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是如何测心率的?

心率监测有三个原理:一种是光电透射测量法。原则上,手镯接触皮肤的传感器发出一束光,照射皮肤并测量反射/透射光。因为血液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所以每次心脏泵血时,波长都会被大量吸收,从而可以确定心跳。但是缺点是它耗电量大,并且受到周围光线的干扰。目前,市场上智能手环或手表监测心率的大部分功能是光电透射测量。

另一种方法是测试心电信号。手环传感器通过测量心肌收缩的电信号来判断使用者的心率。其原理与心电图相似。缺点是电路复杂,占用印刷电路板很大的空间,易受电磁干扰。同时,传感器必须靠近皮肤,放置在相对固定的位置,因此很难有手环采取这种测量方式。此外,还有振动测量。直到最近才有产品问世。因为每一次心跳都会引起身体振动,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捕捉到这种振动,然后通过信号处理就可以得到心跳,一般来说,智能坐垫或智能按摩器产品都会采用这种测量方法,手环比较少见。

安全水平那么这种我们经常因为使用手环而使用的光电透射测量法对人体安全吗?是否会有辐射呢?让我们来看看光电透射测量法的原理:血液吸收绿光反射红光,手环利用绿色LED灯配合光传感器往血管内发射绿光照射血液,根据光强度变化来监测脉搏。当心脏跳动时,血液流经手腕,绿光被吸收光强度增强,在心跳之间光强度则减弱,LED灯每秒闪烁数百次,这样手环利用光感传感器即可间接测出心率变化。

跑步时如何用好心率监测设备?

笔者在6年前开始跑步的第十天,就购置了GPS跑表——Garmin 305 Forerunner全套,含心率带。以前曾撰文写道,跑步没有距离、时间、配速和心率这四大数据,就像开车没有仪表板一样;而四大数据中的心率,就相当于汽车上的发动机转速,也是不可或缺。撇开心率、光谈配速意义不大,因为心率代表我们的努力程度。

假设有两个人用相同速度完成相同距离,其中一个心率很低,跑得很轻松;另一个心率极高,分分钟可能“爆掉”。 显然这两人的用时、距离和配速三项都一模一样,唯一能区分他们的,只有心率。留意过心率的跑友都知道,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训练水平和不同状态下,心率也可能相差很大。我们的目标当然是,不仅要跑得越来越快,而且要跑得越来越轻松。

心率数值除了量化反映我们的心肺能力,还可以充当健康警示器:当你的心率逼近最大心率值时,最好赶紧减速放松——就像发动机转速表上的红色区域。这个红区不可久留,否则对你的小心脏可能后果很严重!笔者用过三种主流心率监测设备:传统的弹性胸带,它将心率传感器固定在胸前,其中又可细分为硬带和软带两种;美国品牌Scosche的光电心率臂带;爱普生J300 GPS光电心率跑表。

三者的体积和重量递减,光电心率表最方便;但心率胸带虽然不很方便,心率数据却是最准确。如何用好心率监测设备呢?首先,通过220-年龄等计算公式或实际测量,确定你的最大心率。例如你30岁的话,应该在190bpm左右。再根据最大心率(MHR)的50%到100%,划分成5个区间,运动强度由低到高,供能方式也有相应变化。

区间1 热身与恢复:50至60%MHR,即30岁人士的95至114bpm;轻度运动,耗能极少。区间2 燃脂与耐力:60%-70%MHR,115至133bpm,轻度有氧,身体以脂肪代谢为主,慢跑。区间3 有氧运动:70%-80%MHR,134至152bpm,中高度有氧,糖原代谢比例增大。强度适中,适合健身减肥。

区间4 乳酸阈值:80%-90%MHR,153至171bpm,强度较大,糖原代谢为主,出现乳酸堆积。节奏跑和马拉松配速跑,每周训练不应超过1.5小时。区间5 无氧运动:90%-100%MHR,172-190bpm,强度最大,接近无氧代谢,能量几乎完全来自糖原分解。心脏负担很大,锻炼绝对速度。持续时间30分钟左右,每周不超过1个小时。

跑马拉松如何选择一块计步心率表?

