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为什么没把AMD弄倒闭呢?

因为在美国有反垄断法的存在,世界上有能力生产消费级电脑CPU的就只有英特尔和AMD两家,如果好了其中一家,市场就会陷入垄断局面,因为这两家都属于美国公司,所以为了维护其中任何一方的利益乃至市场的良性竞争,所以英特尔从主观上就不会把AMD弄倒闭,比如当年英特尔优势最大的时候,如果把酷睿CPU价格下降一半AMD也就离关门不远了,但是英特尔没有这么干。

其实把AMD弄倒闭的话英特尔就会面临被拆分的危险,到时候的环境还不如留着AMD,凭借英特尔多年来的市场影响力和推广能力,即使AMD的产品后来居上,英特尔的业绩也差不了多少,何况利润更高的笔记本市场和服务器市场还是被英特尔牢牢把控着。所以这么多年来两家公司就在不断竞争,也在彼此“照顾”,尤其是AMD当年的推土机架构陷入低谷的时期,英特尔就牢牢把控着高端CPU市场,而低端低利润的CPU市场几乎就让给了AMD,AMD也和英特尔玩起了田忌赛马的策略,虽说利润不高但是好歹也能维持一定的业绩,正因为如此AMD才避免了倒闭的命运。

英特尔是如何发家的,又是如何生存发展的?

群星围绕,明星闪耀的“仙童”时代:硅谷的第一公民是谁?威廉·肖克利,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晶体管之父。肖克利原先服务于贝尔实验室,获得了晶体管专利。而肖克利本人并不满足于科技成就,他需要将科学成果商业化,同时让自己变得更加富有。于是,肖克利来到了自己成长地(肖克利出生伦敦,3岁以后迁移到加州),圣克拉拉谷,也就是硅谷。

他成立的肖克利实验室。知名的科学巨头,自然吸引了群星汇聚。这里面就有八个年轻人:罗伯特·诺伊斯(N. Noyce)、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布兰克(J.Blank)、克莱尔(E.Kliner)、赫尔尼(J.Hoerni)、拉斯特(J.Last)、罗伯茨(S.Roberts)和格里尼克(V.Grinich)。

这八个人年龄都小于30岁,而其中年长的罗伯特·诺伊斯当时是最坚定的肖克利追随者,他直接倾尽所有买了房子,准备长期奋斗。硅谷有句话评价肖克利:“一位天才,又是一位十足的废物。”其虽然科研成就卓著,但是专注力有限。而且对下属十分傲慢。于是八位年轻人里面的七位开始打算离开肖克利实验室。他们到处找下家,他们最终找到了仙童(Fairchild)摄影器材公司,老板谢尔曼·费尔柴尔德是个发明家,热衷于科技,他给这些天才年轻人150万美元(启动的时候只有3600美元,之后追加了投资)。

七人最后说服了最年长的罗伯特·诺伊斯,八个人开始有计划的出逃肖克利实验室。(肖克利称之为“八叛徒”,之后又改变称呼为“天才的八叛徒”,“八叛逆”的故事为硅谷最有名的典故。)芯片进入了仙童半导体公司的时代。八个人开始用硅替代锗材料来生产晶体管,并逐渐形成了如今半导体最基础的技术流程:首先把具有半导体性质的杂质扩散到高纯度硅片上,然后在掩模上绘好晶体管结构,用照相制版的方法缩小,将结构显影在硅片表面氧化层,再用光刻法去掉不需要的部分。

(平面处理技术)1964年,八叛逆里面的摩尔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理: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后来这个时间被修正为18个月,如今英特尔等芯片厂商不遗余力的投入光刻机ASML的研发,原因就是要延续摩尔定理。而在过去的55年中,半导体行业一直是按照这个定理滚滚向前。

仙童为IBM提供存储器,1967年营业额达到2亿美元。但是由于母公司仙童摄影器材公司经营不佳,仙童半导体大量利润被转移去救援母公司,于是,人才们开始了一场新的叛逃。赫尔尼、罗伯茨和克莱尔首先负气出走,成立了阿内尔科公司。格拉斯也带着几个人脱离仙童创办西格奈蒂克斯半导体公司。1968年,“八叛逆”诺依斯和摩尔,也带着格鲁夫(A. Grove)创办大名鼎鼎的英特尔(Intel)。

有趣的是,英特尔的对手AMD的创始人桑德斯也是来自于仙童半导体。仙童半导体公司被称为芯片领域的“西点军校”。(乔布斯曾说过:“仙童半导体公司就象个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英特尔的芽孢时期:诺伊斯自然是英特尔的第一代核心,其和杰克基尔比共同发明了集成电路,本质就是将元器件集合到一个配件当中,1971年英特尔处理器Intel4004面世。

