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信金利18日净值

长信金利趋势股票基金18日净值:0.5390元。

长信金利基金净值,长信金利18日净值

2,长信金利前基金净值

2月11日的基金净值为0,765元。今天大涨,有可能到0.78。

长信金利基金净值,长信金利18日净值

3,长信金利基金价格

目前净值是0.5115

长信金利基金 1月10日净值:0.5182元。

你可以到数米基金网的每日净值里面去查看,每天净值更新得挺快的!!

长信金利基金净值,长信金利18日净值

4,长信金利基金净值

2013-01-05休市,01-04净值:0、6578元

六毛五分七厘八

买别的都多少挣点小钱,我买了长信金利,肠子都悔清了 ,也不知道长信金利什么时候涨上去

5,长信金利基金累计净值是什么意思

累计净值是该基金自发行成立以来的净值,包括了分红,拆分份额等。 如果一支基金自发行以来,没有分过红,拆分份额,单位净值等于累计净值。否则,一般累计净值大于单位净值 比如单位净值1.5元基金,决定每份分红0.5元。则分红除权后,基金单位净值为1.0元,累计净值则为1.5元(有0.5元每份转成现金进入投资者账户) 在就是单位净值2元基金,决定按1:1比例拆分份额,在拆分后基金单位净值为1.0元,累计净值则为2.0元(投资者账户基金份额增加1倍,原持有1000分变成2000份,保持资产总额不变)

2013-01-05休市,01-04净值:0、6578元

6,区块链金融应用获重大突破 瑞信和ING完成首笔3000万美元实时证券借...

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和荷兰ING都是全球知名的金融巨头,据悉他们已经宣布成功在区块链平台上完成了价值2500万欧元(约合3000万美元)的实时证券借贷交易。

据悉,瑞信和ING采用了一款抵押贷款区块链应用,该应用是金融科技创新公司HQLAx基于R3 Corda区块链平台开发的。

去年四月,R3与旗下五家成员机构,以及HQLAx一起开发了基于数字抵押记录(DCR)的应用程序。使用数字抵押记录,能够有效提升证券交易的监管透明度,降低系统风险和运营风险,并且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有效地管理资本。

Romain Dumas是瑞士信贷证券利率回报及抵押业务优化负责人,他表示:

“首次成功完成的实时证券交易,证明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务里的巨大潜力。”

据悉,本次交易中,瑞士信贷和ING完成了一笔德国和荷兰政府证券的所有权转让。根据ING区块链项目主管Herve Francois透露,他们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将该区块链应用大规模投产。

7,踩雷、爆仓、失联:私募投资基金困守“兑付边缘”_

编者按:本文来自“第一财经”,作者 安卓。36氪经授权转载。

就在上周,一些投资者来到某第三方财富公司位于深圳的总部,表达他们希望自己投资百万购买的私募基金理财产品能够早日兑付的诉求。在这些人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理财经理,过去数年,他们作为销售机构代表,将产品兜售给投资者,从中赚取销售抽成,而一旦出现产品兑付困难,投资者第一时间找的往往不是作为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的第三方财富公司,而正是这些理财经理。

在深圳,这已不是个案。12月初,一篇题为《深圳十几家私募连环炸!锦安连续踩雷、千亿小牛风波不断》的文章流传,尽管内容并非全然精准,但却是整个私募投资基金市场违约现状的冰山一角。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企业预警通”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目前,今年已至少公开报道近70起由第三方财富公司作为管理人的私募投资基金违约案例,而包括信托计划、集合理财、基金专户、期货资管、私募基金、债权计划、银行理财等非标资产违约事件则高达370余例。

产品兑付难

所谓私募投资基金,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包括资产由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管理的以投资活动为目的设立的公司或者合伙企业。

一段时间以来,私募基金行业存在的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和监管机构关注。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众多、良莠不齐,一些机构滥用登记备案信息违规自我增信,一些机构合规运作和信息报告意识淡薄,一些机构甚至从事公开募集、内幕交易、以私募基金为名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基金业协会”)自2014年2月7日起正式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私募基金备案和自律管理工作,2016年又再一次强化对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监管,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

目前,私募基金行业已实现规范化运作,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需要向基金业协会履行基金管理人登记手续并申请成为基金业协会会员。每一只私募基金产品发行之前都要登记备案,并在基金业协会网站上公示。

