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为什么要群居,是不是弱者抱团?

肯定不是弱者抱团!狮子是非洲的顶级掠食者,它们要是弱者,那么非洲大陆就更没人敢称为强者了!在猫科的庞大家庭里,几乎都是独居的习性,只有狮子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那么,为什么狮子会演变成群居动物呢?这和它们所处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在相似的环境下,动物会出现趋同进化的现象。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动物在生存压力下有可能进化的越来越像(关键词:有可能。

后面再解释这个有可能)比如北美猎豹和非洲猎豹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北美草原环境和非洲草原相似,土地平坦,适合猎物快速逃走。这两种动物为了能够吃到猎物,就进化的越来越快,而它们的主要猎物叉角羚和瞪羚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直到今天,虽然北美猎豹早已经灭绝,叉角羚依然是北美地区最快的哺乳动物。狮子群体性的成因主要有三个:1,因为狮子生活在稀树草原地带,这里视野开阔,不利于大型食肉动物的隐蔽,很早就会被猎物发现,所以为了提高狩猎成功率,这里的食肉动物,包括狮子,都是以群体狩猎者的姿态出现的。

2,狮子在进化的过程中,因为家庭人口多,让它们必须以大型动物为食,这进一步夯实了它们向群居动物发展的道路。3,作为大型的食肉动物,它们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地盘,才能让食物来源保持稳定。而在非洲大陆上的鬣狗同样是领地性很强的群居动物。双方经常会爆发领地争夺战,为了保住地盘,狮子也必须抱团取暖。当狮子的习性越来越像犬科动物的时候,其他生活在非洲的猫科动物却仍然保持着独居的习性。

所以我在上文说同样的生存环境只会让动物们有可能进化的越来越像。比如,同样作为猫科的猎豹却很少合作捕猎。这是因为猎豹的体型较小,可以借助草丛和灌木丛的掩护接近猎物。还有就是,相对于狮子这种力量型猛兽,猎豹身体灵活,靠追击的狩猎手段更容易获得猎物。于是它们就将自己的速度提高到了极致,也就不需要改变独居的习性了。

同样是群居动物,鬣狗的头目是母的而猴子的领导为什么是公的?

我们知道,群居动物中,有的动物的头领是雄性,如猴子、狼;而有的动物的头领是雌性,例如鬣狗、大象。那么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头领是雄性还是雌性?现在我们是否能将某种动物的一个种群称作社会?假设可以称作社会的话,那么动物的父系社会和母系社会是如何进化出来的?但我感觉,无论是“动物”还是“种群”,这样的定义都显略大,那我们还是直接分析一下鬣狗种群和猴子种群之领导者为公或母的问题吧!通常而言,雄性主导的群居动物有一个特点是注重“质”——单次产下的后代数量少,孕期长,育幼期长。

对于采取这种策略的动物而言,雄性在后代的延续上面临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1)控制住一定数量的雌性,以保障在本来就很有限的交配次数中,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有效交配次数;2)在雌性的孕期和育幼期中,保护雌性和带有自己基因的幼崽,以提高后代存活的比例,确保自己的基因能够延续下去。可见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一头精壮的雄性在实现上述两点上能够占有更大的优势,这也导致了雌性在选择配偶的时候会更倾向于精壮的雄性——从而导致了整个种群的繁衍以一头(或数头)精壮的雄性为核心。

所以总的来说说……其实动物的聚群形成是以雌性主导还是以雄性主导,关键是看生殖策略——用一种更三俗的说法,就是——谁把谁看做是生殖机器……雄性主导的动物中,雌性被视作雄性基因延续的道具,因此雄性要控制雌性,保护雌性及幼崽,防止其他雄性的介入,以确保自己的基因在种群中占优;雌性主导的动物中,雄性被视作是繁衍下一代的道具(甚至极端一点的,直接孤雌生殖连公的都不要),仅需要提供遗传基因即可……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判断,鬣狗种群处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们生长在热带非洲大草原上,时刻面临狮群的威胁,即使捕获了一些食物动物,见到狮群来临也要不甘地退出。

其生存环境导致其种群是以相当数量为群体,可谓只有数量足够大,才能生存下去,其繁殖策略只能靠以“量”取胜了,所以其种群也就成为以雌性主导的群居动物,这是自然的选择。而反观猴子种群,则因其杂食性,生存环境在动物中也是较为优裕的,其掠取食物较容易,用不着以群取胜,自然的雄性要控制雌性,保护雌性及幼崽,从而也就自然的成了雄性占主导地位,以强壮的雄性来领导整个种群了。

为什么群居动物有狮王、猴王有特权,但是没有羊王、牛王、象王?

