为自由职业后没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我可能压根就不会接广告。

虽然我的公众号粉丝不是很多(到今天也是),连腰部都算不上,但也是我花了很多年心血用心运营的,就像我的孩子,我不能让它成为一个「拜金主义者」,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走歪。所以,很多「标题党」和「文案浮夸」「容易引起焦虑」的广告,我一概不接。但凡做职场领域公众号的各位,应该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拒绝80%的广告客户。

市场大环境就是如此,你不「制造焦虑」、「你不标题党」、「你不浮夸」,转化率就低。一开始还有客户接受我单独为他们撰写文案,后来连这类客户都消失了。越来越多甲方为了省事、高效、批量化,会找专业写手针对特定领域的号主,写好广告软文ABC,然后找几家媒介公司去批量化投放,然后根据投放效果判断广告文案和号主的质量如何,进而继续优化。

什么?你不接受全文投放,想单独撰写广告文案?不好意思,下一位。说到底,你只是广大中小号主中可有可无的一环而已,没人在意你的“个人口碑”、‘”粉丝感受“、“创意想法”,他们只在意“我这笔钱花出去转化如何”。我曾经和一个广告主在投放之前谈好“允许我修改原创广告文案”,对方也表示同意。结果在我写好后对方又临时反悔,要求我按照他们的广告原文投放。

即使我一再说明“这不是我的公号风格”,“我的读者不会喜欢”,“前面部分干货太少”。客户直接反馈:“我不管什么干货,我只管转化率,到时候转化率不够你补发吗?”由于那时候缺乏经验又签了协议,所以那次只能按照他们的要求发了他们的软文。此后那家客户找我投放第二次、第三次,我都直接拒绝,即使他们提出提高价格。我身边有不少同领域的博主,一个月至少接4、5条广告投放,几乎来者不拒。

说实话,职场领域做久了,你看个标题也能猜到是哪一家广告,因为广告主从去年到今年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家。我不知道他们的读者怎么想的,反正路都是自己选的,自己能接受就好。对于我来说,我做不到。我太要面子。当然我也不是没发过一些「制造焦虑」的广告。有阵子收入下滑,出于焦虑接过一些。但每次发前和发后那种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什么坏事一样的那种自我谴责和自我怀疑的心情,让我一次次觉得「为了这么点钱,把自己搞成这样,不值当」。

更何况每发一次广告,就会有一些读者跳出来指责批评你,其中包含一些关注很久的老读者,写满长长几百字评论,批评你不应该接这样的广告。看完说不影响心情是假的。再说就算我每个月接满公众号广告也养不活自己。按照大部分公众号每四条文章出一条广告的频率,那我每个月只能接一条广告,最多2条,我这种小号,能有多少钱?因为我平均每周更新1-2篇文章,这个频率在全职做自媒体的人中真的很低了。

有阵子我一个月接一条广告,每次发广告前后都要找几篇有质量的文章缓冲一下,也有读者在后台留言「广告真尼玛多」。我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可能网络大环境就是「大家看免费的内容看习惯了」吧。我去年有大半年的时间,一条广告也没接。今年疫情期间,有阵子出于焦虑,又开始接广告了,只不过是我觉得产品可以,文案也不那么浮夸,并且接受我修改的广告。

(有些我还亲自去体验了,觉得好再接的复投)现在我只接类似的广告,依旧不多,可能偶尔能碰上那么1、2个吧。我是很希望市场上能多一些我发自内心认可的广告主出现的,商业推广本质上并没有什么错,只是很多产品本身和推广方式不太惹人喜欢罢了。这个是关于“小型公众号主”接商业广告的一些真实情况分享。如果你想靠个人公众号接广告赚钱,要“钱”还是要“面子”,可能是需要提前考虑的事情。

实话就是:公众号靠内容涨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靠广告赚得金盆满满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可能头部账号还有机会,但头部的坑已经被占牢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做全职做自媒体呢?因为我的生活、工作已经和「内容创作」分不开了。而如今的内容创作又如此依赖各大新媒体平台。我要生存,就要不断去更新自媒体呀。虽然公众号广告没有多少收入,但是我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养活自己啊,比如撰稿、比如研发原创在线课程、比如平台补贴、比如合作分销、比如摄影。

