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在哪里,有多美?

胡杨林有很多,名气最大的就是阿拉善的额济纳旗,这边有一片胡杨林,都是属于原始森林,有很多古老的胡杨树,非常有韵味,去额济纳旗胡杨林,一般建议自驾游,或者是坐火车高铁飞机到达酒泉,之后再坐大巴,经过400公里左右的车程,到达额济纳旗。酒泉金塔县也有一片胡杨林,我们称它为金塔胡杨林,我们俱乐部走甘青大环线的时候,十月份金塔胡杨林是必经之地,他就在嘉峪关酒泉附近,距离酒泉只有一小时车程,非常非常的方便,但这边是属于人造胡杨林,树木的树龄都比较年轻,感觉更挺拔,没有沧桑感。

还有一片胡杨林在格尔木,这边应该也是属于人造的胡杨林,大概有几千公顷,走川进青出大环线的驴友,可以在这里驻足看一下,也能满足一下视觉上的新鲜感,一般都是顺便看。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后边,旁边应该也有一小片胡杨林,当然进去了以后,跟大平胡杨林没啥区别,玩的照样挺嗨,找的是那种感觉。真正的胡杨林在新疆,新疆看胡杨林要看轮台胡杨林,轮台县就在库尔勒到库车之间,都知道独库公路,就独库公路的起始点库车,应该就在他们中间,轮台胡杨林,规模比较大,整个大面积的胡杨林应该都在新疆,因为新疆的沙漠地带特别多,所以胡杨林也特别多,有兴趣的驴友,可以直接去新疆,但是不知道十月份独库公路有没有封路,有想去的要提前打听清楚,另外,这个时间应该开上越野车,带上防滑链,可能会更妥当一些吧。

法国的黄背心革命起因是什么?

"黄马甲“运动最终以法国总理的让步而逐步平息了,与其说这是马克龙任期内的重大挫败,我更愿意将其视为共和国前进党政府的亡羊补牢。对于这场运动的爆发原因,表面上是因为节节攀升的油价和雪上加霜的燃油税。但在我看来,是多个因素叠加爆发的结果,包括马克龙政府进步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激进环保政策、马克龙政府执政基础的局限,以及马政府在挫败公务员和国铁示威后的自负。

从”让地球再次伟大“这句豪言壮语开始,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就成了马克龙政府在国际上重塑软实力,同时实现产业升级的主轴。包括任命权力庞大的环保和能源转型部长(已辞职)、2035年取缔汽油车和核电减半。环保政策本来出发点是好的,否则巴黎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不可能把PM2.5常年维持在50左右。但是用加税的方式排挤汽油车和柴油车,却让外省中下层中产阶级无法容忍。

因为法国相比英国、德国、日本,从人口和土地来看,其实算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我今年上半年在法国南北两个村镇考察,深切体会到汽车的重要性,因为无论工作、购物、就医、上学都必须自驾,这些地区没有巴黎都会区等发达的公交。马克龙政府延续了法国政府对待香烟的模式——即不断涨价逼迫民众减少消费,实际上严重损害到外省民众的购买力。

毕竟汽油不是香烟,是实实在在的必需品。 从这次政府对运动的迟钝反应来看,马克龙政府的城市精英性质暴露无疑,马克龙本人从国家行政学院毕业后,先做哲学家的助手,然后在罗斯柴尔德投行工作,平步青云进入政坛,缺乏基层经验,对基层疾苦缺少认知。马克龙的选民基础,从2017年法国大选第二轮来看,集中在都会区,和勒庞形成了城市和村镇对决的态势。

共和国前进党的议员和部长虽然横跨朝野,吸收了不少社会贤达,但中下层代表偏少,整体来说相当精英化。这意味着执政党对外省下层民众的疾苦缺乏了解。要知道,外省绝大多数地区空气污染情况都好于巴黎,但收入却普遍不高,让外省民众接受如此激进的环保政策,实际上和民众的需求是脱节的。最后,马克龙一系列改革的成功积累了民怨,也造就了政府的自负和傲慢。

取消巨富税,降低住房补贴已经让民众对政府有劫贫济富的评价,工会、国铁、公务员反改革游行先后被挫败,让政府有战无不胜的幻觉。殊不知,民众支持马克龙改革是因为他们希望这些改革措施能动摇法国传统利益格局,让法国经济焕发活力,最终提高法国人的就业和购买力。马克龙无视民情,不顾民怨反其道行之,黄马甲的全面爆发也就不难理解了。

看守所里面的嫌疑犯有些穿黄马甲,还有穿蓝马甲,服装颜色代表什么?

