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你知道多少?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最好呢?

什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一般情况下,做父母的,要经常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把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表现好,要及时予以表扬;表现不好,问清楚是什么原因,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激励的也要激励。在过去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是鼓励老师进行家访的,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的职业、经济状况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等等,便于在校期间有针对性的辅导孩子,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学习上面,以确保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更为便捷了,传统的家访基本上没有老师去做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业余时间也很紧张,有自己家庭的很多事情需要处理。而作为家长,可以通过微信、QQ进行私下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家里与在学校的相关表现,及时通报孩子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这样便于家校及时交流,共同抓好孩子的学习。

当然一天下来,教师在学校里面,因为上课、批改作业、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可以说时间也很紧张,精力也很有限,下班以后还有家庭的很多事情需要处理。说联系每一个家长,不大可能,这就需要家长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一般都会主动联系老师,但也有很多家长没有这种意识,总认为只要孩子在学校不出问题,就没有必要去联系老师,常常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家庭脱离了对孩子的监管,老师也可能忽略了与家庭的沟通,等到有些事情浮上水面时,发现就已经很晚了。

比如说,学生打游戏、学生与学生之间闹矛盾、学生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等等,这些只能通过平时的察言观色,才能发现,它是有一个时间过程的,一旦上浮到表面的时刻,就已经很严重了。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能够健康的成长,是非常幸运的,但常常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嗜好的影响,很容易走偏路,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帮助他纠正方向,对他是有益的,一旦发现它偏离方向很久了,再纠正过来要费很大的力气,花很大的精力,而且效果还不一定如意。

唐代颜真卿在《劝学》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宋代朱熹在《劝学诗 / 偶成》中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唐代孟郊在《劝学》中也说,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感知  校园  态势  态势感知是什么意思  感知校园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