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形容人的某一种行为或心理状态也可以用比喻来变得生动形象,比喻可以把人的行为或心理状态处于什么程度很具体的表现出来,让读者有充分的联想想象空间,也使作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例如:再如,写“他听到自己语文仅仅考了70分时,他心里难受极了。”“难受”这个心理状态抽象的、不可感,加入修辞后句子可以这样写——终于老师念到自己的名字了,“李晓然,70”,老师的声音就像睛天打了个霹雳,震得他的头“嗡嗡”直响,他艰难的咽了口唾沫,像鱼刺卡在喉咙里,像一团棉花塞在胸腔中,那口气上不来下不去,心憋闷得像要炸裂一样难受。

——如果不用修辞我们无法感受到他难受的程度,而借用比喻、夸张等修辞,往往可以使此情感状态形象可感起来,也容易引起共鸣。3、在描写景物时,要想把景物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鲜明往往也离不开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例如,小学生常写的秋景,要想把秋的景物的色彩、形态生动形象鲜明的展现在人物眼前,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连用,多角度描摹是写作必备技能。

二、排比、引用、对比修辞在增加文章气势、彰显作者高超语言运用表达能力,表现文章饱满的情感和鲜明的形象上有独到之处。往往用于文章的开头、结尾或中间段落中起点题、扣题、升华主题或突出人物思想情感的作用。例如:同时,对比的修辞手法,也是写作常用的手法之一,例如写《秋天真好》的开头或结尾都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升华主题:“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它虽然没有春天的生机勃勃;没有夏天的枝繁叶茂;没有冬天的白雪飞扬,但它是个丰收的季节性!果园中、农田中、森林中、校园中到处都有它的影子。

”再如写《我的爸爸》:“我爱我的爸爸,虽然他没有骄人的财富,但他却给了我最宝贵的真情;我爱我的爸爸,虽然他傲人的事业,但他却给我认真负责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另外,排比还可以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一种强烈的气势,因此在文章表达强烈的情感时往往也会用排比增强气势。例如:“此时此刻他那个开心啊,像喝了蜜汁;像鸟儿展翅自由自在的飞翔在空中;像身体轻盈地跳一首华尔兹……真是甜蜜又畅快!”对比在突出某一人、物的特点上有独到的作用。

可以是同一人、物前后不同的行为心理变化上的对比,例如鲁迅的《祥林嫂》利用和“我”三次见面其行为、神态上的不同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物心理和命运的变化。也可以是不同人、物间的对比,例如许地光的《落花生》在突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时将花生的果实和挂在枝头炫耀的桃子、苹果等果实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高贵的品质。

总之,在作文中运用修辞是最重要的写作能力之一,只有熟练运用起来,才能使文章焕发华彩,有独到的表现力,可以随时随地扮靓你的文章。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听了小徐老师的解析,是不是也跃跃欲试了呢,作文就要树立每一句话都是独特的创造的理念,快运用修辞来创造你的华美篇章吧!以上由指尖教育帝国原创,禁止抄袭。小徐老师期待大家的关注,带你学好语文写好作文。

学语文修辞手法能锦上添花,道理都懂,但如何才能提高修辞水平呢?

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修辞当中的情感你懂了吗?[机智]学语文修辞手法能锦上添花,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是修辞不仅仅是语言当中的修辞,不仅仅是技巧和手法的应用。如果把修辞仅仅当做技巧和手法的应用,那就把修辞狭隘化了,这是为了表达而表达。如果为了表达而表达,当然也就不够提高自己的修辞水平,这就有点儿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了。

[呲牙][呲牙]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修辞水平呢?[玫瑰]首先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表达的内容。表达的内容如果没有情感的注入,那有时修辞手法就显得牵强附会,干瘪生硬。比如说朱自清先生的《春》一开头就这样写道:盼望着,盼望着。这两个反复的运用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渴望与盼望之情,读者读到这两个盼望着的时候,也自觉不自觉地有了对春天的盼望之情。

二是多在实践当中揣摩应用。同样一段内容,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修辞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自己不妨在使用时从多个角度设计一下,看看这句话,比喻好不好,如果比喻不好,那拟人好不好?语文的修辞手法要学到位,运用的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一定要在语言的实践当中多揣摩,多比较。三是要在阅读过程当中,尽量多学习,多体会,看看这些句子的修辞为什么用的好,如果能真正体会了,就会在自己的实践运用当中掌握一些方法,对自己觉得修辞用的好的也可以多借鉴,多模仿。

四是要注意多学习一些修辞知识。虽然提高修辞水平是一种能力的要求,但也要掌握相应的修辞知识。掌握的这些修辞知识要尽量深刻理解,并在自己的实践当中注意提高自觉运用意识。如果不能把修辞知识和运用结合起来,那修辞知识还是修辞知识,并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修辞水平。总之,提高自己的修辞水平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只有在运用当中学会运用,在游泳当中学会游泳,才能真正提高修辞运用的能力。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修辞手法  小学  教案  小学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小学怎么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