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狙击手》反映了志愿军在上甘岭生死对决中的哪些经典战术?

大年初一,电影《狙击手》上映,观众们通过大银幕了解了69年前发生在朝鲜上甘岭上的生死对决。作为美军闻风丧胆的“狙击兵岭”“伤心岭”,上甘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如何凭借“冷枪冷炮”同拥有火力和技术兵器绝对优势的美军作战?来源/电影《狙击手》预告片片段我们都是神枪手在各种军事类影视作品和游戏的渲染下,很多人已经把“狙击手”视为可以四两拨千斤的战场超人。

但从军事历史、尤其是军语角度,“狙击手”这个词在我军中叫开其实是近些年的事。《狙击手》上映后,也有专家提出,当年志愿军中其实没有“狙击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在我军传统中,精确射击算得上人民军队与生俱来的本领。作为一支长期依靠战场缴获补充武器和弹药的军队,人民军队自创建之初就强调节省弹药,在战场上集中拥有出色射击技术的优秀射手,对敌方指挥员、机枪射手等高价值目标进行狙击,一直是我军的拿手好戏。

只不过,对这些优秀射手,我军通常称之为“神枪手”或“特等射手”。影视剧中神枪手。来源/电影《铁道飞虎》片段1937年底,贺绿汀同志在山西创作《游击队歌》时,开篇便描写游击队员都是“神枪手”:“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仇敌”的歌声,传遍了各个根据地。1939年开始,在敌后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武装等,纷纷开展群众性射击训练和普及运动,例如沂蒙山区以民兵射击大赛冠军金维三命名了“金维三射击运动”,为根据地培养了近千名神枪手。

解放战争时期,鲁中军区紧急下令调抗日战争时期闻名鲁中、鲁南地区的民兵英雄高云成和金维三到军区,建立了日后威震山东的“高金飞行爆炸射击神枪大队”。新华社曾以《鲁中人民展开破袭有力配合主力作战”》为题报道高金大队事迹:“蒋军大举向鲁中作重点进攻之前后,沂(水)蒙(阴)、泰山山区广大民兵游击队,利用破袭爆炸射击围困相结合的游击战争,保田保家予野战军以有力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维三于1951年参加了山东军区英模大会,荣获“山东民兵英雄神枪手”称号。同时,在我军军语中,神枪手或者说特等射手,也强调不借助瞄准镜等设备,更多依赖日常技术、战术训练中培养出来的肌肉记忆等。新中国后,我军还曾开展过以培养“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为目标的“三手运动”。大批培养使用机械瞄具在中近距离能够达到相当射击精度的特等射手,既可以大量消灭敌人,又符合80年代前我国工业发展水平,毕竟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是1953年12月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订后才出炉的。

 6/9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上甘岭  电影  观后感  感想  看了上甘岭的电影后有什么感想  看上甘岭电影观后感5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