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如何做好人际交往和工作沟通?

人际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应用,浅谈人际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刚入职场的新人经历的第一重考验就是经营人际关系,要想即做好自己,又能左右逢源,打造积极的人际关系,就要多学习一点沟通的技巧。在这里我推荐一本书《沟通的艺术》,它凭借新颖的观点、精心的编排、风趣的文字,出版后很快就收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连续再版12次,畅销30多年。《沟通的艺术》被公认为大学生接触人际关系课程的最佳读本,当然也是大学生走向职场建立人际关系的必备读物。

全书由三部分构成: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也就是从沟通的三个维度—沟通者、沟通方法和亲密关系—出发。看入人里,主要讲述沟通对沟通者产生的影响;看出人外,主要介绍了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在沟通中的作用,强调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介绍了各种亲密关系中的独特沟通方式,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冲突。而穿插在全书的另一条主线是沟通的三大要素:听、想、说。

只要简略的回想一下我们身边的沟通高手,就可以发现,他们都能做到认真的倾听,全面的理解,准确的表达。这也是《沟通的艺术》这本书想要教给读者的最实用的方法。1.认真倾听阿德勒认为,在沟通的过程中,听和说几乎一样重要,然而听和倾听是两个概念。从两种行为发生的过程来看:听是声波震动耳膜,刺激听觉神经把信号传送给大脑,是一个生理过程;而倾听需要大脑对电化学脉冲还原为声音,对接收到的信息进一步加工诠释,这是一个心理过程。

二者相当于进阶关系,处理信息的层次不一样,产生的结果当然也不一样。倾听的过程包括听到、专注、理解、回应、记忆,每一个步骤都会有干扰存在,最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无效倾听,人为的给沟通设置了障碍。阿德勒对于如何进行有效倾听,给出了几条切实可行的操作技巧:少说话摆脱注意力分散不要过早评断寻找关键意思比如说,当对方在讲话时,你不需要说话,只要提供两只耳朵仔细的听;躲开手机电视、广播等可能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干扰,始终关注对方的表达;忍住自己想要打断对方的冲动,把话听完,避免自己的刻板影响和偏见歪曲对方的意思;如果对方表述混乱,你可以思考一下对方说话的关键重点,以便于自己的理解。

有效倾听是我们能够做出正确回应的前提,只有确保大家都能理解彼此,才不会出现“对牛弹琴”“鸡同鸭讲”的尴尬局面。其实,生活中很多沟通的困境都是由误解产生的,只有先解决了“听”的问题,后面的沟通才有意义。2.全面理解通过倾听,我们从对方那里获取了有用的信息,那么下一步就要在大脑中对信息展开分析、整理、辨认,最终进行诠释。

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扭曲、误解,阿德勒指出了影响理解的几个因素:自利的偏误,即在解释信息时,我们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解释。入为主,即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对信息作出解释。以己度人,即认为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一样自我应验语言,即向我们期待的方向进行解释最明显的最有力,即我们的解释会被显而易见的因素所影响这些阻碍大多都是由我们的知觉习惯所产生,为了避免让这些错觉和倾向影响沟通的进行,阿德勒提供了一个“知觉核检”的小技巧,帮助我们用几句话的组合廓清信息,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

知觉核检包括三个要素,首先进行行为描述,然后列出你对于这种行为的两种诠释,最后请求对方进行澄清。这是一个行为拆解的过程,目的是排除主观判断,诱导对方给出合理的解释。比如说,对于女朋友没来由的生气,你可以这样说:刚刚我和你说话,你一直不理我,躲着我(行为),你是在生我的气么?(第一种诠释)还是今天发生了什么不顺心的事?(第二种诠释)可以告诉我你在想什么吗?(请求澄清)在这样的情境下,对方即使真的在生气,也会因为你认真的询问和关切而放下戒备。

有的时候我们生气是因为认为对方理所应当理解我们的意思,对方不理解那肯定是他的能力有问题,或者抱有偏见。通过知觉核检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只要稍稍改变表述的方法就能让互相理解变得更直接、更有效率。我们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方法。3.慎重表达如何准确表达是很多人的死穴。比如说当面对夸赞时,从前我们说“不敢不敢”现在提倡说“谢谢”,说完谢谢再说什么呢?很多人就卡壳了。

再比如说面对批评和反对,很多人会气得涨红了脸却一句话也说不出,等回家后却想起千万句反驳的话来,恨恨的想“要是当时这样说回去就好了”。阿德勒也关注到了人们在表达上的障碍,尤其在面对冲突时,如何表达才能化解冲突,甚至达到双赢的局面。首先,在表达之前要营造一个积极的沟通氛围,有利于稳定沟通者的情绪,其中的关键就是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攻击观点,而不是攻击对方的人格。

当你回到宿舍,看到满地的垃圾灰尘,而应该轮值打扫的室友却满不在乎的玩手机游戏,你也许会气得涨红了脸,大声指责:“你怎么这么懒!”(人格攻击)。面对指责,室友立即本能的给出放卫性回答,推卸责任甚至反咬一口。这样的沟通就不可避免的向负面螺旋的方向发展,最后造成破坏性的结果,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或者你可以努力压制住内心的怒火,打个招呼(营造积极氛围),然后说:“今天轮到你值日了,可是你好像还没有开始打扫,宿舍实在太乱了,你可以先打扫一下吗?”这样的表述首先将问题澄清,其次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最后要求行动。

一个建设性的表达,能够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并作出改变,问题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也不会损害人际关系,正是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其次,在冲突中沟通者需要清晰的描述问题和需求,传达完整的信息。心里学家约翰·高德曼总结出在冲突中绝对会引发破坏性的后果的“末日四骑士”:批评对方,尤其是对人格的攻击;防卫自己,推卸责任;表现出蔑视和贬低;回避问题,撤出交流。

在冲突中经常出现以上一种或者几种回应的话,很容易就会让沟通急转直下,变成破坏性的进攻螺旋。面对这种情况,阿德勒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他创造了一种沟通句式,通过四个要素的协调应用,将沟通变得更有建设性。这四要素分别是:描述行为,产生的结果,自己的想法以及感觉。当你想抱怨老公应酬太多妨碍了夫妻关系,你可以这样说:“老公,最近你的应酬特别多,已经连续4天没有在家吃饭了(描述行为),我只好一个人在家等你(产生结果),我觉得这样下去,我们俩的交流会越来越少,感情也会越来越淡(自己的想法),我感觉很孤单(感觉)。

“完整的表达问题和需求,可以帮助对方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烦恼,相当于一种自我表露。它的好处是引发了对方的自我表露,有助于维持和建立积极的沟通关系,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虽然上面的例子没有说到职场,但是类似的情况和解决方法也可以应用到职场。《沟通的艺术》告诉读者一种提高沟通技巧的方法。如果他们能认真倾听,充分理解,认真表达,即使是职场新人也能成为沟通高手,创造更多价值。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