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仍然有千万个喜欢贾平凹小说的人。贾平凹的那些小说,读者和评论家肯定的多,否定的少。乡土小说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是上世纪20年代的一批寓居大城市的作家,以其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用带有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贾平凹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纵观一百年多的诺贝尔文学奖史,仅仅在2012年由莫言先生为中国文坛填补了这项尴尬的空白。中国作家屡屡跟所谓的世界文学接不上轨,作品始终无法成为瑞典皇家学院评委眼中的宠儿,无法用文学向世界传达中国的文化实力和自信,这跟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实在不符。莫言之前,中国作家里,被诺奖提名的为数不少。被诺奖关注的第一位中国作家是鲁迅先生。

当年诺奖评委们托人找到鲁迅先生,向先生抛来橄榄枝,但鲁迅先生认为自己的文学水平还没有达到诺奖高度,不配这个奖项,评委只好打道回府;老舍先生最有望为中国摘得诺奖,当年评委们已经初步决定授予老舍先生为1968年的诺奖得主,准备向外公布消息时,然而,老舍却已于数月前去世(受迫害而跳湖自杀),按照规定,诺奖不能颁发给亡人,因此,我们失去了获得诺奖的最好机会。

最终,当年的诺奖授予了同是亚洲人的川端康成;80年代末,沈从文先生也被诺委会屡屡提名,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不了了之。诗人北岛已被诺奖提名了好多次,也算近二十年来入围诺奖的常客了,但他每次总感觉欠一些火候,每次都逃脱不了被落选的命运。与北岛命运相同的法国籍捷克作家昆德拉,恐怕这辈子也难以获得诺奖了。但昆德拉的影响早已享誉世界,获不获奖意义都已经不大。

中国作家为什么如此难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鄙人之见,有三个主要原因。其一,文化隔阂问题。诺贝尔文学奖毕竟是西方人设置的奖项,它的评选规则必然带有西方意识形态下的标准。西方人信仰基督教,中国人从小接受儒释道文化的熏陶。两种文化理念截然不同,必然造就不同的价值观。文学作为传递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让不同理念的人通过文学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文化,显然太难。

让西方人来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就像要我们用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方式去解读西方文化,文化上的隔阂会把许多约定俗成的东西消解和抹杀掉。印度、日本、土耳其等国家的作家获得诺奖比中国早,或者比中国人数多,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西化程度较高,他们和西方人在文化理念上接近,沟通起来会更容易一些,他们获奖比中国人更有优势。

 1/6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莫言的乡土小说主要有  贾平凹的乡土小说主要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