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造假的第三个阶段,来自于制片方和发行方搞联票平台的后造假时代,是由最近我们的票房造假之争开始的。但是,花钱买票房,毕竟是杀敌100,自损80的做法。商业的本质是趋利避害。于是,发行方自掏腰包造假后,想出了与院线串通虚假买票房的办法。只要影片和发行方花一点钱,就能取得非常高的票房数字。此前有业内人士称,至少8.3%的基金和5%的专项基金以及3.3%的营业税能赚100。

战狼2实时票房近6亿,网传被偷票房,盘点那些票房造假的影片?

战狼2实时票房近6亿,网传被偷票房,盘点那些票房造假的影片

电影票房造假,可以简单总结为两种套路——偷票房和买票房。偷票房以影院为主体,手段五花八门,主要有手写票双系统等等,像疯狂动物城,但票据上写的却是叶问3,影院工作人员用笔把叶问3几个字涂掉,写上动物城,以及新的座位号。这样,你实际观看的是疯狂动物城,但票房和收益全算到叶问3头上去了。

彩票若技术造假,都有什么手段?

彩票若技术造假,都有什么手段

我是这样理解的比如星期二开奖,星期一早上内部人员开始设定开奖号码了,其中包括电脑,主任和内部员工一起探讨精心设定了20到30注开奖号码,然后把号码发给驻扎在全国各地的内都彩托进行投注大奖,到了开奖当天20点过后内部再计算哪个省,哪个地的销售额,再研究这20到30注号码哪一注最适合作为开奖号,还要调查托有没人员作弊,有没漏网之鱼,当然有时会没有一注号码合适的,或许除了托中一等奖还有别人中,或许主任怀疑托作弊,这时主任会用云计算再选一注开奖号,也希望选一注头奖空开的那号,有时会左算,右算,一等奖就是有1到2注,这时主任也很无奈,唉!让他中去吧!但是怎么也会选一注让销售额高的地区中,所以说开奖只是一种形式,敷衍一下彩民而已。

中国电影票房造假有多严重呢?

中国电影票房造假有多严重呢

对中国电影来说,票房造假没什么新鲜。前有阿童木2009虚报票房引广电总局介入调查,后有叶问320168000万假票房轰动纪录,如今后来的我们涉假票房只不过是其1/6,真不算成绩突出。 但梳理下来近十年的票房造假历程,值得玩味的是,这场牵扯电影产业链三大核心环节——制片发行院线的权利游戏,头号玩家在一点点转移,曾经是院线偷票房笑傲江湖,后有发行勾结院线买票房瞒天过海,如今则有了制片发行联合票务平台偷梁换柱,玩得院线团团转的趋势。

当把事件放回历史进程中,细品发现,后来的我们可不只是传统意义的电影票房造假,需要监管观众行业给予更多的重视,不然火终究有一天会烧到自己身上。 中国电影造假Round 1院线控局的偷票房时代 回顾中国票房造假进程,可从利益输送的角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院线占据主导地位的偷票房时代,2014年以前最为常见。

我国电影利润分配方式是电影净利润=票房收入-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即票房收入X税率,此前为税率为3.3%。为了偷税漏税,影院虚报瞒报票房成风,业内也称这种虚假票房为偷票房,当时每年计算机售票系统统计的全国电影票房比市场真实数据缩水10%左右,包括赵氏孤儿2010盲探2013风暴2013等电影都曾遭遇影院偷票房。

这个时代票房造假的手段五花八门,比如废票利用一张废票多次使用,每使用一次就偷一次票房,手写票钻空子手写票不计入票务系统,捆绑套餐 把影票价格摊进套餐饮料和爆米花费用中赚取差价改系统人工进入电脑票房统计后台终端修改数据双系统影院用两套系统作业,一个记账,一个报账。

从手段上不难发现,偷票房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院线拥有制片方、发行方第三方监管机构所不具备的票房数据和管控能力。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市场缺乏统一的计算标准和发行渠道,数十家影院分散在不同的资本势力手中运营。虽然制片方有权发行影片,监制方有权控制影片,但仍处于信息劣势。即使制片方抓到了影院造假,他们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们还需要影院放映下一部电影。但在监管方面,由于技术限制,无法实时监控票房。当时多是人工计数。除了中国电影报每周发布的数据,没有办法通过监督观众媒体及时了解到确切的票房数字。


文章TAG:票房造假的手段有哪些  票房  战狼  造假  实时  手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