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类比思维、辩证思维对于我们认识人类社会有极大帮助,但对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几乎帮助不大。盲目夸大传统思维方式的好处是不对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传统的中庸之道价值观。中庸之道是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处世之道。“中庸”的意思是指“用中”,庸就是中,“中是可以长久实行的典法”,意思就是“执其中”,不偏不倚,不走极端。

不是我们常人所理解的遇事不分是非曲直充当和事佬。可见,中庸之道对于我们为人处世确实有着极大帮助,对维护社会和谐、保持人的平常心态,克服人类社会普遍常有的急躁心态、极端思想功不可没,我们需要好好继承。五、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有好的方面与坏的方面。坏的方面主要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三纲五常”中极端不平等以及愚昧无知伦理思想观念。

例如关于孝道,子女对父母孝顺是完全正确的,但古代将这一伦理规范发展到了极端愚昧不合理的地步。据古书中记载:唐朝时期,安徽寿州安丰县的官员李兴的父亲患了重病。李兴就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来,假装是别人所赠,送给父亲当作药物食用。可是当肉送到时,他的父亲已经病得不能进食,第二天就去世了。后来,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为李兴专门写了篇《孝门铭》加以无限歌颂礼赞。

为什么会用人肉治疗父亲的病呢?只因唐代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中说过人肉可以治疗人的疾病。可见这种愚昧无知已经上升到了伦理规范,实当坚决抛弃。但传统的伦理道德中不少是我们要坚决继承发扬光大的。如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有信等等伦理规范,虽然这些规范是古人提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我们未必都做得到,但是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只是我们当今在继承发扬过程中赋予他们新的时代内容而已,不存在这些规范本身就是错误的这一说法。

传统文化还有许多类型,如语言文字文化等,这里就不一 一列举了。之所以对传统文化认同多,认知少,是因为不少人想当然认为自己身为中国人又处在中国文化的氛围熏陶中,当然知晓传统文化,这就不对了。其实,我们现今的中国文化,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对传统文化的摒弃,而且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甚至国际形势的变化,过去被我们抛弃的传统文化有可能重新挖掘出来被人继承发扬,但也有现今继承并流行的传统文化在将来可能被摒弃。

同时也必须指出,即使是现今我们继承的传统文化,也不要认为就是过去传统文化的简单翻版,他实际上已经加进去了当代中国人的选择,不存在纯而又纯的所谓传统文化。以汉字为例,现今的汉字是对殷商甲骨文的继承,但又是历经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与行书等九种字体的演化发展与不断简化才成为现今的字体形态。至于汉字随着时代变迁所承载的表达内容的变化,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一些仁人志士出于变法图强,改变中国面貌的目的,大量的翻译西方科技与人文社会著作,但发现用古代的汉语(文言文)根本无法翻译,历经白话文替代古汉语、加之借鉴日本文字的转译,才解决了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文化这一难题。现在又到了历史的转折关头,随着东西方力量的此起彼伏,中国力量的壮大与话语权的增加,不少“民族主义者”心中“爱国”热情增加,在继承传统文化口号下,又开始滋长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思想,给人一种清朝乾隆皇帝要晋见的英国使者马嘎尔尼必须下跪才能给予见面机会的高高在上感觉,这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大为不利的。

且不说现今世界大家的吃穿用等物质文明均是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的结果,就是现今的文学艺术,哪一项还不是西方仍占主流?!在现今世界深度融合到了互相不能离开高度国际化的情况下,我们要做的不是将西方文化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踢出去(也踢不出去),而是要在继承发扬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取世界上一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从而形成新的伟大中国文化,为人类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认知  英语  文化  认知用英语怎么说  对相应文化的认知  英语怎么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