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管理学专业时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管理学专业就业的就业并不是很乐观,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很多管理学的分支基本上只是学到了一点点皮毛知识,比并不精通和专业化,这是管理学专业最大的误区。比如工商管理专业,要学会计,金融,人力等各个分支,但是基本上多不精通,应该往其中一个方向重点发展,现在各行各业基本上都不缺人,缺的是专业性的人才。

什么企业管理者学了很多管理学知识,一些企业还会死亡?

第一,管理整体上对企业的生死存亡影响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外部环境,经营水平,产品等核心要素影响更大。管理再细分的话,能让企业正常运转起来的基本管理框架影响大一些,其他更细节或辅助性的管理规则和行为的影响则小一些。第二,学习了管理知识,不代表学习了对自己有用的管理知识。①不直面企业的实际问题,学习的管理知识错位,造成药不对症。

②管理的学问,内部逻辑性、关联性、系统性很强,东拼西凑的管理知识无法在管理者内心形成系统性的施展思路。③市面上的管理知识,通用大道理多,管理概念和原理多,碎片化的解读多,就是系统性的实施思路少。还需要管理者甄别再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输出有效的方案。第三,学习了管理知识,却没有能够施展的平台。①不拿事的学了,还得要拿事的做决策。

要是更高层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可能不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思路,甚至不了解病因,那么就无法展开有效的改进。②管理方案的实施,需要政策,资源,权力等方面的支持,企业实际情况可能无法实现。第四,缺乏管理知识转化为实施策略的能力。①缺乏集知识和推动能力于一身的合适人选。或者缺乏有效的组织协作能力,不能让合适的人选顺利推进。

②缺乏有效的实施策略。策略不得当,会加重问题的影响,加速企业的衰败。所以,企业要想提升管理能力。需要几个关键条件:1)有计划的组织各层展开学习和讨论,管理原理上下认同,关注焦点一致。2)管理知识要结合实际针对性学习。3)管理知识要系统性学习和理解。4)管理知识要转化为管理策略和实施方案。5)在政策,资源,权力等支持下,选择合适人选,有组织,有协作的推动实施。

《三国演义》中有没有今人值得借鉴的管理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这个问题尼山布衣来回答。答案是肯定的。《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不仅在于它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更在于它隐含着许多智慧。塑造了众多特色鲜明的英雄豪杰,如功过难评的曹操、艰辛守业的孙权、讲究仁义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义骁勇的关羽、有勇有谋的张飞、浑身是胆的赵云等等,这些人物都有自己一套为人处世的哲学,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也有很多学习借鉴的地方。

以诸葛亮为例,他的隆中对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挥泪斩马谡、空城计、七擒孟获等等,一个个经典之作,书写了人间传奇。那么,诸葛亮的智慧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迪和帮助呢?尼山布衣认为,从管理学的角度,要想取得事业成功,必须做到以下四点:1、必须有一个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隆中对》中,诸葛亮就为刘备制定了恢复汉室统一天下的战略目标,他告诉刘备,要想在群雄割据、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必须认清形势,站稳脚跟,建立根据地,先生存下去,再谋求发展。

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先在荆州、益州站稳脚跟,建立国家;第二步,内修政理,外交东吴,发展壮大自己;第三步就是北伐,实现统一大业。后来蜀国的走向基本按照这个设想来进行的。这给我们管理企业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也必须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从开始起步就应该有一个长远的发展定位,否则,就不会走太远。

2、必须严以律己,赏罚分明。诸葛亮治国治军向以赏罚严明而著称。诸葛亮的赏罚不是随心所欲、凭个人的好恶行事,而是遵守法度,以功过而论。这对巩固蜀国政权,取得南征北战的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诸葛亮很器重马谡,但他违背军令调度,导致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诸葛亮以法将其斩首示众。同时以自己用人不当,负有领导责任,上疏“自贬三等”。

裨将王平事先劝诫马谡,街亭失守后能收容士卒,抗击曹军,安然撤回部队,立了功劳,诸葛亮上表破格提他为讨寇将军。赏与罚是相辅相成的两手,是历代治国治军重要的手段,而用得像诸葛亮这样“刑政虽峻而无怨者”的确不是很多。往往不是宽严失度,就是为赏罚而赏罚,处事不公,就难免人心不平,失去了赏罚的激励作用。诸葛亮的一套赏罚严明的谋略如果引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上,相信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赏罚一定要公正合理,并注意方式方法,这是诸葛亮赏罚策略给我们的重要启示。3、必须有一套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在诸葛亮的谋略宝库中,千百年来一直被人称道的当数用人之道。他把识别、选拔、任用有用之才作为治国、治军的要务,终其一生始终抓住这一点。尤其是刘备去世,他总揽蜀政之后,在这方面颇多建树。他在《出师表》中劝诫后主刘禅时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覆也。

”明确提出了举贤任能的用人标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蒋琬本是荆州一个抄写文书的小吏,诸葛亮经过长期观察,认为他是一个可担大任的人,即提拔他到相府任参军。临终前向刘禅建议让蒋琬作了他的接班人,主理朝政;姜维归降时只是一个27岁青年军官,诸葛亮见他勤时事,有胆义,很会用兵,就提拔他为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这一文一武在诸葛亮去世后用心报国,使蜀汉政权维持了29年。持异议者以诸葛亮用马谡而失街亭,否认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实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尽管有此一端,依然瑕不掩玉。直到现在,选贤任能,不论是企业管理,还是行政管理,都是必须遵循的一个选拔人才的标准。4、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七擒孟获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文章TAG:通过管理学的课程学到了什么  管理学学到了什么  通过  管理  管理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