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电影拍摄要使用胶片?

曾经电影确实是以胶片作为载体进行拍摄的,因为数字技术在当时并没有能够达到满足电影创作所需要的画质、色彩、宽容度,最主要的是没有形成规范的拍摄制作流程,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近十几年拍摄的电影早已经数字化了,现如今的电影,只有少数一些个性导演坚持使用胶片,大部分电影全都改用数字电影机进行拍摄,后期流程也全部使用数字剪辑、数字调色了,最终电影成品也是存在加密数字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并非胶片拷贝。

从胶片向数字的演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伴随着数字技术和电影工业流程一同转变的。数字化对于电影工业来说好处是很多的:1、效率提升很多。数字化的电影制作流程,全部都可以依托计算机系统完成,减少了曾经胶片与数字互相转化的环节,制作效率有所提升。2、制作空间更大了。数字化后期制作对于特效、抠像、虚拟影像等更加方便快捷,使不同的特效效果更加容易实现。

在电影规格上也可以有所突破,例如李安导演的《双子杀手》就采用了每秒120帧的帧速率进行拍摄,而这些在胶片时代是很那实现的。3、更加节省成本。胶片作为电影拍摄耗材,其成本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数字化之后,这部分成本可以得到节省。4、发行更加便利。数字化的电影成品发行传播的方式更加多样,加密播放硬盘、远程网络传输、甚至卫星传输都能实现最终在院线的放映,比传统胶片拷贝更便利。

所以,在数字化大趋势下,电影最终没有坚持使用胶片载体,大部分电影全改用了数字电影摄像机进行拍摄。数字电影摄像机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其机器的核心规格与胶片是比较类似的,感光元件尺寸也采用了与曾经电影胶片类似的super35mm的规格,一些老的电影镜头依然可以使用在现代的数字电影摄像机机身上。比较常见的数字电影机有索尼的f系列,例如f35等机型,还有red、Arri、Panavision等,佳能现在也开始在进军数字电影摄像机市场了。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比s35规格更大的全画幅电影摄像机也开始崭露头角。不过,数字电影虽然已经得到普及,但是仍有不少知名大牌导演仍然坚持使用胶片拍摄自己的电影,比如昆汀塔伦蒂诺,他到目前为止仍然坚持使用胶片拍摄自己所有的电影,甚至还尝试使用70mm大尺寸胶片拍摄,是少数坚持胶片至上的导演之一。还有汤姆克鲁斯的《碟中谍》系列,也是坚持使用胶片作为载体的电影。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用胶片相机?

第一次认真对待相机是在2003年,那时上大二,开始学摄影课,老师给班上同学发了凤凰205旁轴相机,作为教学道具。后来到大三下学期,每周要去暗房上课,不仅是学习冲洗放大,还要自己配药水、画胶片特性曲线,对比不同相纸特性。到现在想起来,那时的学习经历对后来学习摄影技术、理解照片内容都很帮助。我觉得从胶片相机开始学摄影,能够让人更明白摄影原理,对摄影大师们的知名作品如何诞生、他们为何这么拍也有更丰满的认识。

不过,数码大潮还是不可逆地改变了摄影的方式。从研究生阶段开始,虽然也会用学校的尼康FM10和勃朗尼卡中画幅胶片相机偶尔拍摄,但学习和实践的主力装备已经是数码相机了。到参加工作,我用单位的佳能1Ds Mark II 和 50 D和自己索尼单电,胶片相机渐渐都淘汰了,只留下海鸥4B双反相机算作怀念。然而,2013年以后,我又渐渐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使用胶片相机的越来越多,不光是国内,国外的情况也是如此,市场正在恢复,竟然不少以前停产的胶片又开始重新生产了。

自己也耐不住,又买了一台奥林巴斯 OM 4 Ti,和一台玩具相机Holga 120。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人,包括自己仍然喜欢胶片相机,我觉得除了情怀以外,胶片相机拿在手里的质感和每个胶卷固定的拍摄张数是吸引人的地方。首先,现在比较市场上比较流行的胶片老相机,大多数经过岁月沉淀的好相机,做工扎实,比如我的奥林巴斯 OM 4 Ti 的机身用料、设计美感都要比现在大多数数码相机好;其次,用胶片相机,不管是拍36张、16张、12张、9张,还是用大画幅一张张拍,每拍一张照片都需要更多时间考虑光影、构图和内容,适合慢慢体会你的拍摄对象。

