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柯伊伯带上,其实不乏体积大的天体,被开除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就处在柯伊伯带,它体积很大,是柯伊伯带最大的天体,与地球相比,个头上只能算是小兄弟。那它为什么不能通过万有引力的作用,通过“进食”附近的天体,而不断长大呢?实际上,在太阳系,小行星带不只有柯伊伯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也有一个小行星带,地球上的大多数陨石都是来自于这一地带。

奥尔特云和柯伊伯带有什么联系吗?

奥尔特云和柯伊伯带有什么联系吗

哇塞~大V提的问题?那我谦虚点儿,说说我的猜想,抛个砖。太阳应该是一颗“第二代恒星”,否则太阳系中那么多重元素的来源就不好解释了。就是说,太阳诞生之前,即宇宙形成几亿年后,如今太阳系这片空间是由另一颗恒星主宰着的。这颗恒星才是我们的“生母”,构建我们身体和脚下地球的元素都是她内部聚变及最后爆发的产物;太阳则是我们的“养母”,她给我们光和热,为我们提供几乎所有能量。

今天的奥尔特云,就是这颗“生母恒星”最后爆炸时物质抛射的最远距离。爆炸发生后,球状残骸云团中的物质密度都是比较平均的。它就这样安静的逆时针自转了好几亿年。这段时间里,在引力与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云团内部的物质慢慢聚集到了黄道面附近,形成了原始星盘。但距离云团中心一光年的边界处受引力影响较少,物质便没有全部聚向黄道面。

它们保留了最初爆炸时形成的的形状,在剩余角动量的推动下杂乱无章地绕中心运行着,这就是我猜测的奥尔特云的来历。柯伊伯带则是奥尔特云被聚拢到黄道面的内层部分。它与奥尔特云本来是一体的。可以这样理解:原恒星被爆炸彻底摧毁后,球状星云从中心起,以0.9光年为界,之内聚拢为星盘,形成了太阳和八大行星,柯伊伯带是星盘边界;之外保持球状,成为奥尔特云。

为何说在柯伊伯带中小型天体十分罕见?

为何说在柯伊伯带中小型天体十分罕见

美国西南研究院(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近年来一直在分析美国宇航局(NASA)新视野探测器在2015年飞越冥王星和冥卫一卡戎时所记录的数据。他们在研究中发现的最令人惊讶的事情之一是,冥王星最大的卫星卡戎(Charon)上几乎没有小型撞击坑,这表明在柯伊伯带中小型天体十分罕见。

具体而言,研究人员注意到卡戎上没有小型撞击坑,这些撞击坑可能是由直径在300英尺到1英里范围内的天体引起的。数据显示柯伊伯带中在这个直径范围内的天体非常罕见。太阳系中天体表面上的撞击坑用于记录较小天体的撞击。这些数据为科学家提供了关于他们正在研究的天体的历史的新见解。新视野号分享了有关冥王星及其卫星的大量数据。

飞掠揭示了是冥王星和卡戎上的山脉海拔高达13,000英尺。科学家们正在关注卡戎的撞击坑研究,因为其处于相对的地质停滞状态。另一方面,冥王星具有地质活动性,那些地质力量已经消除了一些撞击坑的证据。研究团队还指出,新视野号获得的柯伊伯带天体Ultima Thule的数据也显示出具有较少的撞击坑的证据。该团队指出,缺少小型天体是一个惊喜,并改变了此前对柯伊伯带的认识。

柯伊伯带还有可能再发现大于等于冥王星的行星吗?

柯伊伯带还有可能再发现大于等于冥王星的行星吗

一,去年在读K,Btygin,M,E,Brwn,Astronm,j,151.22.2016时了解到距太阳60-1500亿km有个慧是仓库,也就是五十年前由吉纳德,柯伊伯提出的小星行带,故科学上称为柯伊伯带。二,冥王星PIuto运行在柯伊伯带的内缘边,所以科学家根据牛顿定律计算模拟,系与系,系与星,星与星的运行轨迹,引力大小等利学方法预测在柯伊伯带外侧应该存在一个比冥王星还大的星来影的整个带的运行!。

柯伊伯带小天体“天涯海角”的全新正式名称是什么?

目前人类探测器飞掠的最遥远天体“天涯海角”(Ultima Thule)有了一个新名称:Arrokoth,在美洲原住民Powhatan / Algonquian语言中意为“天空”。2019年年初,NASA的“新视野号”(New Horizons)探测器飞掠了这颗异常神秘的天体。NASA周二宣布,新的名称已经由国际天文学联盟(IAU)批准,该组织负责识别空间天体和特征的名称。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柯伊伯  天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