看守所马甲一共是4种颜色,代表的意思都不相同,先说黄色它在看守所有一个特别的称呼,黄金甲。穿这个的基本是九死一生,黄马甲在看守所是重点关注。反正是黄马甲无期徒刑都不配拥有!除非是涉密人员。黄马甲跟脚链应该是配套的。脚链只有法院有权利给佩戴。其他颜色红色是刚进去的,蓝色是正常嫌疑犯。绿色是病号。各个地区不一样,,可参考。

如何看待法国现在愈演愈烈的黄背心暴乱事件,这其中有着怎样的隐情与深层背景?

一个星期前,云石君写下《法国“黄背心”骚乱,敲响了西式民主的第一记丧钟!》一文,从体制和膨胀角度,分析了黄背心骚乱背后的根本原因。当时,云石君思忖着虽然整体危机不可能解除,甚至将来还会愈演愈烈,但鉴于马克龙已经决定妥协,那么至少这场骚乱本身,应该也差不多可以告一段落了。孰料,一个星期过去,黄背心风潮不仅没有平息,反而还在继续发酵,现在不仅原有的示威者,就连原先还算安宁的教育界、医疗界也趁势而起,甚至还蔓延到比利时等邻国,局势继续朝失控的方向发展。

法国接下来的路会怎么走?这个现在谁也说不准。毕竟之前云石君说了,法国之弊,是体制之弊,民权膨胀之弊。这样的结构性困局,不经历一场伤筋动骨的改革甚至革命,其实是很难扭转的——即便将来右翼上台,也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在解决一个矛盾的同时,又制造出一系列新的矛盾。从这个角度来说,法国的“渡劫”,不仅不可避免,而且越来越近。

对法国人来说,与其讳疾忌医,甚至继续心存幻想,倒不如尽早的正视现实,尽早完成渡劫,这才是符合其现实的正道。而想要成功渡劫,法国要做的还有很多。不过就过程而言,其中一点十分重要——就是法国人必须放弃他们的“大国情结”。众所周知,法国人一直有着非常浓郁的大国情结。自中世纪起,法国就是欧洲基督教世界头号强国,隔三差五的南下亚平宁半岛,把罗马教廷折腾的七荤八素。

近代以来,法国的全球扩张也非常成功,不仅有拿破仑的横扫欧陆,而且打造出了遍布全世界,足以跟英国分庭抗礼的殖民帝国。与此同时,法国还是启蒙运动的发祥地,法国大革命也被视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象征。即便两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相对没落,但依然是安理会五常,欧盟二元核心之一。辉煌的历史,让法国人内心深处形成了强烈的大国情结。

时时以大国自诩,事事以大国为标准,这也成为法国处理国际事务的一个明显特征。当然,大国心态本身也没什么不妥。国家扩张期,这种心态能激发国民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愿意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而国家面临危难时,大国情怀也是支撑民众要紧牙关忍受逆境的折磨——现在的俄罗斯,就处在这样的处境。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

如果国家已经完全不具备大国的格局,还非要撑着这个大国的场面。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了。而如今的法国,就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状态。现在的法国,现实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已经明显不足以维系第一集团的地位——不仅跟美国相差甚远,跟中国、俄罗斯,也不在一个档次。而且法国有限的地缘潜力,也决定了,它基本上不具备重现昔日辉煌的潜力。

