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大厂商们已经蓄势待发。据西山居世游V P廖辉透露,今年西山居与腾讯合作的一款战略级别的换装游戏即将上线,而ACG动漫游戏版权服务平台创始人唐亮也透露,单单深圳目前已经有5-6款养成游戏正在申请版号,“其中包括一些真人视频的写实类玩法。”按照游戏工委2017年产业报告显示,“卡牌 休闲”两个品类游戏市场占比仅有14%,今年其是否能动摇RPG(角色扮演游戏)与竞技类游戏70%市场份额的江湖地位?“包括《恋》开发商之前做的《奇迹暖暖》以及《青蛙》开发商之前做的《猫咪后院》,养成类游戏一时兴起并不少见,但它们通常也会冷却得很快,”南都记者采访中发现,大部分游戏业内人士对此并不看好,“这类游戏的大火应该是对国产游戏强交互、重竞技的一种情绪反弹。

但竞技类游戏拥有全球最成熟的商业模式与产业链,养成类很长时间只是一种方向,远没达到主流。” 游戏市场拐点的“过渡期”产物《旅行青蛙》用户只需要每天去割“三叶草”,换取青蛙出门旅游的物资,打好包裹,然后青蛙出去旅游。然后,青蛙会寄回来明信片以及旅游时的土特产,这么一款几乎0剧情0玩法的简单游戏在前天突然飙升到苹果A ppStore排行榜第一名。

截至目前,同样进入App store下载榜前五十的游戏有:腾讯的《QQ飞车》、《王者荣耀》、网易的《荒野行动》与叠纸公司的《恋与制作人》。这四款游戏中,均具有明确的社交与竞技功能,需要玩家全身心的投入。四款游戏的升级系统各不相同,但都具备刺激人们反复游戏的机制。这种成瘾机制在《青蛙旅行》中却并不明显。

“这种养成游戏的火爆并不是偶然,每次游戏市场出现拐点都会有类似的放置类游戏带来新潮流,包括微信的《打飞机》、《跳一跳》。重度游戏饱和了,就需要这类游戏填补碎片化时间。”在新知科技创始人坨坨看来,《青蛙》最大的优势是不氪金(花钱)就能完成游戏,“这也算是国内一股清流”。与之不同,《恋与制作人》的玩家则是“重度氪金”,2018年1月,这款游戏达到了DAU(日活跃用户)400万,月流水高达3亿,相当于每个用户平均月ARPU值接近100元,上一个现象级的游戏《阴阳师》,最高月流水则是6亿。

考虑到《恋》不与腾讯网易等大平台联运,不做大规模线上推广营销,这个成绩已相当令人吃惊了。廖辉告诉南都记者,其实这两款游戏放在娱乐产业,洞察现在都市白领的情感需求并不难理解。“游戏需要不断肯定与否定自我的行业,肯定自我是用户有基本的心理体验、感受规律;否定自我则意味着,这是娱乐行业,有天生的潮流性、淘汰性与变化性。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围住  神经  用户  心理  揭秘围住神经猫  围住神经猫从用户哪些心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