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捕捉了30对雌雄螳螂,事先给雌螳螂喂食,然后让雌螳螂和雄螳螂交配。完成后,雌螳螂没有攻击和吃掉她的配偶。受伤的雌螳螂反抗力变弱,雄跳羚螳螂交配后可以全身而退。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母螳螂想杀死公螳螂,而公螳螂只想交配繁殖,所以不会杀死母螳螂。

自然界中,螳螂交配后,母螳螂会把公螳螂吃掉,在交配之前,公螳螂知道交配会丧命吗?

自然界中,螳螂交配后,母螳螂会把公螳螂吃掉,在交配之前,公螳螂知道交配会丧命吗

雌性在求爱和交配的某个阶段杀死并吃掉它们的雄性伴侣的现象叫性食同类,螳螂是性食同类最著名的例子,在昆虫蜘蛛和其他节肢动物中也很常见。然而,自然界中,并不是所有公螳螂在交配后必然被母螳螂吃掉,2016年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螳螂性食同类发生在野外自然发生的概率是13%-28%。

对性食同类这种行为的发生原因有过无数种解释,但许多昆虫学家普遍认为性食同类是在资源匮乏和生殖之间做出的一种权衡——雌性对雄性的消耗作为亲代投资,增加了雌性的生殖产出,换句话说,公螳螂作为一种食物可能为母螳螂提供营养支持,会让雌性产生更多的后代,公螳螂也将受益于确保为母螳螂和他的后代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

这种机制在一项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在实验中,只有当雄性螳螂接触到长期饥饿的雌性螳螂时,才会出现同类相食的现象,没有一只随时都喂饱的雌性会吃掉它的任何配偶。而且雄性的身体投入有助于后代的产生,增加其基因遗传到后代的概率,性食同类的母螳螂所产生的卵细胞数量会有所增加。至于在交配之前,公螳螂是否知道交配可能会丧命这个问题。

觉得应该是不知道的,只不过是受到本能的驱使,一项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研究发现,长期饥饿的母螳螂可能会合成更多的信息素,而母螳螂是利用信息素来吸引雄性的,这样长期饥饿下的母螳螂可以吸引更多的公螳螂,而公螳螂根本无法抗拒信息素的吸引,跟人一样,我们都是激素的奴隶。

母螳螂吃公螳螂时,为什么公螳螂不反抗?

同样是繁衍后代,有些雄性动物坐拥三妻四妾,比如雄狮,而有些雄性动物非但没有如此的待遇,还会因此丧命。比如北美洲的雌性红斑寇蛛就会在交配完成后吃掉自己的丈夫,不过,根据昆虫学家的观察发现,吃掉雄性的雌性红斑寇蛛其产卵量是其他雌性的接近2倍,所以雄性红斑寇蛛对于雌性来说并非食物这么简单。那么,同样有如此行为的雌性螳螂是否也是为了自己的后代才吃掉丈夫呢?在被雌性吃时,雄性螳螂为什么不逃跑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科普。

雌性螳螂为什么要吃自己的丈夫?螳螂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昆虫,也是最凶猛的昆虫之一,在它的一对大刀下,无论是体型较小的昆虫,有着坚硬铠甲的蝉,还是一些体型较小的蛇,统统都会变成它的食物。不过,正是因为螳螂的这种肉食性,所以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一种益虫农业害虫的天敌。在自然界中,一种动物在交配完成后吃掉异性同类的行为被称为性食同类,前面我们说到的黑寡妇蜘蛛吃掉自己的丈夫会增加产卵量,并不是雄性给雌性提供了什么特殊的物质,而是因为被雌性吃掉的雄性蜘蛛,其交配时长是其他逃走的雄性蜘蛛的两倍。

较长的交配时长,让精细胞最大化,后代自然也就会最大化。但是,根据昆虫学家的观察,雌性螳螂并不会因为吃或者不吃同类而增加或者减少产卵量。那么,雌性螳螂为何如此狠毒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在20世纪的80年代,两位科学家戴维斯和里克斯就通过实验给出了他们捕捉了30对雌雄螳螂,并且事先将雌性螳螂喂饱,然后让雌螳螂与雄螳螂一起,它们均正常地发生了交配行为,并且在完成之后,雌性螳螂并没有攻击和吃掉自己的配偶。

之后,科学家们收集了一些螳螂,分成两组进行观察。一组是连续五天没有喂食的螳螂,另一组是只喂了一点食物的螳螂。结果第一组的公螳螂和母螳螂一见面就打起来了,母螳螂不出意外的赢了。在第二组中,一些雌性螳螂正在交配,一些在交配后吃掉了雄性。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雌螳螂吃不吃雄螳螂,完全取决于它饿不饿,没有其他因素。


文章TAG:雄螳螂交配后能活多久  螳螂  后能活  交配  吃掉  多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