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既有二重性,又有统一性。投资者在投资共享经济时,应认真客观地研究和遵循共享经济的内在规律。他们不应该为了共享而绑架资本,把主要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共享经济的噱头上,偏离共享经济的道路,让共享经济演变成昙花一现的经济,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共享经济#发展共享经济有什么意义?

#共享经济#发展共享经济有什么意义

共享经济最开始是利用社会和个人的闲置资源进行自由配置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站在风口或者掉下风口的有共享自行车,电动车,汽车,雨伞,篮球,充电宝等等。其中的成功者典型有摩拜,ofo,滴滴等。经过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有些所谓共享已经穷途末路了,比如共享雨伞,共享篮球。每一种新型经济模式的出现都会经历风雨,但是风雨之后才能见到真正的风景。

目前来看,共享经济更多的不是利用社会闲置资源,而是创造更多的公共资源以达到共享的目的。比如共享自行车,已经让中国大量的自行车制造企业和配件公司从关厂倒闭的绝境中重生,订单接到手软,甚至大量招工,恢复闲置生产线的产能。但是由此产生的自行车过剩问题和影响市容秩序的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注意并采取了相关措施要求相关公司改进,一些一二线城市如上海,北京,武汉等早已停止自行车的投放。

共享经济还有机会吗?如果有在哪些领域可行?

共享经济还有机会吗如果有在哪些领域可行

首先共享经济该如何定义?定义好了才好往下说,滴滴把共享经济这种商业模式带动起来了,在共享单车得到了巅峰的发展和传播,从媒体定义来看共享经济的应用模式主要有5个,依次是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按摩椅,这5种应用场景是目前被传播最广的。我们下面来看看其中的成败。1共享雨伞这个模式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失败,没有必要再去讨论了。

2共享充电宝这个应用场景很多,尤其是人流密集的非办公室和家的地方,饭店是最常见的,因为人需要在这个场景内逗留一两个小时,完全可以满足充电的需求。刚推出来的时候比较便宜,现在可能是要2元/小时,共享充电宝的两个龙头是街电和来电,这两个企业都还活得不错,投资也容易回收,这是一个已经能自我造血的应用场景,一个是因为产品的成本本来就低,用户大多就是在此地逗留的,所以不会发生产品外流或者损害,又一个方面就是大多是放在饭店这样的场所,有工作人员在看护,安全系数高,而且客户大多是年轻人,不在乎短时间的涨价,反正使用的时间大多就是一个小时,2元钱和0.5元钱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对企业的收入确实巨大的影响。

这个应用场景比较成功,缺点就是市场规模太小,很容易就把场景铺设完成,市场容量的天花板很容易看到。总结起来就是,比较容易盈利,而且没有安全事故,容易落地,但是市场规模小。3共享单车ofo已经处于濒死状态了,不用再讨论了,摩拜卖给了美团,两大龙头基本是结局已定,后来者的哈罗单车背靠阿里,后来居上。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 我已经写过多篇文章,观点很明确没有商业前途,无法实现盈利,产品无人监管,损害太严重,重度用户的价格敏感度高,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实现盈利,应用场景被夸大,夏天不能骑冬天不能骑山地不能骑雨天不能骑,应用场景的限制非常多。

4滴滴打车滴滴打车是最早做共享经济的企业,也是做得最大的,无论是用户数量营收规模都是最大的,滴滴打车的商业模式是很清晰的,也可以实现盈利,不过他最大的隐患是政策。打车出行市场是一个被管制的领域,滴滴突破了,在当时是突破了制度的红线的,属于非法运营,现在当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后来接二连三出现的命案,让滴滴在安全上投入巨大,做了一些应该由政府投入资金去做的事情,这个事情的结果就是让滴滴的盈利又向后推了一些年。

尽管如此,滴滴不会被封杀,还能生存下去。5共享按摩椅,这种商业模式的产物,在火车站最常见。现在火车站基本上都有一批共享按摩椅。椅子由站台提供,乘客休息时付费使用。这个应用场景比自行车共享的好一点,因为他不用动,还有工作人员看着,不会丢。这样避免了一个损失,但是还是有一个损害行为,就是使用者损坏了按摩椅,这是不可避免的。


文章TAG:共享经济有哪些机遇  共享  机遇  经济  机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