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架的兴起,要从亚马逊说起。2016年底,亚马逊革命性地提出了线下实体商店Amazon Go,将“无人零售”这一概念推上了风口。凭借着货柜直接进入办公室、消费者触手可及、省时便捷、成本低廉等特点,无人货架行业引来了资本热钱的疯狂涌入。按照《2017年无人货架行业白皮书》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数十家无人货架创业企业的累计融资额超过30亿元,其中,每日优鲜便利购以超过10亿元的巨额融资领跑行业,果小美、猩便利、小e微店等也均获得了数亿元融资。

除了新兴的创业者之外,苏宁、顺丰、饿了么、猎豹、便利蜂等巨头也纷纷入场。一时间,整个行业风光无限,各种零食饮料涌进了各大商场与写字楼。类比当年外卖业的“百团大战”与共享单车的“彩虹大战”,称这场围绕投放点展开的争夺为“百架大战”也不为过。在头部玩家的眼里,2018年的无人货架行业是一片星辰大海,比如,果小美要在2018年做到100万货架,便利蜂要在全国开出10000家店,每日优鲜便利购计划2018年铺上30万个点位……可谁知,2018年临近结束,大多数玩家“唱起了伤心太平洋”。

自2018年1月便利蜂被曝出撤离三四线城市开始,猩便利、果小美、便利购、七只考拉等等接连曝出裁员和撤点,还有的干脆倒闭或被吞并。虚火过后是一地鸡毛,而无人货架行业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溃千里。风口来得太快,去得也太快,时至今日,仅剩下苏宁、饿了么等几家巨头旗下的无人货架仍挺立市场,昔日绝大多数玩家已经黯然退场。

回过头来看,通过“无人”降低成本的初衷、形式上的耳目一新以及商品供给渠道的下沉,使得无人货架一度引发了市场对新零售的无限期待。然而,技术不过关、商品维护不善、难以防止盗窃、供应链低效高成本等问题频发,戳破了无人货架的泡沫,很多平台甚至还没被听说就已没落。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只有形式上的新颖,还不足以成为新零售,而怎样减少成本、提高效率与增进体验,依然是零售行业需要面对的永恒话题。

老话说得好:“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形式上的新颖虽然没有成就无人货架的辉煌,却催化了另一些事物的兴旺。鲶鱼搅动:社交电商大行其道2018年7月,一则重磅消息刷屏了无数人的朋友圈:成立仅三年的拼多多成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凭借着“低价爆款 拼团购物”的非主流模式,拼多多的用户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突破3亿大关,成为电商行业又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尽管上市后因商品质量问题备受争议,但拼多多的崛起,还是让“社交电商”这一模式进入大众视野,在主流电商行业格局几乎已经确定的今天,社交电商宛如一条鲶鱼,搅动了整个市场。作为电子商务的衍生,社交电商是基于人际关系网络,借助社交媒介(微博、微信、抖音等)的传播途径,通过社交互动、用户自生内容等手段来辅助商品的购买,同时将关注、分享、互动等社交化的元素应用于交易过程之中。

 3/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果小美  创始人  成都  城市  果小美  在哪些城市  成都果小美创始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