这其中的大部分机会,其实都是通过自媒体带来的。特别对自由职业者来说,以前你在职场,公司的名字就是你的个人背书。现在自由职业了,自媒体平台上的作品就是你的个人背书。为什么很多自由职业者都和自媒体、互联网脱不了干系,因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你釀的酒香,你要主动让别人知道。所以哪怕是传统手艺人,也要在网上多晒自己的作品,才能被更多人喜欢和看见。

网络是展示个人价值的杠杆和工具,合理利用它就好。最后我想说,虽然年复一年,唱衰微信公众号的人不断,但短时间内,我觉得它依旧是有价值的。只要人们没有放弃使用微信,公众号就还有读者,只要还有读者,就还有价值。经过这几年的公众号运营,我总结出的经验就是:如果只是个人公众号,没有大规模商业变现的强烈渴望,带着真诚的心态坚持创作就好。

拼多多砍价0元购是什么模式,靠什么盈利?

拼多多切入电商时,推出了一个“内行人”看来LOW到尘土中去的团购模式:0元购。或者你到现在还是质疑:0元购真的能赚钱吗?现在就告诉能,能!而且能赚很多钱!“0元购”的基础是:0元真的能拿到东西,还是包邮的,就是过程太劳心劳力了。比如说,你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请求帮忙砍价的号令,刚开始的时候,朋友们两肋插刀,纷纷驰援过来救场,那时一刀砍下去就能减十几元不等,你可能一阵暗爽,觉得这事拼多多做得特傻。

但是砍到最后,就在还剩下最后那么一丢丢的时候,感觉每一刀都砍在绵花上了,只能砍掉几毛甚至几分钱。但是吧,不管过程有多漫长,最后,拼多多免费且包邮的货品是送出去了,很明显,这是一笔赔本的买卖啊——但拼多多不这样看。0元购的本质,就是吸引用户注意,为未来的流量变现筑好护城河。就像春节期间我们大家都玩过的支付宝“集五福”活动,明知最后得不到几块钱的我们不是还照样玩得不亦乐乎?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拼多多0元团购的操作。

一件500元的商品,理论在需要1000人以上砍一刀,200元左右的商业需要300多人砍一刀,也就是说,你的人脉越广,砍下商品的机会越大。但机智的你有没有发现,“0元购”的商品究竟值多少钱?比如说,拼多多上标价70元的一款耳钉,同款在淘宝上的价格可能要低得多。如果团购成功了,用10元的成本换来上百的用户,即使团购失败了,也至少可以换来几十个用户。

零基础公众号写作,如何从月薪3000到年入20w?

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零基础公众号写作;二,月薪3000千到年入20万。 我们先来看零基础公众号写作。这个问题也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你写文章已经很厉害了,只是没有进行过公众号写作,零基础专指公众号操作;第二,你的写作水平和公众号写作水平都是零,不仅公众号操作基础为零,写文章基础也为零。

 对于第一种情况,你的写作能力有,只是不熟悉公众号文体情况,这个很好办,把大号的文章拿出来认真研究拆解模仿,把自己的行文方式向新媒体靠拢,基本上不用太费劲,就可以闯入公众号写作。 第二种情况就麻烦很多,我们要知道,公众号的文章首先是受读者欢迎,然后才能赚到钱,如果文章写出来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逻辑不顺畅,词不达意,想让读者买账难于上青天。

这种情况下就别考虑月薪多少了,先把自己的写作水平提升上来再说。最简单的办法是多写,模仿大号的文章去写,当然也可以报培训班学习,新媒体写作培训班比较多,认真选择一个靠谱点的,先把文笔练上来再说。 等到文笔磨上来之后,零基础公众号写作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看如何做到月薪3000千到年入20万。投稿的话比较容易实现3000元每月的目标,想要年入20万,得自己做号。

怎么做,下面是步骤: 第一步,先注册一个公众号,这个不难,百度一下教程就可以自己搞定; 第二部,每天坚持更文,内容垂直度要高,写观点文只写观点文,写故事只发故事,写书影评只发书影评,写游记只发游记类文章;内容垂直度高才能帮助号主最大限度留住粉丝,而3000元到20万的飞跃最主要体现在粉丝阅读量这一块; 第三部,找专业的头条运营平台买粉丝,扩大后台粉丝基数,从而提高每天发文的阅读量; 第四部,等你公号的阅读量上来了,自然会有广告主找你谈合作,在公号上推他们的宣传文案,推一次多少钱;(基本上每天的阅读量稳定破2000,每个月就会有稳定的收入,阅读量破万,年入20万跟玩儿一样) 最后,目标实现,年入20万。

 我们看这个过程就会发现,实现这一切的基础是你的文章真的卖座,有人愿意点开看,有人愿意捧场才行,所以万变不离其宗,老老实实磨基本功去吧,没有实力一切都是痴人说梦。当然,如果你是财阀,也可以只管运营,发约稿函让别人投稿。 最后提一下,今日头条写文章收入也很可观,不仅公号可以帮你年入20万,今日头条也可以。

五六七零后的农民朋友,生产队时,队里的经济收入靠什么?

