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南唐以后李煜的文学成就?

王国维曾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已经说明了他的文学地位,简单说就是,让词登上大雅之堂,使得词的地位由此提升。其实后主还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词,不再是花间独尊,也可以用来言怀述志,艺术手法扩充。以往花间词大都委婉见长,而李煜有豪迈有自然,晚唐五代词中可谓别树一帜。

其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多次对后主词进行点评,足见对后主词的偏爱。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叶嘉莹老师在《唐宋名家词赏析》中这样点评:李后主的词是他对生活的敏锐而真切的体验,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其间。

大家一起欣赏下他的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附上一首艳词,《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的“境界”一说该怎么理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的“境界”一说该怎么理解

《人间词话》全书寥寥数千言,最精萃之处在于,王国维撷取“境界”二字,作为词作乃至一切文学创作的美学准则。该书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即“词以境界为最上”。换言之,境界之有无,直接左右着词作的美学价值。境界是词作的艺术魅力的源泉,王国维以“境界”为核心,构成他完整的诗词美学理论体系。究竟该如何理解“境界”说呢?01 “境界”与“境”其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不止提出了“境界”一说,还有“境”,先说这两个术语。

从字面上看,“境界”和“境”没甚根本区别,但如仔细看过《人间词话》就会发现,王国维是将“境界”和“境”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来使用的。王国维短短的《人间词话》(包括删稿)共113则中,“境界”一词出现了14则。“境”作为一个术语单独出现的有5则。先看“境界”一词在《人间词话》中的使用情况:1、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第一则)2、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第六则)3、“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第七则)4、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第八则)5、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道其面目。

不若鄙人指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第九则)6、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二十六则)7、美成《解花语》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第三十四则)8、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第四十三则)9、“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第五十一则)10、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删稿第十三则)11、“西风吹渭水,落日满长安”,美成以之入词,白仁甫以之入曲,此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也。然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所用。(删稿第十四则)12、稼轩《贺新郎》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

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遍于神。(删稿第十六则)13、《水云楼词》小令颇有境界,长调惟存气格。(删稿第十八则)14、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舆、叔夏、公谨诸公之上。(删稿第三十一则)只要我们撷出《人间词话》中有“境界”一词出现的各条,就能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在王国维这里,“境界”被提到了他的文论体系中一个相当高的地位。

在上述十四则中,除了第三十四则称美成(北宋词人周邦彦)词“境界”极妙,似乎“境界”本身还有“妙”与“不妙”之分。其它各则,只要说是作品“有境界”,仿佛便是一种褒奖。换言之,在王国维看来,诗词之优劣不在于“境界”之优劣,而正在于有没有“境界”。“有境界”便是第一流作,“有境界”则气质、神韵“随之矣”。“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