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机的重量上看,直-18Y为14吨左右,有3台涡轴-6C发动机,单台发动机功率1600KW,总功率为4800KW,在这些动力的驱动下,直-18Y取得了最大336公里/小时的高飞行速度,而且飞行的距离很远,可达900公里,其滞空时间大概是4个小时,4架直-18Y预警直升机轮流升空作战,每架平均每天出动不到2次,就能覆盖整个24小时的时间,使航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

图为美国E-2C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预警直升机都这么优秀,俄罗斯的卡-31就只有11吨的最大起飞重量,飞行速度也很慢,只有225千米/小时,航程只有不到600公里,指挥能力也不如使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直-18Y预警机。从指挥作战的能力来看,直-18Y要比美国的E-2C还要强大,当然,这是因为E-2C较小的体积所致。

图为直-18Y预警机的数据和设备配置。当然,E-2C作为轻型固定翼飞机,其内部空间不如接近重型直升机的直-18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他的雷达孔径更大,探测距离更远。E-2C的雷达是一部脉冲多普勒雷达,是八木天线的米波雷达机制,他对空中目标最大探测距离超过600公里,当然,实战中能发挥出300公里就算不错,毕竟不可能飞到最大高度,也要面临复杂天气和电磁干扰,而且600公里探测距离是相对于高空轰炸机而言,对于中低空的战斗机,本身就只有400公里最大探测距离。

E-2C预警机内的3名指挥人员,分别是1名空情指挥人员、1名总指挥、1名机械师,但是为了弥补他的指挥能力不足,美国给机械师也赋予了空情指挥的任务,E-2C预警机作为固定翼飞机,他除了雷达孔径更大外,在飞行速度和航程上也都有优势,比如他的飞行速度可达630公里/小时以上,航程半径超过1200公里。不过,E-C预警机即便是飞的再快、再远,也只能在距离航母周围300公里范围内活动,预警机不是攻击机,不会朝着一个方向一直飞下去,除非他就是被专门派往某个点执行任务,否则,他都是以巡回的回形针路线飞行,一圈一圈绕着特定的方向飞,这样航程就在不断的巡回中耗尽,更加有意义的数据是他的滞空时间,和直-18Y一样,也是4个小时,因此E-2C在航母附近300公里活动,加上自己300公里的最大对战斗机搜索距离,他能够为航母提供600公里的对外早期预警范围。

图为空警-600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相比而言,直-18Y虽然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刷新率更高,功率也不小,但是却只有最大200公里的搜索距离,也只能在距离航母200多公里处活动,所以他能够为航母提供的早期预警距离大约是400公里,在实战中,他的应召支援和实际搜索能力都不如固定翼预警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发展固定翼预警机的原因,毕竟直-18Y甚至无法发挥出歼-15战斗机的最大反舰作战距离,这就有些尴尬了。

直升机能飞到12450米,为什么很难飞上8848米高的珠峰?

大部分直升机的最大升限高度基本只有3000多米,超过5000米高升限的直升机都已经很少了,但是全世界直升机最高升限记录却高达12422米,这项纪录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法国飞行员吉恩.鲍莱特驾驶法国宇航为印度陆军量身定制的SA-3158型“美洲鸵”直升机完成的,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仍然未被打破。SA-3158型“美洲鸵”直升机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印度陆军为了能够在高海拔地区巡逻和人员搜救,特意委托法国宇航为其量身定制,这架直升机为了能够飞到更高的高度,整架直升机机身结构进行了大幅减重,同时换装了输出功率更为强劲的涡轴发动机,所以在推重比非常高的优势下,起飞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直接爬升到了12422米的最大升限高度,不过当时这项世界记录并不是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附近完成的,而是在低海拔的法国境内完成。

至于为什么直升机最大升限记录高达1.2万米,至今未曾有直升机能够登顶珠峰也是有原因的:可能很多人觉得珠峰的高度不过8848.84米,比直升机最大1.2万米的升限记录缩减了三分之一,不可能不能登顶珠峰,但是反过来想一下,如果直升机真的能够登顶珠峰的话,为什么每年那么多的亿万富豪要徒步登顶珠峰呢?直接用自己买的直升机登顶珠峰,咔咔咔拍几张照片不是更直接吗?其实直升机不能顺利登顶珠峰主要因为以下几大原因:一、气压不同 大部分人还记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16摄氏度,大气压力下降12%,相对空气密度降低10%,而直升机的飞行高度和气压密度有直接关系,气压越低直升机的升力就会越来越小,发动机输出功率也会直线下降,珠峰高度很高,其周围气压高度仅有海平面的高度1/4左右,所以这也是直升机无法在珠峰登顶的原因所在。

二、环境恶劣 珠峰所在区域空气形成的气流极为复杂与紊乱,空气乱流极为常见,这就导致直升机在升降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空气乱流的影响而失去平衡,引发机毁人亡的几率非常大。三、地质限制 珠峰虽然看起来很大很高,但是其最顶端的站立面积并不大,仅能够容纳十几个密集站立罢了,所以这样小的空间和面积,就算是小型直升机都无法降落,更别说体型更大的直升机了。

所以直升机要想在登顶珠峰,只能采用悬停的方式降落,那么这个时候直升机旋翼距离珠峰表面的俄岩石非常近,很可能会因为气流流场效应问题而吸附到岩石上坠毁。其实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前面也说过直升机的最大升限高度和旋翼的挥舞面积有直接关联,也就是说只要桨叶数量更多,那么产生的升力就更大,直升机的最大升限高度就更高,现阶段桨叶数量最多的俄就是世界上起飞重量最大的米26所拥有的8片桨叶了,但是对于米26而言,其本身自重大推重比就较低,所以不可能真的飞到珠峰这样的高度。

如果其他直升机如小型直升机也设计成8桨叶,并配备输出功率更强大的发动机,理论上可以直飞珠峰,甚至高于12000米的纪录。但是这种纯粹破纪录的东西成本不低,但是基本没有实际用途,所以没有市场就没有真正能登顶珠峰的直升机。当然,随着MV-22鱼鹰这种倾转旋翼机的出现,未来如果像电影中那样将其巨大的旋翼换成喷气发动机,其更大的推力和更强的风阻理论上可以直接降落在珠穆朗玛峰顶。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直升机  展现  苹果  俄罗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