截至2018年11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418家,备案私募基金75220只,管理基金规模12.79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24.55万人。

但是,私募基金行业内部,不同管理人主体的实力天差地别,其中,未获得“一行两会”颁发金融牌照,但通过了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第三方财富机构近年来频频爆雷。

在基金业协会的备案机构类型中,这类机构通常被划分为“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

上述总部位于深圳的第三方财富机构,旗下共发行了40余只私募投资基金产品,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有超过10只产品出现兑付问题,而且,随着私募基金产品的陆续到期,更多的风险还在持续暴露中。

今年11月以来,关于东方成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成安”)的举报信、声明函在市场上流传,东方成安是一家重整信贷资产管理服务商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拥有私募基金经营资格。

有举报信称“东方成安总裁侵吞巨额国有资产、收受商业贿赂、偷税漏税、转移资金出境等违法行为”,而声明函则是来自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资产”),东方资产声明:“东方成安宣称与东方资产战略合作、投资其资产包以及借其名义售卖理财产品的行为与事实不符,并要求立即停止上述行为”。

据媒体报道,东方成安实际控制人和总裁失联已有一段时间,旗下多只私募基金违约。

随后,东方成安在其官网公告,承认关于与东方资产的合作宣传确有不妥并即期改正,原总裁也确实出境,但实际控制人“偶有联系”,并非失联,两位高管暂时“缺位”虽影响短期运营,但新的运营体系正在建立。

根据东方成安官网公告,其管理的多只私募基金产品延期兑付。对于原因,东方成安归咎于大环境,认为自2018年以来,国内整个不良资产行业受到经济大环境影响,处置进度一再延缓,尤其是近期整个金融市场环境不佳,加之突发状况的发生。

“内外”交困

“宏观环境的影响”通常是第三方财富公司发布延期公告时首先归咎的主要原因。

比如,今年11月19日,深圳恒富金融集团在其官网发出《致全体投资者的一封信》,披露了旗下私募产品的兑付问题:“近年来,因国内地产市场低迷,加之国家去杠杆引起金融市场全面性的流动性紧张,私募基金行业也深受影响。公司对相关市场判断失误,加之公司私募基金产品投资标的多为深圳市更新项目,项目周期长、运作复杂、融资成本高,现已出现暂时性的资金流动问题,导致目前兑付困难。”

事实上,就市场违约的整体情况来看,今年确实达到一个历史高点,“2018年是历年违约之最,上市企业的新特征。”中信建投证券在研报中写道。

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之后,2011年,中国迎来了“第一轮违约潮”,这一波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当时,对于私募基金的备案尚未开始,五花八门的第三方理财公司通过有限合伙的形式发售“类私募基金”产品筹集资金,并最终流向这些中小企业,由此引发了一波违约潮。

在这波违约案例中,由于缺乏监管,不少“类私募基金”在实际运作中违规操作,尤以“自融”为甚,有些有限合伙型基金打着高收益的旗号虚构项目或者夸大项目、虚构抵押物、挪用资金,有的为了募资,甚至不惜重下佣金,让银行理财经理等为其飞单销售。

在这波中小企业违约潮过去7年之后,中大型企业的违约在2018年拉开序幕,上市公司成为主角。

包括凯迪生态(000939.SZ)、中弘股份(退)、辉山乳业(06863.HK)、盛运环保(300090.SZ)、东方金钰(600086.SH)、步森股份(002569.SZ)、天翔环境(300362.SZ)、中超控股(002471.SZ)等一干“资本黑洞”将作为资金提供方的银行、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等统统“拉下水”。

第三方财富公司显然是其中之一,而且,在诸多持牌金融机构面前,它们是话语权最微弱的那一位。

尽管,经过基金业协会备案后,具有私募基金管理资质的第三方财富公司已经在自律性监管的背景下规范运作,并尝试选择以中大型企业作为融资主体,但依旧“踩雷”不断。

比如,中信资本(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管理人发行的迪信系列私募投资基金及信阳系列私募基金产品均投向了凯迪生态。5月7日,“11凯迪MTN1”未能兑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违约本息高达6.98亿元。然而,半年多时间过去,凯迪生态仍未能偿还该债券违约本息。11月19日,凯迪生态发布公告称,“11凯迪MTN1”于11月21日到期,未能按期支付本期债券本金及利息,构成违约。截至12月24日收盘,*ST凯迪(000939)收报1.15元,自复牌以来股价下跌75.73%。