这种情况下,理智的做法,就是承认现实,不再维持华而不实的体面——比如英国,老早就承认了日不落帝国无以为继的现实,在此基础上,英国以相对和平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殖民帝国,主动推动殖民地独立,并坚定的采取了追随美国的脚步,充当美国在欧洲的战略堡垒。虽然这种做法也确实是有些泄气,但至少还是给英国带来了现实的好处,不仅能借美国之势为自己谋取一定收益,并且还维持住了英联邦这个松散的联盟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好保持住了当年殖民地的好感和认同感。

这种务实的战略退缩,使得英国哪怕是在本土实业空心化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住二流强国中首屈一指的国际地位。而法国则不同。纵览二战后的法国历史,法国始终没有摆脱大国迷梦,即便在明显力有不逮的情况下,依然强撑大国体面。这种使得法国也遭受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和资源消耗:二战后,与英国主动退出南亚次大陆不同,法国不顾国力衰落的现实,欲强行收复已被日本占领的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结果不仅好处没捞着,还被越共打了个灰头土脸,一场奠边府战役,打出了法国殖民战争史上最大的惨败,最终不仅没能重返中南半岛,连在当地的影响力也丧失殆尽。

在北非,法国也是同样的套路,直到现在,法国还痴迷于完全不现实的所谓“马格里布”法语区联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并因此吸纳了大量北非穆裔移民和难民,给社会分裂埋下了隐患。与此同时,法国还保留了许多价值其实不大的海外属地——比如南美的法属圭亚那等。这些属地现在已经并不能给法国带来太大的利益,可法国还得为它们消耗不小的资源,性价比来说其实是并不划算的。

而相对于对殖民地的无谓消耗,法国在精神和意识形态上,受大国情怀影响的更为明显。文化上,法国历史上一直跟英国这个老冤家恩怨纠缠,后来英美强势崛起,英语和英系文化成为全球主流,法国对此无可奈何,但又极为不忿,所以对这种所谓的英系语言和文化一直颇为抗拒——直到今天,普通法国人依然对学说英语极为排斥。本来心理抗英这倒也没什么。

但在英语作为世界语言已成为现实的情况下,依然仅仅是出于自身主观情绪好恶,就加以抵触,这种情怀,其实是对法国发展没有好处的。窥一斑见全豹,对英语的抵触,实际也从侧面证明了,法国这种虚幻大国情怀,已经对其融入世界,追随世界潮流,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阻碍。而在意识形态上,法国也是矫情的够可以。法国是出了名的民主灯塔和人权圣母国。

一直以人权灯塔自居。它对人权的极端尊崇,达到了一种十分夸张的地步。当然喽,西方国家都喜欢吹人权。但把人权当“圣母”般推崇,甚至作为其国家大政重要考量依据的,至少在西方大国中还是头一个。西方为什么推崇人权?这个云石君曾经从实用主义角度做过分析。除了采用西式民主,要哄民众开心外,法国也希望通过这种灯塔的塑造,来笼络其他国家之民众,树立其文明高地质印象,从而收获国家溢价和文明溢价。

但这一套说法用来解释美国可以,解释法国,还不太全面——因为法国对人权的执念比美国可要强的多。美国现在都已经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了,而法国,却一直是该理事会中的模范代表。所以光用实用主义,是不足以解释法国的执念的。而法国之所以如此,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一种维系大国情怀的虚荣。随着时代发展,法国论硬实力已经不是一流大国了,但其又力图维护一流大国的体面。

这种情况下,法国只有硬实力不够,软实力补,在这些政治正确上当个头牌,用满堂的喝彩,来维持自己这种大国幻象。只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本来一个单纯的国家利益驱动的东西,被你增添上了一些情怀满足的精神层面东西,那你就得承担一些额外的代价——而这些代价就是,当大批的“异族”穷光蛋慕名前来投奔时,甭管你内心多么崩溃,都只能咬着牙接下,面子上还得笑嘻嘻的叫好。

