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走完神,突然从“梦中”惊醒,然后又沮丧的认为自己没救了。为什么孩子上课时,特别容易走神,但在玩游戏的时候却不会呢?我们从以下一些维度来探讨一下。1. 认知心理——大脑的本质是让人避免思考的。首先,上课的时候,大脑需要工作,也就是思考。然而大脑本质上是想让我们避免思考,上课需要大脑快速大量思考,如果课中需要思考的和需要接受的知识难度过大,那么大脑就会避免让自己思考,因而就不用承受学习的枯燥和痛苦。

大脑想永远待在舒适区,如果课堂上需要学生思考的任务有一定难度,且刚好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大脑还是很愿意尝试努力一下,并接受成功完成任务的快感和高峰体验。如果玩游戏也需要大量思考,且难度总是超过孩子本身能力之外,那么,玩和上课都会让孩子经常走神,且难以控制。其次,学生上课经常走神,也会因为感觉英语学科学习难度很大有关。

学生的学习能力欠缺,也就是学生对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和传授的信息无法理解,无法从长期记忆中任意提取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并无法将这些信息在工作记忆中进行加工。这类学生是“嘴比肚子优秀——肚子小,吃太撑了,但胃没跟上。”第三,学生上课经常走神,也与学生感觉课堂上所教授课程的难度特别低有关。当老师讲的新授内容,学生都掌握,学生极容易感受到课程无意义,于是会陷入间歇性的“隐形失学”的状态,这类学生是典型的“吃不饱”类型。

2. 小学生的思维是具象的,极易发散的,且自控能力较弱。首先,小学生普遍来说,自控能力都较弱,一般专注力能维持的时间在15-30分钟时间。再加上他们还处于先天爱玩耍的阶段,在面对知识比较抽象的课程中,就很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并产生思想意识偏离的现象。于是我们很容易发现学生东张西望,且偷摸着桌子里的某个小玩意儿,这种现象在课堂上非常普遍。

其次,小学生的思维是具象的,且极容易发散。当课堂中某个新奇的事物出现,就很容引发他们的联想,将他们的“魂儿”轻易勾走。即使是在班级管理非常严格的课堂上,很多孩子也会表现出“认真假学习”的状态,于是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学生会端坐在课桌前,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的看着老师,似乎在很认真的听讲,其实他们的脑子已经放飞自我且天马行空的遨游在白日梦的世界里。

3. 学习任务量大,强度高,导致学生过度心理疲劳。现在学生学习的竞争压力很大,很多孩子都在熬夜式做作业,而且学生学习的强度也非常高,甚至超出他们的身心素质能承受的范围。再加上很多孩子还各种补习班一条龙式的服务,可想而知,日复一日,学生是很容易产生过度心理疲劳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孩子上课其实是没有多少兴趣可言的,因此上课走神也很容易成为一种常态。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走神  学生上课  缺什么  上课  学习  学生上课走神缺什么  孩子上课走神学习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