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这二者本身就处在不断融合中,只是目前看起来是由教师来推动,这是作为教育者,企图占据改革的主导地位,毕竟主动改比起未来被动改要强得多。在公开课中,老师需要展现细节,是经过信息化手段处理过后的结果,而观课者从这个结果中,要能感受到背后隐藏的信息化。虽然在不少公开课中,我看到部分老师使用非常漂亮的PPT,但从操作和讲解过程中,发现并不纯熟,显然不是一个创作者该有的水平,极大可能请教了专业软件人员之后,为了应景而创作。

这样的公开课,可能结束后,这项技术便再也不会被使用,而束之高阁。在深度融合过程中,也有不少老师,对学科教学存在畏惧之心,生怕信息技术的使用影响到了教学成绩,这多半来自于初中阶段的考试科目老师如语数外物化等。事实上,教学成绩与教学水平密切相关,教学水平高的老师,无论用不用信息技术手段,成绩照样好。反而使用信息技术,会减轻教学日常工作压力,腾出更多精力思考教学,其教学成绩会越来越好。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学科和技术的深度融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谢谢邀请。信息技术助推学科教学效益提升技术发展需要教育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教育发展也需要借助于技术的强大信息容量,这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形象更加突出,当前比较流行的互联网 教育、云加端教育、慕课、大数据与教育等等,都是信息技术助推教育发展的实例。

但我们不能为了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也不能为了学科而远离信息技术,必须要明白目的与手段之间的有机联系。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才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直观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融合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很多人看来,以人为本的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是为“正确的废话”,但事实上,“正确的废话”却不得不说,它体现的是人的价值观是是否正确。思考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首先要思考的就是人的地位的问题,信息技术是人创造的,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要把人(在教育的背景下,主要是学生和老师——这里不能并列)放在一切的前面,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而不是一切为了技术,一切依靠技术。

2.理念为先的原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而革命的前提,是思想与管理的革新,也就是说,现代技术的运用必须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前提。没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都只是一种先进的黑板加粉笔而已,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核心,是将学生置于什么地位的问题。其次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为题,接受性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当以性学习还是综合性学习等等。  3.构建性原则。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的核心其实是一种建构,就是建构起属于学生个人的独特的知识与能力、思维结构,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有人说应该是学习为主,教授为辅,这其实应该是一种片面的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既是知识的建构者,又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而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其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建构恰当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方式 1.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也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还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再现某种故事环境等等。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融合  深度  产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