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初接触这个名字时,并不是因为诗词。记得那时,我是刚踏入初中,很想了解和阅读一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作品,在老师开出的书单中便有郁达夫创作的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和散文《故都的秋》,但在当时,我并不认为他的文字能达到同时期如朱自清、冰心、愈平伯、鲁迅等作家的高度。直至毕业多年,再捻起他的集子《沉沦》,才对郁达夫的文字有了新的认识,其在我心目中的排名也迅速上升,因此我认为,阅读郁达夫的作品,是需要一定的阅历和静心阅读方可感悟。

“他近来觉得孤冷的可怜。”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沉沦》首篇的这起句。一个人孤冷到了可怜的地步,会是怎样的一种情绪?而这种颓废悲切也是郁达夫很多作品的基调。他往往能通过散文化的抒情方式,将心中的迷惘和忧郁表露于笔端。至于说到郁达夫在今日的知名度,肯定不会是“几乎无人知晓”。何况郁达夫的散文作品《故都的秋》也入选了小学的课文。

郁达夫的抒情小说《沉沦》在抒情艺术上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郁达夫写《沉沦》这部小说时,主观感情非常强烈,抒情意味极浓。正如他在《忏余独白》一文中回忆写作时,说:“感情无一点勉强,只觉得不得不写,只能那样,什么技巧不技巧,词句不词句,都一概不管。正如人感到了痛苦的时候,不得不叫一声一样,又那能顾得这叫出来的一声,是低音还是高音?或者和那些在旁吹打着的乐器之音和洽不和洽呢?”总体而言,小说主要是通过散文笔法、情景交融及诗文结合的写作手法来凸显其抒情性的。

我将从这三方面出发,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回答问题。01 感情真挚、意味深长的散文笔法读《沉沦》,好像读的不是小说,而是一篇感情真挚、意味深长的抒情散文。全篇无一个集中的、主要的、一贯到底的情节。从表面上看,全篇各节如一组组散文片断的组合,有的节与节之间甚至无必要的过渡段,时、空跳跃的程度较大。但实际上这些节与节间的组合,并不是机械、盲目的,而是在感情发展的纵向轴上的若干聚合点,只不过有时时空的顺序倒置一下罢了。

可以说,这种散文笔法完全打破了中国古典小说那种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和人物形象刻画的结构章法。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不重结构的完整,而重感情的一线贯穿。结构是文学作品形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小说中若无结构就不可思议,而结构的不完整似乎又是小说的一大缺憾。然而《沉沦》却不然,它并不因为没有错综复杂而又曲折多变的情节贯穿的结构而感到乏味、枯燥。

 4/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郁达夫  浅析  小说  沉沦  创作  浅析郁达夫小说《沉沦》  郁达夫小说创作有什么特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