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武汉黄陂"无陂不成镇"?

谈武汉黄陂

黄陂的创业史可追溯至3500年前的商代。其时,府河旁的盘龙城远古先民们,创造充满魅力、绚丽多彩的青铜文化、筑城文化、制陶文化、雕木文化、磨玉文化,闪耀着先民智慧的光芒。逝者如斯,薪火相传。勤劳、勇敢、睿智的黄陂人民传承古代文明,演绎了一幕幕辉煌的创业史。2019年开园的定远公园位于黄陂区前川街定远村,总面积为293.8亩,总投资约1.6亿元,公园以“画映湖畔、山水匠心”为规划理念,暗蕴黄陂“工匠精神”,是彰显黄陂生态特色,又具备江南水乡古建风格的城市综合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多元视角感受和游玩休憩体验的绿地空间。

公园大门,高高的牌楼上书写着“定远公园”4个大字,两侧对联:“滠水流芳千古风华思定远,甘露呈祥万世木兰耀九天”。牌楼的背面则是一幅“百福图”,进入园内,远远看到塔高七层的“定远阁”耸立在整个公园的正当中,与滠水河对岸的双凤亭遥相呼应。以黄陂四大文化名片命名的长廊,让游客在小憩之余,可以通过长廊上的雕梁画栋,深入了解盘龙文化、首义文化,木兰文化和二程文化的历史典故。

漫步园内,九佬十八匠的雕塑沿路而建,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想起先辈们凭着这些手艺走南闯北,成就无陂不成镇的美誉。黄陂能工巧匠众多,有“九佬十八匠”、“无陂不成镇”之誉。在汉口有黎黄陂路,上海有黄陂街;还有不少黄陂人谋生于海外和港、澳、台地区,使黄陂成为湖北省“第一台乡”、“第二侨乡”。“九佬十八匠”中的佼佼者所创造的品牌,如高洪太铜锣、曹正兴菜刀、谈炎记水饺、蔡林记热干面、黄陂卷烟等都是誉满全球、经久不衰的名优精品。

史籍记载,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7)修建的汉阳归元寺,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建罗汉堂时,聘请手艺高超的黄陂王煜父子二人为雕塑师,历时9年,塑成栩栩如生的500罗汉神像,誉满城乡。史料记载,在清代,黄陂的土布、猪崇等均是湖北省出口东南亚的大宗产品;不少黄陂人在汉口开店铺、商行,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久而久之,人们称黄陂商贾为“陂商”。解放后,实行公私合营,国有企业相继诞生,“九佬十八匠”成为企业的主人,他们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和创造力发挥一技之长,不少人成为技术能手、革新能手、发明能手、行业标兵和劳动模范。20世纪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初,黄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支撑当地经济的半壁河山。昔日的“匠人”们借助历史的舞台大显身手,在较短的时期内形成机械、冶金、纺织等14大生产行业,年生产总值位居湖北省前列。

乡镇企业生产的许多产品在继承与创新上下了工夫,从而成为省优、部优产品,祁家湾染织,滠口毛纺,横店蝶丝、裘皮,前川红外线水煮猪鬃,泡桐膏塑工艺品,蔡家榨剪刀,曹正兴菜刀,甘棠铜锣等一大批印着“中国·黄陂制造”字样的优质产品,销往国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黄陂匠人沐浴改革的春风,再次成为改革的弄潮儿。他们先是带着“红帽子”(即集体企业的牌子)搞企业责任承包、经济承包,时称“能人承包”。

各级政府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帮助与指导他们进行企业制度改革,组建股份制企业,一批技术骨干、管理人才成为新时期非公有经济实体的股东、董事长或总经理。企业改制解放了生产力,企业出现产、供、销兴旺的局面,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以来,黄陂进入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时期,尤其是撤县设区之后,中共黄陂区委、黄陂区人民政府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撤县设区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能工巧匠和实业家的优势,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掀起全民创业热潮。

后燕太子慕容宝领兵讨伐北魏,结果被拓跋珪在参合陂打的大败。“参合陂”到底在哪儿?

谈武汉黄陂

参合陂的位置众说纷纭,主流说法有四个,一说是位于内蒙古凉城附近,一说位于内蒙古丰镇县北境,还有人认为在山西大同境内,最后一种说法认为在大同东北的阳高县境内。考察参合陂的地理位置,首先要搞清楚“参合陂”三个字的地理含义,因为中国古代的地名一般都会沿用。“陂”在古汉字里面是一个描述地形地貌的名词,指的是山坡、长坡地形,也可以指代池塘,湖泊。

因此可以初步断定参合陂这个地方应该是在山地地区或者在大面积的水域旁边。那么“参合”指的又是什么呢?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设置了“参合县”,这个县治的所辖范围在今天大同市阳高县的东北部,治所在阳高县莫家堡。随着时间向前发展,原本的参合县很可能经历了行政级别的变化,不过按照地名沿用的传统,“参合”两个字得以保留,因此,后来的参合陂很有可能就是西汉时期的参合县附近。


文章TAG:广东高陂在哪里  沐陂在哪里  广东  高陂  在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