另外,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金银岛不仅将九州证券和国投瑞银资本发行的资管计划拖下水,同期被连累的还有米桥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发行的上海米桥申宝系列私募基金。

如果宏观环境尚且可以作为私募基金违约的外因,那么,作为管理人的第三方财富公司自身对于项目的风险判断、前期的尽职调查、产品设计中的风控措施则是导致其“踩雷”的内因。

据媒体报道,某第三方财富公司旗下的私募基金产品出现兑付困难,原本产品设计中的三重风控“土地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和股权质押”均存在法律或技术瑕疵。同样的,某上市公司几乎一直活在“定增-撤回定增-再次定增-再次撤回定增-大股东股权质押式回购-停牌-发债-银行借款”的“无限”循环中,但第三方财富公司依旧为其设计了债权融资计划并包装成私募基金产品卖给给投资者。

业内人士认为,第三方财富公司所投资的债权通常为没有评级的“垃圾债”,利率高,风险高。在流动性充足的市场环境下,这些投资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收益,但在市场缺乏流动性的时候其风险就会大规模暴露。

8,2018大变局 | 互金平台生死劫_

编者按: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作者杨泳洁,编辑罗丽娟。36氪经授权转载。

2018年,对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是一场生死劫,成则备案持牌,败则湮没于雷潮之中。

多年宽松的金融政策,今年骤然收紧,流动性危机一触即发;角落中野蛮成长数年的互金行业,被暴露在聚光灯下接受整顿;曾经的利润奶牛——现金贷,也在2017年底被监管划出四大红线。

面对越来越严厉的监管,互金平台们表现出了满满的求生欲。

此前一直活跃在公众视野的趣店集团创始人罗敏,已经很少对外发声。而趣店的市值也从去年底上市时的百亿美元跌落到如今的15亿美元左右;在与背后的“流量大树”蚂蚁金服分手后,趣店转型之路仍困难重重。

尽管拍拍贷创始人、联席CE0张俊声称公司从来不靠现金贷上岸,但对于拍拍贷下一阶段的利润增长点,他始终未寻到最佳答案。

另一边,一直想上市却离上市越来越远的点融网陷入僵局,2018年他们最受舆论关注的不是业绩而是高管内斗,“失意”点融后,创始人郭宇航开始转战区块链行业。

在强监管和行业雷潮之下,趣店罗敏、点融郭宇航、拍拍贷张俊这几位风格迥异的互金创业者和身后的平台,在2018年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求生路线。

趣店罗敏“不领工资”

趣店罗敏的个人公众号,已经停更了6个月了,最后一次发文,是今年的3月12日。

文章里,罗敏公开表态,在趣店市值达到1000亿美元之前,他本人不再从公司领取薪水和奖金。

中国经济网针对罗敏的0工资表态这样写道:

在个税改革成为最热话题之际,趣店创始人不领薪水的声明再一次让人想起了“企业高管通过不拿工资方式避税的现象”。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的黄奇帆曾表示:“有的企业高管拿一元工资,如此便可以避免缴纳个人所得税,再把个人开销算在企业的费用上。”

更让罗敏无奈的是,将近一年过去,他离领薪水的日子却越来越远了。

截至12月28日,趣店集团收盘价格为4.38美元,市值为14.27亿美元,这距离上市时达百亿美元市值的风光场面,相去甚远。

趣店过去的“飞黄腾达”,与其背后“大树”蚂蚁金服不无关系。但今年8月24日,趣店发布二季度财报同时,也发布公告称,与蚂蚁金服的战略合作将在8月结束时终止。这其中既包括支付宝App内的“来分期”入口,也包括对芝麻信用评分系统的使用。

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瑞信、花旗等分析师就该问题发问管理层,趣店CEO罗敏和CFO杨家康回应强调:趣店已经没有那么依赖蚂蚁了,合作协议的终止不会对趣店的运营产生显著影响。

回答很圆满,现实很骨感。在财报发布后的两天里,趣店股价连续大跌至约6美元/股,仅为上市时的四分之一。

祸不单行,此时被罗敏寄予重望的大白汽车项目也被曝出各种问题。

今年9月,趣店派遣200多名员工至厦门出差,承诺出差两个月后可返回北京,每月可拿3000元出差补贴。但两个月后,却被告知北京不再设办公地点,之后只能留在厦门工作或离职,此举引发了离职潮。

