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售卖。结果肯定是被一抢而空。但是,通过饲养,人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小时候的浣熊非常的听话,但是一旦长大后,它们就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这是因为浣熊属于杂食性动物,在它的食谱中,除了水果就是肉食(昆虫、小动物),它骨子里就具有“狂暴的基因”。这使得一部分人将浣熊遗弃,还有一部分浣熊成年后仗着自己“身手敏捷”“越狱”。

很快,浣熊就在日本泛滥成灾,从2005年的全国土7%的分布到了2018年的几乎全国土分布。这些浣熊适应了这里的野生环境,不但会捕杀当地的小动物,还会往返人类的居住地“偷盗”和“破坏”。从“萌物”变成了“小恶魔”。总结任何的野生动物都是有野性的,而想要把它们的野性剔除,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定向的培育,所以在近代,很少有野生动物被人成功驯化。

人们驯化狗、猪、羊、牛、马、鸡等动物,只是为了获得食物来源吗?你怎么看?

到底该不该驯化动物做表演

最初当然是为了吃啊,其他的捕猎、运输喝娱乐这些高级用途都是要等吃饱肚子再说啊。我看很多朋友都在说狗是作为人类伙伴和捕猎工具使用的,这其实是想多了。最初的人类可没有这么高级,只是觉得的狗可以依靠残羹剩饭活着又能带在身边,是一个肉食储备,于是就这样协同生活了下来。因为狗的祖先狼有着严格的社会性和社会等级,所以很容易就接受了人在这个等级中的作用。

因而很容易被驯化,这是人类第一种驯化的动物,大概在2万年前就实现狗的驯化了。但是,毫无疑问最初确实是一种提供蛋白质的动物,直到汉朝的时候,中国人仍然是大规模吃狗肉的。后来,狗拓展出了各种特殊的用途,比如说捕猎,看家护院,还是有陪伴,这都是后话了。猪,鸡这些动物作为食用动物驯化,这是没啥问题的。但是它们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

因为猪和鸡都需要大量的粮食才能长肉,换句话说,只有当粮食充沛的条件下,才可能养这些动物。牛和羊最初的用途也很单纯,就是吃肉,因为牛吃草就可以了,不会与人类争夺食物,所以在1万年前就开始被驯养了。大概到了6000年前,人类才开始大规模地利用牛奶,这个时候专门产奶的奶牛才出现了。马的作用比较复杂,有人认为在很久之前就作为驮畜来使用了。

但是,马在公元前3500年最初的用途也应该是作为食物来源。真正作为有效的畜力,还是要到很久之后,公元前700-前200年才有马嚼子的痕迹,在此之后马鞍和马镫这些器具发展起来之后,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商业领域了。总结一下,驯化动物有几个基本的条件,1.这个动物有强烈的群居属性和头领,比如说狼、牛和羊,这样才服气人类的驯化啊。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驯化  简史  野生动物  动物  哪些动物驯化  野生动物驯化简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