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家庄或什么格庄的,一般都是这个姓氏先建的村,或者这个姓氏建村后其他姓氏又迁来,建村姓氏徙绝或无后,村名一直沿用。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地名叫什么各(格)庄,其实就是什么家庄,姓氏后面加个“家”或格(各、哥、戈),这是农村地名命名的基本方式。

地名上的“各庄”什么意思

打开《北京市行政区图》仔细查看,会发现在京郊的许多区县里都有不少以“各”字命名的村庄或地名,其中以远郊的顺义、通州、大兴、密云等区县居多,而且都是以“百家姓”里的某个姓氏打头。如顺义区的陈各庄、胡各庄、李各庄、王各庄、姚各庄,通州区的马各庄、康各庄、何各庄、张各庄、王各庄、张各庄,大兴区的庞各庄、高各庄、杨各庄、曹各庄、祁各庄、马各庄,平谷区的翟各庄、黎各庄、白各庄、王各庄,昌平区的史各庄、吕各庄、窦各庄、白各庄、沙各庄,怀柔区的赵各庄、高各庄、邓各庄、龙各庄,密云县的田各庄、巨各庄、陈各庄、康各庄、李各庄,房山区的岳各庄、良各庄、豆各庄、焦各庄等。

四个近郊区里也有,但相对来说比较少,朝阳区有郎各庄、豆各庄、马各庄,海淀区有聂各庄、徐各庄,丰台区有岳各庄。仔细分析会发现,以“各”字命名的村庄或地名有三个特点。一是这些姓氏以王、李、白、马、张、杨、高等居多,都是百家姓中的“大姓”;二是自东向西以“各”字命名的村庄逐渐减少,甚至没有;三是这些村庄多集中在平原地带,而山区极少。

原来,“各”字是由“哥”字的谐音转化过来的,高各庄就是高哥庄,杨各庄就是杨哥庄,张各庄就是张哥庄,王各庄也就是王哥庄,庞各庄就是庞哥庄。这些以“各”字命名的地名由来已久,都很古老。在殷时代以前,北京城的东部还是一片沼泽地,几乎没有人居住。随着地势的变化,沼泽洼地逐步消失,土地变得越来越肥沃,于是就吸引了许多人来此开荒耕种。

最初来到这里的大都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劳力,他们结帮而耕,结群而住,逐步形成的村落便以最早开荒者的姓氏命名,姓王的被称为“王哥庄”,姓张的被称为“张哥庄”。日久天长,人们觉得这其中的“哥”字有些别嘴,于是就逐步把“哥”叫成了“各”字。 据统计,目前在北京市的郊区,以“各”字命名的村庄和地名有一百多个,其中大兴区最多,有近二十个,门头沟最少,只有一个叫曹各庄的,石景山区一个也没有。

为什么中国很多村庄都是叫X各庄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地名叫什么各(格)庄,其实就是什么家庄,姓氏后面加个“家”或格(各、哥、戈),这是农村地名命名的基本方式。农村是人们聚族而居的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往往有一个姓氏先行建村,通过亲朋关系或其他方式,逐步引进其他姓氏,有的村整个是一个姓氏或一个家族,也有的村是多姓氏多家族聚居。所以,农村地名最显著的特点是和姓氏有关,有的以初到者姓氏为村名,也有的以望族望姓为村名。

叫什么家庄或什么格庄的,一般都是这个姓氏先建的村,或者这个姓氏建村后其他姓氏又迁来,建村姓氏徙绝或无后,村名一直沿用。也有个别村子不是以建村姓氏命名,这主要原因是建村者发展缓慢,别的姓氏人丁兴旺。还有一种现象,某个姓氏在旧社会出了达官贵人,依靠权势将村名改为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笔者曾编纂过招远地名志,据统计,全市724个行政村,就有530多个与姓氏有关。

当然,地形地貌、念祖思根、地理位置、从事职业、褒扬英雄等等,均可以成为地名命名的要素,但只是占很少一部分。 据调查,纯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以姓氏命名,一类在姓氏之前加上大小、前后、南北、东西等加以区别。直接以姓氏命名的村庄,村名一般2-4个字。如:纪家、许家、邢家、郭家等等。

也有两个姓氏合二为一成为村名的,如我们招远市的朱宋、朱范、曹孟、毕郭,也比较简洁,姓氏后面没有点缀。还有部分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在姓氏前冠以方位或大小等加以区别,这种情况的村庄,两者一般有着迁徙关系或家族关系。也有个别的并没有迁徙或宗族关系,只是同姓村庄为避免重名,才冠以大小或方位。 以姓氏命名的村庄,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中间或最后,往往有个“家”字,有的中间的“家”字演变为“格”字;二是最后除了“家”字以外,还多个缀字,如疃、庄、庄子、屯等等,如王家疃、张家庄、李家庄子等。

其实,“格”和“家”本来是一个意思,格是家的流变音,某家庄和某格庄,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家”在唐宋时期读音类似于普通话的“格”,变为今音是在明代以后。自古人们聚族而居,加个家字,说明是这个家族建的村子或长期居住的村子。在招远,家流变成格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李格庄、张格庄、焦格庄、孟格庄、祁格庄。胶东有些地方,“家”也会以谐音流变成“哥、戈、各、个”多种形式,不能望文生义,“哥”和男性往往无关,“戈”和兵器往往无关。

当然,“格”也不一定全是“家”的意思,招远就有其例,如蚕庄镇的路格庄,清康熙年间为一客栈,招远城里李、刘二商人路过此地,见此地适宜居住,遂弃商建村,取名路过庄,后演化为路格庄。由此来看,村名的形成是颇为复杂的,没有统一的格式。至于“疃、庄、庄子、屯”等,只是缀词,证明这是一个村庄,别无其他意思,但在形成过程中,应该还是有些差别。

庄,很多来源于旧时的庄田,是典型的以农业为生的村庄。庄字从广从土,即广种土地,也有一定的驿、旅、商、防之功能,村落百姓依靠广泛的土地种植业为生。村,一般指自然而形成的村落。疃者,留童守田,一般是指外地迁徙来的人口聚成的村落。所以疃往往暗示着一个信息:祖上不是本地人,但生下的子孙都留在了这方田地上。而屯,本身就有“围起来”的意思,多因屯垦而成。

战乱时期,用于屯粮、屯兵临时围建的村落。屯与寨不同,它不是防御性建筑,只是为了运粮、发兵迅速,所以一般不建在险要的山地。当然,在普通百姓中,这些字眼往往没有太多的人在意,疃也罢,庄也罢,屯也罢,只是证明这是一个聚居的村落而已。 除纯以姓氏命名村庄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村名,以姓氏加以地形地貌等地理特征来命名。

这种命名方式大大减少了同姓氏村庄重名的机率,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村名命名经验。如马家河子、河西王家、孙家大沟等。总之,地名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意义,记住它们就是感恩生养我们的这方水土。了解这些地名来源,对于从一个侧面了解乡土文化底蕴,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TAG:家庄  东躬  电话  东躬家庄村电话  躬家庄都有什么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