大白汽车作为趣店的汽车新零售项目于2017年10月上市,由罗敏亲自带队孵化,定位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特点是低门槛、低首付、费用全透明。其采用自建门店、集采直租的重资产运营模式,进军汽车流通业底层场景,两个月时间已布局150多家自营店。

罗敏曾预判到今年年底,大白汽车将跃居全国汽车零售的TOP5;再过几年,大白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2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售商。

然而不到一年,大白汽车已在大规模关闭门店。“3天时间将全国179家门店关至48家”的消息不胫而走,也有消息称是缩减到60家。趣店官方回应称,就是正常的门店优化和调整。

让人不禁回想起,在今年初趣店上市后的首次厦门年会上,罗敏提到:“我向所有曾经因为自己的原因而离开的同学们说一声抱歉,没能带领大家一起走到终点。”

拍拍贷张俊“夹缝重生”

在众多的互金创业者中,张俊虽然低调,但一直引人关注,一是拍拍贷的庞大体量,二是头顶自带光环。

拍拍贷CTO顾少丰曾提到,公司四位合伙人,分工与西游团队相似——光头的CEO张俊像唐僧的角色,可以聚集团队成员;VP胡宏辉类似猪八戒,友好而快乐,时不时要充当和事佬的角色;负责风控的VP李铁铮像孙悟空,火眼金睛又要不断尝试新的业务;而自己作为支撑后台的CTO,更接近于沙僧这样的角色,背着很多苦活儿、累活儿支撑团队前行。

张俊2009年从微创软件公司离职,全身心投入拍拍贷时,这家P2P平台公司正游走于崩溃的边缘,“能踩过的坑我都踩了。”刚当上CEO一个月,张俊就给拍拍贷动了个大手术,从不收费的“烧钱”模式转向收费模式。

建议一提出来就招来了反对声,因为在当时互联网人的逻辑里,免费就是互联网的基因,比如不收费的淘宝就打败了收费的eBay。但张俊认为客户对于金融服务与资讯产品天然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对于金融相关产品本就有愿意付费的习惯。在张俊的坚持之下,拍拍贷的开启了收费模式。

结果也证明,拍拍贷最终实现了盈亏平衡,告别了朝不保夕的危险处境。

在“唐僧”张俊带领下,拍拍贷西游团队真的游到了西半球。2017年11月10日,美国东部时间9点30分,张俊、顾少丰、李铁铮、胡宏辉四位创始人齐齐到场,带着拍拍贷在纽交所敲了钟。

招股书显示,2015年拍拍贷净亏损7214万元;2016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015亿元;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10.486亿元,净利润率达到41%(刨除资金存管账户中的质保金占比),盈利能力出现爆发式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现金贷的整体规模占比仅为12.01%。

张俊在一次媒体采访表示,拍拍贷从来不是靠现金贷上岸,在本可以盈利的2015年,拍拍贷选择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终于在2016年扭亏为盈,迎来爆发式增长。

“拍拍贷”上市时公司创始人的合影

创业不像西游,取到真经就是结束。拍拍贷在成功上市之后仍要面临新的挑战与压力。

就在拍拍贷上市之际,现金贷监管新政颁布,张俊因此不得不暂停旗下现金贷产品曹操贷。该季度,拍拍贷净亏损5.071亿元,几乎把上季度赚的又都送了回去。

此后几个季度,虽然拍拍贷实现了继续盈利,但盈利原因多是通过科技推动,不断提高公司效率、降低成本得到。

今年P2P行业的雷潮,也给拍拍贷的股价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张俊在3月拍板启动了6000万美元(约4.14亿元)股票回购计划,5个月后,这一数字增至1.2亿美元(约8.28亿元)。

张俊随后表示:“我希望通过这项股票回购计划表明我们对拍拍贷未来增长前景的信心和对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承诺。”

但拍拍贷的股价表现并未能如他所愿,在短暂的拉升后,颓势再现。截至12月27日,拍拍贷股价为3.66美元,仅为上市时开盘价的三分之一左右。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截止日期:9月5日)

