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资本跟科技的结合,是要通过公司这样一个平台,尤其是大企业平台。科技人员加入大公司的实验室,产生的科技成果由大公司组织资本来产业化。这其实也是很有效的一种发展模式,比更早的科技人员自己做个体户慢慢滚动发展的模式更先进,也是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能超过西欧老牌工业区的主要原因(世界上第一家建立企业实验室的公司就是通用电气)。

硅谷创造了一种新模式,就是资本直接跟科技对接,不通过公司的平台了,这大大提高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提供了一种赛马机制,能使真正领先的科技比在公司的平台上更能快速的产业化。通过对比硅谷的崛起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沦落,这种硅谷新模式的优越性不言而喻。这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才是硅谷成其为硅谷的根本原因。目前中国的城市里,科技和创投资本密集结合的地区,仍然是北京最好,深圳次之,上海和杭州又次之,武汉和成都又次之。

并且,北京仍然是科技基础最雄厚的地区,这也是北京能吸引来最多风投资本的原因,也是过去几年北京产生了最多独角兽的原因。短期来看,北京仍然会是最像硅谷的地方,这是由其已经具有的优势决定的。但是,北京要素成本太高,再加上北京人才政策是这几个城市里最差的,劣势已经凸显。再加上科技行业的示范效应非常强大,一个阿里的崛起就带动了杭州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并且超越了原来觉得不可能超越的上海。

在美国硅谷或者华尔街工作,是不是50万刀是多数华人的天花板了?

税前五十万刀远远不是什么华人天花板。我在硅谷,我身边包括我自己都已经工作十五年了,年薪都远超五十万美刀。当然我们也是过去十年互联网爆发的收益者,最近十年是个人工资飞速成长的十年。就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谈谈硅谷工资的变迁。我是2006年计算机博士毕业,去了硅谷一个中型IT企业,专业恰好对口,给了senior title,给我开出的年薪大大超出我的预期:11万基本工资,5%奖金,5000股股票分四年发放。

在这家公司干了五年,升了一级,年薪涨到了16万左右。2011年跳到一个初创公司,非常早期,工资大约在12.5万,加上一批初始期权。往后五年,工资只是微涨到13.5万,但公司16年上市,期权可以兑现了!上市后公司急速扩张,年薪也慢慢向上市公司看齐。我在公司的级别也随着公司扩张而稳步前进。大致是17年公司开始大的定级别调薪水,我当时是20.5万 15% 奖金 25万股票,48万年薪。

18年升了一级,总年薪到达60万左右。19年中,为公司完成一个新的产品线,又升了一级,29.5万基本工资 30% 奖金 70万股票,差不多110万左右。这两年没什么太大变化,微涨到120万左右。这里说的年薪是排除股票涨跌的影响,其实每年分的股票是按照四年发放,每年是按照季度vest。到了我这个级别,股票的波动可能会超过我的基本工资。

也就是说等股票拿到手的时候,价格已经和分股票的时候大相径庭。譬如18,19年大涨,20年初大跌,20年中年末大涨,股票到手差距可能有一倍以上。还有,在硅谷就没怎么听说过什么35岁裁员的事,我自己以及周围朋友都是四十出头。有很多技术上很牛的中年人。不济也可以安稳的做个码农。没有什么年龄的歧视,只有个人能力的差别。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下一页

文章TAG:美国硅谷  硅谷  留学生  硅谷的中国人都有哪些  在美国硅谷的中国留学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