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种文字的人可能不多,或许局限于商代王室贵族,商的方国也没有发现甲骨文。这也是为什么没有在陶瓦器物上找不到成熟的甲骨文的原因,作陶瓦器的,都是下层奴隶,刻画点文字符号还可以。甲骨文反映的范围广,时间长,为我们了解商代的社会情况,提供了比较全面的依据。它记载了商代的政治,经济,科学,农业,手工业,畜牧养殖业,军事征战,方国,以及天文气象医学等。

因为史书对商代记载不多,这些甲骨文字,殊可宝贵。商代甲骨文是后世一切文字的基础,周人早期,使用的也是甲骨文,这从最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就知道。与殷商甲骨文大同小异,也有其特点。但是,周人取得全国政权后,他们却不占卜了。故此,遗留的甲骨文甚少,只有周原少数地方有。代之而起的是金文大兴。先周金文无法确定,早周灭商代的金文可以确定的有几个。

如《利簋铭文》《宜侯簋》《何尊》《禽簋》等即是。周金文与商金文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如,两头尖,有的笔画中间有肥団,原始性强。这也许是使用了商代书写人的缘故。究其原因是周人“周革殷命”,不信天命,代之以“礼教”,把文字铸在吉金铜器上,时时把玩,铭记于心。结论,商代甲骨文是占卜文字,字数多,全面,文字内容不长,金文少。

“一片甲骨惊天下”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文化渊源?

“一片甲骨惊天下”说的是发现了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与甲骨学,是重建中国上古史,透视三千年前殷商社会生活景致,寻绎中国思想之渊薮、中国精神之缘起、中国信仰之源头、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与品格之由来、中国艺术美学之发轫最真实的素材。所以说,发现甲骨文,对了解三代历史打开了一道方便之门,我们能更接近历史了。甲骨文的历史国家图书馆现收藏有35651片甲骨,约占甲骨存世总量的四分之一,经常会有一些展览,可以去参观。

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有极少数用朱或墨写成。1899年发现于殷墟,也就是河南省安阳市西郊小屯村的商王朝故都,所以又称“殷墟文字”。这种文字主要是公元前1300至前1028年,即盘庚迁殷至纣王末年之间,殷人占卜的记录。1、甲骨文上有字,字是怎么来的?《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2、谁发现的甲骨文?王懿荣(1845-1900),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书法家,甲骨文发现和收藏第一人,出身仕宦世家,其祖父官至山西巡抚(从二品,省部级)、父亲官至四川成绵龙茂道(正四品,副省级)。

王懿荣青少年时泛涉书史,喜欢古书古物,不好治经(研究四书五经)。同治二年(1863)以议叙铨户部候补主事(议叙是清朝一种任用保举非科举人员为官的方式),王懿荣因其岳父黄熙庭在知县任内捐办天津海防有功而入仕。王懿荣曾参加过八次乡试,于1880中进士,后累功升至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于1899年发现并开始收藏殷墟甲骨,通过古董商收购甲骨约1500片,不过其在世时只以收藏、鉴赏甲骨为乐,并未对外公布甲骨资料。

3、除了国内,其他地区有甲骨文吗?2015年,墨西哥州的考古发现了玛雅遗址中,刻画在石头上的84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距今已经有超过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对比起来,刚好是我国的殷商时期。玛雅遗址中出土的很多东西,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殷商时期的印记,青铜器向华夏人,同样对玉器十分的喜爱,一些用具上所刻画的图案,也与殷商遗址出土的用具图案相似。

最早几批殷墟甲骨都是经潍县古董商转卖到收藏家手中的,有范维卿、范寿轩、范春清、赵执斋、王缉等多人,出场最多的是范维卿。潍县商人虽以挣钱为目的,但是客观上起到了保护殷墟甲骨的作用。不过由于甲骨暴利可图,潍县商人对甲骨的来源秘而不宣,之后又谎称出自河南汤阴、卫辉等地,保密达九年,充分体现了商人狡猾逐利的一面。

甲骨文的的现状及传承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迄今为止,共发掘出土154600余片,约有4600多个单字。1、现状在这4600多个单字中,经考释而公认的有1700个左右,仍有2900个左右的单字不识。研究证实,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历史上公认现存最古老而自成体系的文字。西方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文字是埃及传入的,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德经,他将汉字的象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比后认为,中国文字是受埃及文字的启发而形成的。

2、目前中国文字地位中国文字出现的历史当属世界领先。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产生于5500年前,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4100年前。而随着中国考古不断的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再被提前。夏朝有没有文字,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是许多夏王朝纪年范围内刻画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如二里头文化刻画符号、陶寺文化朱书陶文、河南登封王城岗刻画符号等,有的已具有类似文字的性质。

因此,我们认为夏代至少出现了文字的萌芽。不仅如此,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17个距今7000多年的刻画符号,也为研究中国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结语】甲骨文发现后,学者们通过对殷墟甲骨文的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的可信,证实了司马迁撰写的商代历史绝非向壁虚构,从而又极大地提高了《史记》中有关夏朝历史记载的可信度。

西安发现一30多万平的商朝遗址,出土一甲骨让专家困惑26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首先澄清甲骨出土地点和铜针出土地点非一个地方,是二个不同地点: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著名的周原遗址中发现了西周初年的甲骨文微型刻字293片,这些大都是周文王晚年到周康王初年的遗物。甲骨上的文字细若发丝,需借助5倍以上的放大镜才可辨认。这给研究者带来众多之谜:这些文字是怎样刻出来的?有什么作用?在没有放大镜的年代里,别人怎样阅读?2002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城固县宝山村商代遗址烧烤坑出土了一枚距今3300年的铜针,针体长约8厘米,首端尖细。

西周初年的甲骨文微型刻字的谜底似乎可以揭开了。该铜针的出土解决了在甲骨上施行微刻的工具问题。过去,人们认为周原出土的甲骨文中,最小的一片面积仅2.7平方厘米,刻有31个甲骨文字,最小的字直径不足一毫米,在西周初年是没有如此尖细的工具可以在甲骨上刻写的。过去的考古虽在商代遗址中出土有骨针,但骨针不可能在甲骨上刻写,城固县宝山村出土的商代铜针不但首端尖细,且末端有针鼻孔,孔径0.1厘米。

试想,能在铜针上打出0.1厘米孔径的器具,在甲骨上刻写文字应该不成问题。微刻出那么小的文字让别人怎么看呢?有人揣测西周时期个别人眼睛可能患有像中心性网膜炎晚期的疾病,看东西会比实物大数倍。这毕竟是猜测而已。还有一个问题是微刻出来的甲骨文有什么作用?又是给谁看的呢?据专家研究,这几百片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多是周与商王朝的关系,商王的狩猎以及占卜之类。

有人认为,这些内容之所以要微刻是因为关乎“军事机密”。这种记录当然属国家机密,必须严格保密,所以聪明的周人就想到了微刻的办法。但笔者认为这过度解读了。应该与机密无关。微刻这些甲骨的技术已经存在,且原本就不是给人看,而是让专门负责占卜及观察天象等职责的巫师将甲骨置于宗庙祭祀先人或神祇用的祭器之一。当然,学术方面的争议还将继续存在。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甲骨  入门  甲骨文  用途  学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