这个问题更好的提问法,应该是“跑马拉松如何选择一块GPS心率表”。因为计步通常属于养生保范畴——为了健康,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走多少步。而绝大多数马拉松跑者已经超越这一层面,追求的是距离和速度上的挑战。因此,他们更关注距离和配速——只有GPS跑表才能提供的信息。虽然有些高手从来不戴跑表,例如人称“周大师”的安徽籍上海业余高手周其祥,不过笔者却属于没有跑表就不想跑步的数据控,跑步10天就购置第一块GPS心率跑表:Garmin Forerunner 305,第二年又升级到铁三表Garmin 910xt。

笔者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跑步时宁可脚无鞋,也不可腕无表(自己夏天习惯赤足跑)。记得自己曾经写道,跑步没有距离、时间、配速和心率这四大数据,就像开车没有仪表板一样。前三者不难理解,而心率相当于汽车上的发动机转速,也是不可或缺。心率数值除了量化反映我们的心肺能力,还可以充当健康警示器:当你的心率逼近最大心率值时,最好赶紧减速放松——就像发动机转速表上的红色区域。

这个红区不可久留,否则对你的心脏可能后果很严重!笔者用过传统的弹性心率胸带,它将心率传感器固定在胸前,其中又可细分为硬带和软带两种(下图前两个,分别为Garmin 305和910跑表配件)。也用过第三方品牌的光电臂带(第三个,美国Scosche)和GPS光电心率表(爱普生J300),它们按一定频率向你的手臂血管发射两三道绿色和黄色光束,相当于两三只手指在为你持续切脉。

使用下来的心得体会是:如果你追求心率数据的准确,建议使用心率胸带;它的缺点是体积大,且系得太松容易滑落,系得过紧则可能留下印痕——有点皮下瘀血。此外,天冷时前一两公里数据也可能偏高。如果你追求轻便无感,可以购买光电心率表;它们的缺点是不够准确。心率数据监测几年后,如今笔者对自己的心率已经心中有数,而且由于不太跑大强度和追求成绩,所以现在已经不再过多关注心率,主要是跟着感觉跑。

跑步用心率带好,还是光电心率好?

你好,我是山水之墨白,一位跑者,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跑步肯定是用心率带好。大多数人加入跑步大军一开始都是使用各种手机APP,像悦跑圈啦,咕咚啦,KEEP啦,咪咕啦等等。可是时间一长就会发现APP有时候会抽风,经常出现数据不准的情况,而且跑步带着手机也不方便。于是,有一部分人配置了运动手表,运动手表使用起来极其方便,还不用带着手机。

跑步前定位,然后开跑。途中有心率监测,有心率报警,有实时配速,有距离显示等等。跑完后自动上传手机APP,距离,路线,用时,平均配速,分段配速,步频,步幅,海拔,心率分析,训练效果等,本次跑步的数据一应俱全。然而,对于进行心率跑训练的跑友来说,运动手表就有些靠不住了。运动手表采用的是光电技术。它的原理是以光束来照射手腕,透过光电二极体所侦测到的光体积的变化数据,从而计算出心跳速率。

而心率带是穿戴式心率监测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用它两侧的电极片来捕捉心脏跳动时产生的微小电压的变化,并将其发送到运动手表上,转换成心率的数据。心率带是最精准的穿戴式心率监测设备,基本上是没有误差的。我在刚开始心率跑的时候,就是用的运动手表来监测心率。然而,经常会出现漂移的现象,有时候跑着跑着心率显示突然飚高,而当时身体感觉根本没有心跳加速。

再有就是如果表带戴松了,或是遇到汗水了,跑场附近有电磁设备也会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心率跑要求的就是始终在目标心率这个点位上跑,要求是相当严格的。突然出现的意外情况直接就打乱了节奏,从而对训练造成特别大的负面效果,让人特别的沮丧。后来戴了心率带,一开始戴着不习惯,但是时间一长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了。心率带测得的心率数据相当准确,根本不会出现心率漂移和突然升降的情况,使得我能把心率始终控制在在目标心率点位上,每一次训练都能收到很大的效果。

各种智能设备相继推出了心率监测功能,它的准确度如何?用到了哪些技术?

恰好最近在研究类似心率手环分析,打搅了。第一种:PPG 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原理(Photo Plethysmo Graphy)简单来说,反射而已,就是利用血液中透光率的脉动变化,折算成电信号,对应就是心率。代表产品:Fitbit charge HR


文章TAG:运动心率监测的秘诀  心率测量胸带怎么用  运动  心率  监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