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关系是:自媒体包含于新媒体,新媒体不一定都是自媒体。建设全媒体的时代意义,在于一个“融”字,即媒体融合。“全媒体”的提法,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现的,至今已有20年。统媒体和自媒体,不是两种媒体样式,而是两种媒体生态。

全媒体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全媒体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建设全媒体的时代意义,在于一个“融”字,即媒体融合。下面简要说明一下。一、媒体融合是现代社会的必然。在传统社会,一个媒体单位只要做好一种媒体就能实现较好发展了,因此,出现了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杂志社、电影制片厂、出版社。它们功能单位,各自为战。而现代社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密切而多元,社会各系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更加密切,因此,不同类型的媒体之间竞争与合作的需求也同样产生,并且越来越强烈,于是,建设全媒体,扩大媒体规模,增加媒体功能,建设全媒体成为必然趋势。

二、数据技术推动媒体深度媒体融合。“全媒体”的提法,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现的,至今已有20年。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全媒体开始在我国出现。媒体单位借用互联网和门户网站,发展不同形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看上去像全媒体,而实际上是各种形态相互孤立的。在所谓全媒体单位的内部,原先办报纸的人还继续办报纸,做电视的人还继续做电视,没有实现融合,表面看媒体规模大了,内里仍然是各自分割的一个个小块块,整体实力并没有多大的增强。

如今,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媒体单位便在原有基础上建设数据平台,进行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的重构、再造,构建“资源融通、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荣”新机制,使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一体化,人员和管理一体化,以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三、社会纷繁复杂化需要全媒体站在今天的这个时代,看传统社会,我们就会发展,社会的发展是越来越复杂,经济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事物之间的联系更加纷繁复杂。

对于一个新闻事实的报道而言,文字报道缺乏视觉感,图片报道只有瞬间视觉,音频报道一瞬即逝,视频报道难以产生深度。如果一家报社,仍然仅仅依靠文字和图片,就会很快被时代的大潮冲垮。四、受众需求更高更多样。以受众的接受方式为例,目前,受众已经基本形成了以视觉化、移动化、碎片化为主,且文字、图片为辅,看电视、读报纸为辅的阅读习惯,媒体单位如果不顺应这种需求,必然很快失去受众,失去市场。

自媒体与全媒体有什么区别?

全媒体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关于你这个问题,我罗列一下几点,希望对你有帮助!1、老媒体就是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甚至传统的互联网平台;2、新媒体是突破了传统的渠道,面向新的消费者接收信息途径的媒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是包含自媒体在内的。3、自媒体:简单来讲,自己就是个品牌,自媒体宣扬小众,崇尚自由;如微信微博百度贴吧豆瓣知乎等等;4、媒体平台:权威机构认真的媒体平台。

自媒体简单来说就是用户用以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载体。包括微博,微信,博客这些都是自媒体。他的特点是用户私人的发声平台。 那如果用户去运营个人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或者头条号,这也是他们运营自媒体的行为。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可以认为是除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外的媒体。也就是说微博,微信,博客,头条号,百度百家这些又都属于新媒体。

他们的关系是:自媒体包含于新媒体,新媒体不一定都是自媒体。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新媒体中的运营者包括了从个人,团队到企业等不同身份。一般来说,组织或企业运营的新媒体就不是自媒体啦。统媒体和自媒体,不是两种媒体样式,而是两种媒体生态。传统媒体是 “内容——渠道”之间的二元博弈;自媒体是 “魅力人格体——运营平台 ” 之间的二元博弈。

推动这种转型的动力在于:媒体作为信息渠道的价值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不断贬值。传统媒体的价值枢纽是内容,自媒体的价值枢纽是人格魅力;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在于受众规模的扩张,自媒体的影响力在于应用场景的契合;传统媒体是大众社会的共生物,自媒体是未来互联网社会的共生物。但是,二者的关系并不对立。自媒体一般不排斥对传统媒体的运用。


文章TAG:论文  名叫  媒体  论文全名叫什么  什么是全媒体  论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