当然,胶片相机并不一定都是慢慢用的。以前厂商在推出新品胶片相机时,和现在数码相机一样,也追求连拍、追求对焦速度,那是因为要用它们来工作。而现在,用胶片相机来干活儿的摄影师越来越少了,即使是广告摄影师,数码后背也成了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使用胶片更多用来表达和艺术创作,让胶片相机的功能和作用也改变了。再比如2015年才停产的Holga,它的设计和销售初衷就是当做玩具和游乐场游艺奖品,可是现在不少艺术家开始用Holga,不少文艺青年开始用Holga,享受一种玩乐不恭的创作和生活态度。

Lomo的胶片相机产品也是如此。虽然大家喜欢用胶片相机的理由各有不同,也不排除有人就是处于各种目的纯粹装腔作势。但是如果你喜欢摄影,不论是什么规格的胶片相机,我相信都能从中找到不一样的快乐。最后想说下成本问题。用胶片拍摄相比数码相机,不是一次投入等待产出的事,而是要不断投入,很多人会认为很费钱。不过,依我的经验,如果只是一周拍一卷或者更慢,成本并不高。

举例来说,一卷柯达Ektar 135胶卷大约36块,冲印一卷大约25元,如果每周一卷,一年大约3200元,再加上买各中档135画幅胶片相机一次性投入,如果这样连续拍摄三年,花费在12000左右。如果你三年升级一部数码相机,这个价不也只能买一台入门全画幅数码单反。不过,在现在不拿胶片相机干活的状态下,这样的拍摄量着实已经不小了。

为什么现在没人用胶卷相机了呢?

首先并不是没有人使用胶卷相机,胶卷相机在部分专业摄影师领域还是占有一定分量的!也并不是胶卷拍照质量比不上单反!胶卷拍出的照片尤其是在画廊展出,是有更多的艺术市场,即所谓的收藏价值的。很多使用大画幅相机和中画幅相机进行创作的摄影师仍在使用胶卷拍摄,我的一个朋友刚刚拍摄了一个项目,2天时间,自己手动冲洗了70卷黑白胶卷!我想说,一是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快了,对于大部分摄影爱好者,还有部分职业摄影师来讲,数码一个是因为成本低,二是因为速度快,三可能是因为懒!其实底片拍出的效果,尤其在暗房进行放大,是会有颗粒感的,也就是质感!这个就好比你买的本田能跑,我买的老爷车也可以跑,似乎是一个道理。

胶片相机的胶卷数量为什么会设定是36张?

尝试回答。任何产品的设计制造都会循着一个通用标准,比如机器设备上使用的公制螺丝。下面说说135胶卷。1913年,世界上出现了使用35mm电影胶片的相机——徕卡,拍摄时将35mm胶片装入暗盒,放进相机片仓进行拍摄,这种相机一经推出便以其便携性而广受欢迎。但它采用重复使用的暗盒,有一个致命性弱点:就是需要使用者自己在暗室中为暗盒装片。

因此生产带暗盒的成品胶卷就成为这种便携相机市场成败的关键。但是,如果相机厂商各自为政,暗盒片仓规格各不相同,就会为胶卷生产厂商带来很大的不便,当然也会严重制约35mm相机的生产和销售,何况大部分相机生产厂家并不生产胶卷。这种情况下,使用统一规格的胶卷肯定就是势在必行了。1934年,柯达公司制定了35mm相机的暗盒标准,统一采用一次性标准暗盒,命名为135胶卷,1935年开始工业化生产。

135胶卷其中的“1”就是指一次性暗盒。而使用135暗盒的相机就被称为135相机。柯达公司解决了35mm便携相机的生产标准,使这种机型得到极大的普及,而这种统一规格的135暗盒一直沿用至今,它的容量就是36张。至于当初为何如此设计,应该是考虑到每卷胶卷使用的周期性,还有与相机机身体积的平衡——暗盒太大影响机身体积,不利于便携,一时拍不完一卷就不能及时取出冲洗;暗盒太小装片少,又增加了换胶卷的频次,影响使用体验。


文章TAG:胶卷为什么涨价  为什么用胶卷  胶卷  为什么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