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群居哺乳动物中都是“王”的存在的,不过,“狮王”和“猴王”往往都“三妻四妾”,拥有着绝对的交配权,而“牛王”、“羊王”、“象王”就没有这种“特权”,同样都是群居动物,为什么“王”的权利各有不同呢?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我们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角度一:族群成员数量群居动物大都是有首领的,而首领的“特权”中是否包含绝对的交配权,很大程度取决于族群成员的数量。

我们以狮子和非洲水牛为例,来简单说一下。在一个狮群中,拥有一头雄狮的狮群,其成员数量通常都在3-5头母狮左右(不包含未成年的狮子),而当母狮的数量继续增多,这就意味着它们需要的领地范围更广,雄性守卫领地的能力更强,所以此时狮群中会出现多头雄狮的情况,比如非洲大草原上著名的“坏男孩联盟”就是由6头成年雄狮组成的,它们的鼎峰时期就控制了7个狮群。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狮群中只有一头雄狮,其成员数量也相对较少。此时在资源分配时,雄性既能够将自己的优质基因传承下去,又不会因为过度繁殖导致自己的巡视领地的能力减弱。(雄狮在繁殖期一天要交配50次以上,而且为了保证受孕成功,一头母狮就要交配4天左右,想象一下,如果是一大群母狮呢?)非洲水牛是非洲的五大兽之一,它们也是典型的群居动物,同样在一个水牛群中只有一个雄性首领,但是问题来了,一个水牛群的成员少则几十头,多则几百头,如果此时水牛“王”像“狮王”那样,将所有的成年雌性据为己有,那么不需要一个繁殖期,这个“王位”就要拱手相让了。

因此,群居动物中群成员的数量一定程度地决定了“王”是否有绝对的交配权,如果数量较少,“王”可以雨露均沾,但是数量庞大时,“王”就只能对繁殖这件事放任不管了。角度二:食性同样是群居动物,食性的不同往往也决定了“王”对交配权的支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食肉动物比食草动物对交配权的支配更加的明显。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食物获取难易度。对于食草动物来说,它们低头就能吃到食物,而且群体中的个体之间获取的食物差异不大,这就使得食草动物群的生存成本要低很多。而且即便是全员参与繁殖,它们也有足够的食物来保障自己和后代的存活率。但是,食肉动物就不同了,它们想要获取食物,就必须通过危险重重的捕猎行为,而对于群居食肉动物来说,它们只有捕猎更大的猎物才能满足族群的所需。

但是,食肉动物本身的捕猎成功率较低(大多数在20-30%),这也就意味着食肉动物通常是饥肠辘辘的,这样必然需要一位具有绝对的控制权的同类存在,这样才能避免因为因为食物自相残杀的事情发生。我们以狼群为例,狼群中一对原始的狼夫妇是狼群的首领,它们严格的控制着食物的分配,并且不允许其他成年狼参与繁殖,这样的好处就是在繁殖期,也不会因为怀孕个体过多,而减弱整体的实力,同时也能保证在食物匮乏时,不会因为过多地增加后代,而减少后代存活的几率。

因此,食性不同(食物获取难易度),也是决定“王”对于族群中交配权支配的关键因素。第三:族群结构不同虽然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群居动物,但是不同动物的族群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以狼、羊为例来对比一下。首先,狼群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化的群体,它们是以家庭为单位组建的,一对成年狼组合后,逐渐地繁育后代,从而壮大族群,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孩子和父母共同组建了家庭,而在家庭中,父母占有主导地位。

虽然狼群也会接纳孤狼,但是其考核机制非常的严谨,而且通常只有2岁以下的孤狼才会被接纳,在接纳后,它们也只能处于狼群等级的最底端。这样“狼王”(一对原始狼夫妇)很容易就能控制整个狼群。而羊群(野山羊)就不同了,它们是由若干个完全不相干的成年个体自发组成的一个群体,而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毕竟孤独的羊作为食物链底端的动物,极容易被食肉动物捕获,但是一旦有了族群,食肉动物自己被吃掉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

彼此间没有任何的亲缘关系,导致了食草动物的族群稳定性极差,尤其是在繁殖期,在成年雌雄比例失衡的群体中,经常有未参与繁殖的个体离开族群,寻找新的族群加入。对于新族群来说,吸纳成员能够壮大族群,而且也不存在食物争夺的问题,所以它们可以自由地“跳槽“。正是这种族群的构成方式,让“王”也没有了实际控制权,它除了能够在觅食时,仗着自己更加强壮,吃一些稍微好一些的草外,没有其他的实权。

猴子是例外吗?看到这里,许多小伙伴可能会有疑问:猴子并非食肉动物,而且它们族群数量最多可达600只,为什么它们的“王”依然具有严格的交配权呢?确实,猴子属于群居动物,而且是杂食性动物,并且像金丝猴最大的族群成员可达600只,它们与我们上面分析的角度确实有些冲突。但其实,弄清楚猴群的结构,我们就不这么认为了,我们以金丝猴为例。

虽然金丝猴的族群可能很大,但是再大也是多个以家庭为单位组成的小群体共同构成的。它们中有若干个“王”,只不过,有一定血缘关系的家庭会组成一个小家族,而每个小家族都有一个真正的“大王”。由于它们的族群结构是以家庭为单位组成的,所以“小王”(原始的成年雄性)对家庭有绝对的控制权,而多个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的家族中,成员大都是最原始的雄性的后代,所以它们也会听“大王”的,但是“大王”不会干预其他家庭的繁殖行为。

因此,猴子看起来是“王”拥有绝对的交配权,但其实,猴群是由多个“家族”组成的大集体,不同家族的“王”都可以参与繁殖。不然只有一个“王”,剩下的几百只雄性,显然无法将繁殖最大化。总结同样是群居动物,有的首领对交配权有着绝对的支配权,有的却没有,这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主要是由食性、族群成员数量、族群结构三个因素。


文章TAG:印度猴子为什么那么狂  猴子为什么要群居  印度  猴子  为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