你想知道这些吗?我来给你讲过去我们的生产队。在集体生产队时,随着所处的地域不同、情况也不同,经济收入也大不一样。在一般情况下要农林牧副渔并举,仅种粮食是没有什么收入的,因为粮食除了上交一部分给国家以外,就是社员家庭的口粮,虽然算劳动价值也折合了钱,但不是现钱,同时也被自己口粮消费了的。要看得到现钱,必须是从副业中出,有的地方喊穷,劳动价低,年终分不到多少红,问题就出现在没有较好较多的副业上。

在们这个地方,地少人多,靠近工厂,接近城市,对大力发展副业有着极为优厚的地理条件。我队就是在保证公余粮上交任务和社员的基本用粮以外,有计划地发展了集体副业。副搞得好与不好,也和搞农业一样,还要靠队长及副业队长的能耐,当然项目由生产队决定,我队重点有以下几个项目:一、选择性地种蔬菜水果,地里种菜,田里栽藕,坡上培植柑橘树,地边及塘边等栽桃李树等。

特别是蔬菜,我们队是长期留有蔬菜地,即使是大伙食堂缺粮时期,但由于菜多,哪怕是好菜要卖给了工厂,老白菜叶,萝卜叶,莴笋叶及大春的茄子、瓜类等管够,我们队上二十几户约九十来个男女老少没有饿死一个人,社员照样干活,学生照样读书。只是因无油水仅吃几个月的菜叶子,虽然吃饱了但有些人吃了身上发生水肿,在大队医院吃了几天黄金籽糠粑粑才恢复了体力。

二、可以养猪养鱼,但集体养的一般逢年过节自消了,只能是一部分能变现钱,猪一直以私养为主体。三、开加工房,打米,磨面,做面条,不但满足本队而且对外开放,但收费一个标准。四,由于工厂建设搞得多,利用队上山岩办打石场,打成的石条一公尺就能卖上二左右;还有就近有一个机械厂,因为制沙模型,长期靠我队把黄沙石打成沙粒上给厂里,得到的工钱二、八开,二成归干活人,八成交队上评工分,集体个人都得收入。

五,人多地少,抽一些劳动力到外长期务工,有石工,抬工,挑工及普通工,所得工资同样二八开。六、从七七年开始,与城里一个茶厂挂勾,栽种茉莉花,队上集体有,私人有,到了开时节,在生产队的田土上,白茫茫的一遍又一遍,芳香四溢,想不闻香就不行,社员收入更是猛增,家有既有了存款,不少户还改建了两三层的楼房。粮食肯定减产了,交公粮就是用钱代替,食用粮就在市场上买,当然价格比粮站高,但粮站要凭粮票粮证。

有人也许会问,你说了半天,生产队的劳动价值曾经是多少?我现在还记得,在六十年代是四至五角不等,七十年代是六到八角左右,八十年代初到土地全面分下户之间已最高时达到每个劳动日是一块二角,基本上与当地工厂一般职工的工资平起平坐,队上有的女孩有工人对象不嫁,要嫁给农村人,包括邻队的全公社一枝花,就近一些厂里几十号工人向她求婚她不愿,却嫁给了一个农村帅哥。

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厂的改制下马。工厂完了,石头、黄沙、茉莉花、水果蔬菜又去卖谁?又能去哪个工厂做临时工?好在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我队列为城市建设区,人们靠拆迁一时又富了起来,有的人家一夜暴富,全队通通进入了城市,住上了有二十八层的高楼大厦。没土地了,都变城里人了,我们这一代人也就算过去了,但不知我们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他们的路又该如何去走,路又在何方,就看他们的了。


文章TAG:史上最全出海掘金指南  零号线靠什么挣钱  史上  最全  出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