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体系

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必须做一个“不越界”的父母,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独立自主的空间,父母的角色只是时时地引导建议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想法,或是取代孩子的想法,更不是完全包办代替孩子!现在发现很多父母都是“掌控型”的,孩子是“绝对服从型”的,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从来不会自己做决定,从来不会有自己的想法,这种关系表面上看起来孩子很听话,实际上在父母的掌控下,孩子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更谈不上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放手就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法宝,让孩子自己去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孩子独立性。如果父母不懂得放手,父母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时间一长,孩子就不知不觉地什么都不想了,反正有想法也没有人听,反正有想法也会被无视!最后孩子就成了遇事怕事,遇事无主见的人了。如果你养大一个这样听话的孩子,是不是最大的悲哀呢?所以父母要懂得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适当引导,这样孩子才能在自主的过程中获得独立的能力。

切记千万不能包办代替!正如纪伯伦说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只是借助你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世界有着天生的探索欲。父母如果不懂得适时放手,孩子就犹如断掉了飞翔的翅膀,让他们如何去探索世界?反之亦然,如果父母懂得适时放手,孩子才能学着飞起来,也能飞得更好更高。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体系?

现在的一些小孩子依赖性越来越强,如何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你好,我是心理学专业,我来回答。自尊可以说是我们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一、平等的视角。心理学有个说法很巧妙,当我们试着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请你蹲下来,给孩子一个平视你的角度。因为,孩子们看到的世界与我们成年人的世界有所不同。如果你蹲下来的话,就明白了。因此孩子的自尊首先考虑能否得到我们的平等对待。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尤其是在十二岁大脑前额叶完善之后,注重孩子的辩证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当孩子可以独立的进行自我规划,并自我负责的时候也就打好了自尊的基础。二、正确对待孩子的犯错。我们总是在孩子表现不佳,不符合预期的时候,给予批评。希望通过批评矫正孩子的行为。但这样的作用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会愈发减小,甚至加速了孩子的叛逆心理。正确的做法是,犯错不可怕,甚至犯错也是一次机会。通过对错误的认知,家长配合孩子,哪怕有多次犯错,但确保每次都会有所进步。

尽量避免责骂,适当适时的给予一定的鼓励。三、心理学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社会期望,包括了父母期望,教师期望。它是指孩子们会朝着我们期望他发展的方向变化。换言之,如果我们眼中的孩子聪明好学时,孩子往往可以做的很好。四、对于孩子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去观察这个世界,面对一些问题和争议,进行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认为的答案,巧妙的引导,辅助孩子实现自尊的建立。

现在的一些小孩子依赖性越来越强,如何培养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尊体系

很多父母常常会说,自己的孩子依赖性太强。其实孩子依赖性强是一种正常表现。一般来说孩子在6个月到2岁之间对养育者会有着明显的依恋行为,在这个期间如果孩子见不到养育者会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因为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对我们产生了依恋情感。而依恋情感对孩子心理的发展很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

那对于依赖性强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呢?年龄阶段(1)7个月到2岁7个月到2岁这个阶段,是建立孩子安全感与归属感的关键期。随着孩子逐渐的成长,可以带孩子多接触一些养育者以外的人,让孩子学着适应有更多人的环境。(2)与同伴交往孩子在1岁左右时会开始尝试与同伴一起游戏,这时父母可以给予孩子鼓励,帮助孩子学会与小伙伴一同玩耍,如相互分享玩具。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3)合作能力孩子在两岁以后会逐渐体验到相互合作,这也是孩子成长阶段中的重要的转折点。平稳过渡,会为孩子学会分享,情感交流,以及共情能力打下基础。引导方面(1)自信心依赖心理强的孩子常常会缺乏自信,所以父母可以观察孩子是否会有以下这些情况。

比如我经常说我不行,我做不到,我害怕,我对自己的声音没有信心,我喜欢低着头走路。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情况,说明孩子对自己不够自信。在生活中,父母可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认可,多给孩子尝试和体验的机会。逐步培养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帮助孩子不过度依赖。(2)让孩子量力而行。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家长可以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穿鞋,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