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数学,建议用题海战术吗?

一听到“题海”这个词,心理不免有点恐惧。小学生学数学,更多应该是深层次地理解题目所代表的模型,然后举一反三地套用过去。只有这样,孩子的解题能力才会越来越强!当然,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理解力,但还是不熟练的部分,充分地练习能够达到巩固的效果。但是对于没有理解的部分,强行大量的用“题海”来练习,可能效果就不会特别理想。

这是今天我收到的一个小学3年级的孩子的测试题,我们就此来简单分析一下出错的原因。第一题:倍数理解不够充分,看到倍就用乘法,说明孩子只是简单的记住了一个大概,但是没有理解透彻。如果说,桃子有2个,苹果是桃子的3倍,那么我们需要用乘法:苹果的个数:2*3=6(个)但是反过来,则需要用除法。回到上面的题目:一个数的8倍是56,求这个数?如何理解呢?一个数的8倍,其实就是有8个这样的数,加起来是56.或者说,8个几会等于56?很明显是7.所以这道题需要用除法。

第二题:比204的9倍多104的数字是多少?我们将此题分拆,先求出204的9倍,用乘法,孩子也算对了。那么下一步就是理解,比这个它还要多104的数字,应该是加法还是减法?显然是加法。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模型来理解,比7多5的数字是多少?用这样的模型帮助孩子理解。第三题:方法正确,但是忘记退位了,所以导致最后结果出错。

我们在分析孩子的试题时,有几个注意点:1、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理解出错,那么可以试着用一些小的数字来理解试试。或者是使用画图法帮助孩子理解。又或者是把题目翻译成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试试。如果是计算出错,那么得分析是经常出错还是极少量的计算出错?如果是经常出错,那么就得先巩固计算。从算法规则开始,然后规范孩子的做题习惯。

小学阶段适不适合给孩子题海战术?

其实比起“适不适合”,我更加关注的是大家对题海战术是怎样的一种认识——怎么做才算是题海战术,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题海战术!这是因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样多的学习内容——就比如说“作业”这个东西吧,有些人可以早早就做完了而且还能进行一些额外的拓展练习、预复习等等,而有的则拖拉到很晚都没能写完。那么我们是有理由相信:对于后者即便你再给他一些题目去做,他一样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在讨论“题海战术”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确认一个先决条件——这个孩子他是有能力进行刷题练习的!然后我们才能去讨论到底怎样的“刷题”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事实上我相信大多数家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每年都有孩子可能连做都没做的教辅资料放在家里落灰……刷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认为在学习上想要得到一个好成绩,除了几个天赋奇高的之外,剩下的绝绝绝多数人都是需要进行这个环节的训练的。

所谓的“举一反三”、“多总结”等等其实道理是说得通的,但是现实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根本行不通的!那些真正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学生,而更多的学生实际上是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辅助他们进行记忆和理解以及灵活运用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要太过想当然——把那些教育天才的方式拿到生活中来教育我们这些普通人,这么做只会坑了更多的孩子。

话句话说那就是明知道大量刷题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他们消化吸收、提高成绩的必须过程,是不可以逃避的。反对题海战术不是反对做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前提!现实中总有些人喜欢把问题极端化,比如为了否定“题海战术”,就会不顾事实而人为的把负面表现夸大,却无视其积极的一面!这就让很多不明就里的人误认为“多做题”就是“题海战术”、“多做题”会害了孩子……实际上反对“题海战术”反对的并不是“做题”的本身,而是反对一味的只做题而不总结、反对一味的做一些低质量的重复练习的题!举一个例子:在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上学的时候学校会发一本配套的教辅,而很多地方老师也会建议再购买一套教辅,如果有心的家长就会发现这两套教辅的难度属于比较偏低的,且往往是以侧重课内学习、巩固课内学习为主的。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题海战术  行测  复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