张俊遇到麻烦不止公司股价下跌,就在2018年11月末,霍华德·G·史密斯律师事务所宣布已代表在2017年11月拍拍贷(PPDAI Group)上市后购买公司股票的投资人发起集体诉讼。

该集体诉讼诉状指控被告发布错误和/或具有误导性的声明,并且/或者未能披露有关重要信息,其中包括平台用户信用不良,不少用户以贷还贷从而公司营收虚高、违约率不断上升,公司所谓的快速增长数据与事实不符,违反政府规定向大学生提供贷款,公司面临政府监管或制裁的高风险等等。

拍拍贷方面对此回应称,第一是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做空机制,机构可以通过做空股票从中获利;第二,在美国,证券集体诉讼是较为普遍存在的商业诉讼模式,由于可观的利益驱动,原告律师通常可以获得赔偿金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律师费。拍拍贷的IPO招股书由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进行审计,并且通过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审查,“数据不会有问题”。

但当天拍拍贷股价应声下跌,美东时间11月29日收盘股价重挫10.05%,报收5.64美元。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成功上市之后,拍拍贷要如何走到下一个制高点?张俊至今还未找到最佳答案。

郭宇航“失意”点融

看着其他已成功上市的互金同行,点融郭宇航或许有些沮丧——一直谋求上市的点融网,似乎绊脚石不断。

2017年12月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P2P网贷平台点融网计划最快2018年在香港启动首次公开招股(IPO),融资至少5亿美元。实际上在此之前,点融就多次被传即将启动上市工作,上市消息频繁被传的起因,与点融经历的多轮融资有关。

不到一年的时间,点融日常管理一把手历经三任,变化不可谓不快。但是对于其上市步伐,目前外界仍没有看到实质性进展。

今年11月,某接近点融的人士也告诉全天候科技,点融目前正在全力保备案。

而除了备案,点融几年还忙着另外一件事,就是“内斗”。对此,有业内人士评价,郭宇航完美演绎了“我不在江湖,但江湖仍有我的传说“的互金版本。

6月25日,郭宇航接受网贷之家专访时表示,自己已不参与日常管理,大部分精力都在做投资,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星合资本。

10月26日,网贷天眼报道称,10月25日下午,点融高管崔亚文集结一群社会人士,在上海点融总部办公室殴打5年老员工致进ICU,谁敢劝架就开除。

10月28日,点融集团在其官网及APP上发布重要公告,宣布自2018年9月1日起,公司董事会任命崔亚文(此前为点融网CFO)为点融集团执行总裁和联合董事长,郭宇航不再担任联席董事长。而对于公告中提到的“某董事的表弟张鸣亮”,前点融离职员工向全天候科技证实,张鸣亮与郭宇航有亲戚关系。

9月1日的任命,10月28日才宣布,但这公告内容还是稍显仓促,10月28日晚,全天候科技发现,点融网尚未更新其官网,郭宇航仍在管理团队之列,职位仍为“创始人、联席董事长”,而当时崔亚文的职位也还是首席财务官。蹊跷的是,对于崔亚文的新任命公告先是位置调整,最后神秘消失。

时隔一个多月,郭宇航在官网上又回到了“创始人、联席董事长“的位置,但崔亚文改变的不仅有职位,还有简历。

图说:崔亚文“旧简历”

图说:崔亚文“新简历”

对比后可以发现,上一次简历中崔亚文2008年-2013年在中广核铀业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集团资本运作及海外IPO、APO的相关经历已经删除。全天候科技曾就此向点融方面求证,未收到任何回复。

看似淡出点融但一直都未离开的郭宇航,目前依然忙于他的区块链事业。12月7日上午,在Blockchainer举办的Chain Plus 峰会上,星合资本董事长、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理事长郭宇航开场致辞。总结了2018年的区块链行业三大变迁:政治脱敏、人才涌入、监管完善;并提出区块链走出寒冬的关键,走进千家万户,才能安身立命。

2018年,曾经高歌猛进的互金行业已告别了之前蒙眼狂奔的步伐。开始以“稳健“”合规“为基调,逐步向金融科技转型。趣店、点融、拍拍贷都开始在自身业务的基础上,深耕大数据、风控与AI领域。

但目前横亘在所有互金人面前的最大难题,仍然是备案。 最终,谁能闯关成功笑到最后,拭目以待。


文章TAG:长信金利基金净值  长信金利18日净值  长信  金利  基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