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的了解一个行业?

我们身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接触到其他行业领域的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社会职场上,学科交叉、工作领域交叉的趋势越来越强,这也要求我们突破自己的知识“舒适区”(comfort zone),去了解那些我们目前觉得陌生,但却对我们的发展非常重要的领域。大学教授开公众号,要不要学点传播学的知识;你是技术宅,可你要向老板报告,要不要懂一些人际关系的知识?要不要学做PPT?再比如,现在“互联网 ”这么火,不懂点信息技术怎么行?君不见,现在农民伯伯都要会开网店了。

但是,也许大家会问了:既然对陌生领域的学习如此重要,那么具体要怎么学,才能有效率地快速把握这个领域的框架体系呢?要知道,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只用一腔热血和时间战术,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吧?不错:我们需要有所准备。老高这里,就要向各位推荐一种特别适合初学入门的学习方法——浸入式学习法(Immersion),或者完全浸没学习法,在某些表述中,这个学习方法又被称为泛学法(Extensive Learning)。

也许很多人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听说过这个学习方法,确实,大量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实验证明,“浸入式学习法”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中,特别有效。但这个学习方法并不是只能用在外语入门上的,它几乎可以用在任何一种学科/领域的入门中。因为外语学习的难点和原理,恰恰和新学科/领域入门的难点和原理是一致的。问题一:为什么学习外语那么难?大多数人会说:没有语言环境;会习惯性使用母语进行交流和思考。

所以最有效的学习外语的方法是——出国。但出国又不是人人都负担得起的。所以国外的心理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者们,提倡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浸入学习法”,简而言之,就是让学习者在学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在课堂中,只用教学对象的外语,不但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而且还用这门语言讲授部分其他学科的课程。

也就是说,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发展到1997年,一个统计:根据 “应用语言学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的调查,美国31个州的243所学校在对9种不同的语言进行全浸入、半浸入,以及双向浸入式的教学。其实中国许多成功的外语自学者,也是这么入英语之门的。

他们花费一段时间集中学习英语,在这段时间里——看电视新闻?只看CCTV-9或者BBC;看电视剧?只看美剧:破产姐妹和老友记……看小说?就看penguin books的《傲慢与偏见》……在这个过程中,浸入式学习法为学习者提供了思维和学习的环境,强制他们使用外语,用外语去交流和思考。回过头来,问题二:为什么陌生领域入门那么难?同样道理,缺乏领域环境。

比如你原先的专业,是学经济学的,后来也从事券商之类的工作。那么“经济学”,其实就是你的“母语”,在之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你已经培养出了经济学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式。对于身边和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你会很自然地用“市场”、“供求关系”、“理性人”的角度来看,来思考。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在经济学框架下并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可能就被忽略掉了,这种忽略,也是建立经济学思维的一种方式,让你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上,但它确实局限了你接触、了解其他的学科,特别是阻止了你用其他领域,其他学科的思维来思考。

在这时候,浸入式学习法就成了对症的良药了。怎么用浸入式学习法入门陌生领域?这和学外语是一样的。挑一两周时间,放下本专业、本职业的书籍教材,买上十几本、几十本想要入门的领域的书籍,订阅相关的报刊杂志和公众号,一有闲暇,就读上几篇——更重要的,是强制自己用这个领域的思维进行思考。举个例子,还是经济学那个,如果你现在想要从小白开始,学习心理学,该怎么转换思维方式呢?你先要把经济学那一套放在一边,比如说,经典经济学假设的是: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是理性的。

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著名的“理性人”假设——但这恰恰和心理学的主要假设不一致:人不是理性的。比如说:人们可能不愿意低头去捡一两毛硬币,有时却愿意守着手机屏幕抢那一两个一两毛的红包。现在,你看问题的角度,不能只停留在“财富交易”上了,你要从“心理状态”的角度,分析你身边发生的事件,分析你身边的人和语言。

浸入式学习法还有一个好处。它能让你自然地产生一个领域的知识联结。而这正是领域新手和领域专家之间的一大区别(见链接:……)。简单地说:实验证明,特定领域的新手虽然可能了解这个领域的若干事实和知识,却只是集邮性质地收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而专家则拥有本领域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浸入式学习法的本质,其实不是让你更深地加工这个领域的知识,但由于高密度地接触这个领域的专家介绍(例如前面说的,那些该领域内的书籍和文章),而这些介绍中,相关的知识同时出现的几率非常大,你通过浸没式的阅读和学习,就自然地把这些相关的知识之间连上了线,最后就能形成一个体系。

这种知识体系建立的方式,有神经科学的理论基础。大脑储存记忆的方式和机器储存大不一样,关键在于是,通过相关刺激的不断重复,通过加强大脑神经元的突触连接,最终形成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结——而浸入式学习法的特点恰恰是,在浸入学习的期间,同一个知识点会以不同的视角被呈现,会与不同的事物关联。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如前所述,浸入式学习法是高效入门的学习方法,侧重点在“多”和“快”,但不强调更深地加工这个领域的知识,所以自然也有它的局限,囫囵吞枣就是其中一个,在浸入式学习一段时间后,你的脑子里可能会留下许多这个领域里的问题,这就有待你进一步细致深入的学习了。但是,要记住,有问题是好事,这证明你真正学进去了。Kruger和Dunning 研究人们对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种技能学习中的认知现象,发现了“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这个效应就是:恰恰是一知半解的新手,对于这个领域/学科,自信最强,因为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个领域/学科,可以多么深,多么复杂。


文章TAG:他的公司叫京北  京北金融  怎么样  公司  金融  怎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