所谓得了面子失了里子,正是如此。同时,在欧洲一体化方面,法国的大国情怀,也在一定程度对这一进程构成了阻碍。在之前的欧洲系列文章中,云石君曾分析过,欧洲一体化进程之所以磕磕绊绊,难以形成足够凝聚力,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欧盟各国中,缺乏一个具有绝对优势的核心势力,无法用强力压制四方,强势推动整合。而要打破这种格局,唯一的办法,就是德法二元轴心紧密融合。

以德法两国之合力,如果能够紧密融合,那么就具备了构建绝对优势的实力基础,接下来再整合欧陆各小国,就容易得多。但在德法融合方面,法国的大国情怀,也在一定程度构成了阻碍。虽然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德法确实做到了捐弃前嫌,携手合作,但这种合作依然是有限度的。从法国方面来说,虽然其国际地位明显更高(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法语国家的领头人),但经济一直不如德国,近年来这种差距还越拉越大。

这种情况下,如何德法深入融合,虽然从欧盟整体角度来说,会极大的推动这个国家联盟组织的整合力度,让它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扩大,但在欧盟内部,法国基于政治优势而形成的对德均势状态会由此打破,进而因经济方面的劣势,沦为德国的陪衬。这当然是骄傲的法国人不能接受的。而法国人不接受的原因中,其基于法兰西的大国情怀,也占据了相当比例。

当然,法国人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这样做,从长远看其实是得不偿失的。法国的这种踟蹰,使得欧洲一体化进程大受影响。这个在早期来看没什么,但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和世界竞争格局的激烈,欧盟凝聚力的低下,使得其既不能有效的进行内部调整(无法压制调整中中利益受损方的反抗);又不不能有效的应对中美这些大型经济体的竞争,最终导致欧盟问题丛生,世界影响力的下降。

而欧盟的落后和混乱,最终还是会传导回法国。法国在德法融合和欧盟整合方面的消极,虽然短时期内维持住了自己的地位和体面,但从长远看,如果欧盟没落,法国不仅失去了一个优质的统一市场,而且也意味着法国借欧盟这个强大组织体系为自己谋利的能力不断消退。这样一来,法国只能单枪匹马的参与国际竞争。而以它的实力——这种竞争的结果,可想而知!而如果法国在全球竞争中逐步落败,没了硬实力支撑,法国的国际地位和体面,迟早也会无以为继——到时候,就是面子里子双输。

而反之,如果法国人能放下包袱,承认自己今非昔比的现实,用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德法融合和欧洲一体化整合当中,让欧盟真正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世界级组织体系。那么虽然法国自身的体面和地位会受一些影响,但它却借欧盟之手,来提振自身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这样一来,虽不能恢复法兰西全盛时的体面和辉煌,但就现实而言,这才是今日之法国能得到的最好结果。

综上所述,今日的法国,无论是现实国力,还是发展潜力,都不足以支撑其作为世界级大国的体面和地位。与其抱着不切实际的“大国情怀”不放手,倒不如面对现实,在现有的格局下,争取最好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这种心态的转型和回归现实,也可以为法国的体制和社会改革,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为它的成功渡劫提供更多一层保障。而如果继续死抱着过去的辉煌不放手,那法国不仅将为此付出更多的无谓消耗,本就所剩不多的战略转型时间,也会因此加速流失。

真拖的走投无路,来一场暴力革命,全社会重新洗牌,到时候法国还能不能挺过来都不好说。即便挺过来,届时就是想维持个二流强国的地位,恐怕都不可得了!当然,这个大国情怀,也不是说换就换的了的。就算法国政治家们想承认现实,但傲娇的大法兰西国民,又岂会轻易低下自己高昂的头颅?最重要的是,法国民众的难缠是出了名的,面对这帮动不动就上街闹革命的顽主,法国的精英们,又该如何将他们摆平呢?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虽然直接摆平肯定不行,但如果不讲究的话,用些政治小骗术,还是可以做到的。法国政治家是如何忽悠大众的?说出来可能笑死人。但笑的背后,却也有着朴素的原理跟逻辑。关于这一点,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18100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国际时事分析系列文章。


文章TAG:甘肃体彩2021年发展综述  嘉峪关黄马甲在哪里  甘肃  体彩  2021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