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人口基数非常大,倘若那一天真的来临,所遇到的问题必然也是非常难以应对的,所以我们必须对未来进行预测,对未来做好一定的准备。用审视的态度去观察时代的变化。当然这些只是关于未来的设想,可能需要20年,也可能需要100年,发展的速度终究是生产力与科技水平而决定的,但是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我们必须要学习一些关于AI的知识,而不是如今“坐以待毙”,只是单纯的学习教条的科目了。

可以说目前不被淘汰的就是那些充满人的感性的职业,比如说音乐家与绘画家或者是诗人。机器人是非常理性的,缺乏感性,所以在一些诗歌的构建中,观众们就能看出来机器人其思维的弊端。就算那一天AI真正的掌握了艺术的审美,但是我们知道绘画与音乐的演奏其本身就是复杂的,如果你不是单纯想听听音乐而已,而是想自己身体力行去绘画去演奏,那么你就需要真正找一个一对一的艺术老师。

所以我认为,艺术老师不会为时代所淘汰,因为他们的感性与复杂的技术操作是机器难以学习的。在未来时代,任何产业都会面临莫大的风险,并不是说高新技术产业就一直能保持垄断,更加好的软件必然会获得更多的支持,同时高科技是一个更加公平的平台,完全不需要花费地租等大量的创业经费,只需要更好的构想并更好地靠近群众们的心理。

未来还有哪些领域是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甚至难以涉足的?

个人观点,大的方面,几乎所有领域包括衣食住行、金融、教育、医疗、制造等等都会被人工智能涉足。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剪个简单的发型,机器人也可以帮你做。不过有些职位是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行业专家:比如程序员,未来一些基本的逻辑代码通过遗传算法或AutoML或其它算法实现(当然目前离实现还有十万八千里)。但是架构师和高级软件工程师很难取代,因为它涉及的调用链足够长、涉及的业务架构足够复杂,不是通过单纯的代码相关的数据来做出行动的。

比如设计师,双十一时淘宝APP的很多banner图片不就已经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但是设计稿原型设计还是需要一些资深设计师来处理的。比如建筑设计师,结构工程师,会使用高级3d软件来做设计,细部构建很多可以直接生成,那些做细部构建等工作的工作人员会相应减少,但是建筑师和高工还是要为项目的整体负责。比如农民,大型自动化农用机械越来越多,农民会越来越少,只会有一些懂天气、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害虫等规律的专业人员来管理上百亩上千亩的庄稼。

科学家:科学家会制定特定的目标去做某个方面的研究,而人工智能最大的问题很难让它来设定一个研究目标。因为它是无意识的,它并不知道明天应该做什么研究,它并不想知道我们来自哪里,我们是谁,我们要到那里去。表演家:现在的明星,网红都是表演家,和机器人相比,他们拥有灵活和美丽的身体,而在可预见的未来,机器人都很难有像我们这样的身体。

未来的十年的大机遇是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领域还是其它?你怎么看?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作为一名IT行业的从业者,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从当前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基本面来看,未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将具有三个特征,其一是互联网进一步开放;其二是数据价值将不断提升;其三是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从互联网技术体系结构来看,能够支撑互联网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技术就包括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互联网进一步开放的前提必须是能够搭建起一个有信用基础的网络环境,同时这个网络环境需要足够的安全保障,而区块链技术恰好能够满足这两个需求,所以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将能够推动互联网进一步开放,也能够推动互联网进一步整合更多的行业资源。大数据技术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技术组成之一,在当前工业互联网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况下,大数据未来的应用前景还是非常广泛的。

实际上,大数据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工业互联网,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大数据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目前大数据作为互联网价值的重要承载体之一,未来的价值提升空间依然非常大。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说是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等一众技术的最终诉求之一,所以从发展前景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一种必然。

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基础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也许会非常漫长。最后,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之间虽然在概念上各有侧重,区块链强调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大数据强调数据的价值化,人工智能强调决策能力等等,但是三者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紧密,因此未来十年,这三个技术会齐头并进,共同推动互联网向更大的范围普及。

阿里达摩院刚刚发布了“2022年十大科技趋势”,正在颠覆我们对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的想象。为什么这么说?以往说到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大多机械感很强,略显生硬,做事有板有眼。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人工智能  哪些方面  领域  未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