杰克基尔比也因此在2000年获得诺贝尔奖。诺伊斯个性洒脱,热爱冒险,到70年代末逐渐淡出了经营。之后,摩尔和格鲁夫接棒英特尔。浴火重生,英特尔关键的转型:美日在各贸易领域短兵相接,当时的英特尔以存储芯片为主,自然而然的遭遇了日本竞争者的迎头痛击,英特尔存储芯片产品堆积如山。企业近乎崩溃,这个时候摩尔开始制定转型战略。

英特尔向微处理器芯片进发。引入这个转折的是摩尔,然而真正整体性完成企业转型动作的,正是格鲁夫,格鲁夫虽然是当年仙童出来的人物,但是人们更加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管理才能。英特尔曾被人质疑为血汗工厂,格鲁夫也被誉为硅谷最严厉的老板。他也是乔布斯的偶像,也是一名战略管理的教授。格鲁夫面对的转折点有两个:一个是1984年英特尔从存储芯片领域转折到微处理芯片领域,另一个是1994年奔腾处理器浮点事件,英特尔主动更换了所有有微小运算错误的处理器。

格鲁夫提出了“10倍速变化因素”,都知道波特有五因素战略分析理论,格鲁夫提出了第六种因素,就是“互补企业”,波特五力叠加“互补企业”,六因素任意一个发生剧变,这就是格鲁夫的十倍速变化因素。格鲁夫认为这些因素的重大变化将十倍作用于企业,把企业推向战略转折点。(格鲁夫曾言:在这样一个混乱与变化加速的时代,机会不断涌现,却又瞬息消失。

竞争对手、科技、顾客面、供应面、协力产业,乃至於有关的规范制度的转变,已带来一个10倍速时代。)格鲁夫作为战略高手务实而铁腕,他及时识别英特尔运行中的各种转折点和风险点,查漏补缺,让英特尔渡过了危机期,随着微软和英特尔搭配的PC电脑替代了IBM的电脑,英特尔开始走向了高速增长期。(公司战略课程的大学生也许依然需要学习六因素战略分析,记住格鲁夫这个英特尔历史上的关键先生。

)英特尔的平稳期,一台稳定运转的机器:格鲁夫之后的领导人是克雷格·贝瑞特,格鲁夫因为癌症交棒,此时的英特尔已经不需要太多的外力因素,并可以惯性运转。贝瑞特并无太多需要做的,其只要按部就班跟着摩尔定理的脚步提升性能,作为牙膏厂和AMD农厂交替竞争主频率。有人说贝瑞特增强了英特尔和微软的战略联盟。从PC品牌商的结果看的确如此。

不过在贝瑞特时代,AMD的发展也不容小觑。DIY市场方兴未艾,AMD的速龙,闪龙时代也是光彩熠熠。英特尔正在面临新的十倍速转折,可惜,格鲁夫不在:后面两任英特尔掌舵人分别是保罗·欧德宁和布莱恩·克兰尼克。保罗·欧德宁促成了苹果芯片订单,在MAC上面的,这样其就不用单一依赖于英特尔 微软的系统搭配。而布莱恩·克兰尼克,也就是现任英特尔领航员已经开始遭受强大的压力。

这些压力大约如下:1、英特尔被限定在PC微处理芯片领域,而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2、摩尔定理已经接近于极限,而英特尔至今还是没有突破7nm的芯片工艺,这远远落后于三星和台积电。3、在GPU领域,英特尔遭遇了NVIDIA和ATI(ATI后来被AMD并购),而阴差阳错的,五大三粗具备更具逻辑运算单元,构造更加简单的GPU竟然成为新时代处理器的关键。

因为GPU的并联可以大大增强运算能力,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无人机等科技上面大量运用GPU,甚至于比特币挖矿都需要。而英特尔切入GPU领域数次失败。而未来,GPU将向更高的AI芯片领域进发,而英特尔虽然拿到了终端AI芯片入口,在云端AI芯片上却不及谷歌。4、英特尔变得庞大,转型变得困难。也许格鲁夫在世,也未必能够处理英特尔现如今的困境。

而如今英特尔的处理方式,主要是依赖并购。2014年英特尔收购了可穿戴设备公司Basis,并整合进NDG,2015年6月,英特尔收购了头显设备厂商Recon,2017年3月,英特尔以15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obileye(自动驾驶领域),2018年8月17日,宣布将收购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组件的初创企业Vertex ai。


文章TAG:为什么amd是农企  amd为什么是农企  为什么  什么  amd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