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谋划开学工作、教师节庆祝准备工作、排练教师节节目、开展暑假志愿者活动、家庭体育锻炼活动等;寒假进行教师考核、谋划新学期各种工作、外加寒暑假中层管理人员值班。总之,隔三差五就得到学校去,甚至活儿来了,一连几天就没有空闲,天天到学校去,领导动动嘴,我们跑断腿,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这么辛苦,能够获得相应的补偿,那中层也是不错的选择,可现在,事实并非如此。

随着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单位不允许发补贴,中层加班没有加班费,晚上和节假日值班没有补助费;职称指标、教师评定都要求向一线教学人员倾斜得兼任班主任,中层在这个方面不占优势;另外由于管理工作占据了一定精力,做课题,讲公开课,参加各种比赛的投入比不上专心教学的教师,获取荣誉的势力自然就弱,再加上我们县各个学校职称指标的分配,完全是按照评定制度打分,靠业绩说话,从事中层时间越长的人越处于劣势。

想找校长说说情,校长也不敢给你办,因为指标好几年才给一个,美其名曰:退二补一(同一年学校退休两个老教师才给一个相应的职称指标)哪会那么巧,正好有两个一起退休呢,所以僧多肉少,老师们都盯着呢。偶尔得一两个工作先进证书,那可都是拿血汗换来的,比整几个课难多了。加上年底绩效考核,中层一般都处于劣势,领的绩效工资也没有大部分老师多,我的切身体会就是没有干中层之前,我一年下来获得的各种证书比干了中层之后要多的多,绩效工资也比干了中层之后要多的多,现在反而少了,找谁说理去?憋屈死了!当然,做中层确实锻炼人,配合,组织,调控,几年下来,个人综合能力突飞猛进,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为什么感觉现在中层干部很多人不愿意干了?

为什么感觉现在中层干部很多人不愿意干了

我们这有的单位也出现了这种现象,县里各局的中层,其实就是各科室的负责人,也就是股级的干部,近几年中层没有多少人想干,但是观察发现,也不是全是这种情况,有的科室还是有许多人想干的。有的强权局的股级干部,还是很多人想干。不想干的,都是一些没有什么的科室,或是出力不讨好的科室。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现象。人之常情,人性使然。

近几年问责压力较大,有些时候事干的多,犯错误的概率就大,出了错受批评处分,工作压力增大了。现在许多佛系、躺平的工作人员也多了,有时人员不好管理,地方上班的人员都是在家门口上班,不象部队人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关系不复杂,在家门口上班也给工作管理上带来很多的问题。许多活都是科室负责人多干,说的不好听些,负责人就是个带头干活的大头兵。

导致不想干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作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干多干少一个样,有时干活的还不如不干的,人都是有攀比心理,时间长了也就“看开了”。尤其是县以下的工作人员,职务升也升不动,工资福利也不多发,工作积极性从哪里来,只靠觉悟、情怀,权利使压恐怕没有多大的效果。人员管理正规严格是好事,但是工作用人的风气抓好,福利待遇搞好,让工作人员有盼头,工作积极性应该要好些。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中层干部?你有哪些学习心得?

作为过来人,也谈谈我自己的体会吧。一般来说,高层靠决策,中层靠策划,基层靠执行。高层的职责是要带好方向,做好决策,高层主要做战略方向的定位;中层要在既定方向上,做好战术的策划和分解落实,确保战略达成;基层员工主要依靠强大的执行力,做好上级交办的任务并及时汇报。从这个层面就不难理解一个优秀中层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过硬的业务专业能力按照企业的分工,中层干部一般都是某一个细分领域的从业者,比如制造经理、设计经理、财务经理、采购经理等等。

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按照企业的价值链分工从事某一个领域的管理工作。作为一个优秀的中层领导,必须对自己部门的管辖的业务有通盘的了解,能够对公司战略提出自己专业的判断和资源需求建议。如果对自己管辖的领域一知半解,是很难有效支撑企业战略的落地和执行。因此,良好的专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作为中层干部,很多时候涉及到跨部门的协作与沟通,这个在职场也是很多人比较忌讳的,也是觉得难度最大的一点,总觉得工作推动起来很困难,别的部门或者别的同时不配合。

任何一个公司都存在这种问题。作为中层,必须要有良好的组织策划和协调能力,要能够站在公司的立场,清晰明确的提出需要别人配合的事情,这里建议大家多学学项目管理的知识,对于自己组织协调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较好的总结沟通能力管理即是沟通,我们要通过别人来帮忙一起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如何有效传达,让你的领导或者让你的下属充分了解你的想法,从而更好的支持你的工作,良好的总结沟通能力非常重要。

这里说的总结沟通范围很广,包括书面的,邮件的,口头的,专题报告,汇报等,可以是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会沟通,很难成为一个好的中层。良好的大局系统意识作为干部,我们需要站在公司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思维不能太局限,只是关心自己部门的事情,要从公司或者更高的层面去思考,避免本位主义思想。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私下交流。

大领导心思难揣,中层貌合神离,推诿扯皮,身为底层该如何处理?

大领导是佛,中层是仙,底层乃怪。大领导心思难揣,那是当然,高处不胜寒也,大领导身处高位,所思所想都是神来之笔,虽然下面的人议论纷纷,终难揣摩出领导的意图。而中层领导,人口众多便众口难调,仰视上面的脸色,又得提防背后的冷枪暗箭,大家同处一室,难免有磨擦,于是你挤我踩貌合神离,仙家们各自施展法术斗来斗去,名利场中阴谋阳谋各展神通,除了职务其余无责,好大喜功,欺上瞒下,推诿扯皮乃拿手绝活。

如何做一个懂管理的中层?为什么有的人不懂管理就会累到死还不被认可?

谢邀!这个问题,本人认为,为你解答:如何做一个懂管理的中层(部门领导)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仅供参考:1、立足本质岗位、加强对有关管理知识的不断学习(素质理论教育、业务水平理论知识……)切实把握好从中的精神食粮……)2、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带好部门员工、通过会议行式、组织员工学习贯彻……同时做到以身作则、带领大家勤奋努力的工作,在工作中、总结经验、纠正不足(可以在原有部门责任制外、补充部门工作计划和措施)求进取……3、遇到实质性问题、不要主观,多听听部门员工的意见、把大家的正能量点争取过来、再作定局(以理服人、戒骄戒躁)众上所言,一个中层管理者、必须通过相关理论知识充实、在工作中真正落到实处(提高部门干群的精神素质、和业务能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部门的整绩上去了、你的管理也就成功了(什么问题迎刃而解)因此也不存在题主所言(为什么有的人不懂管理累到死、还不被认可的说法)当然这是个人的见解,如不当之处、请见谅!。

职场中层干部是两头受气,上面管,下面顶,相当难做,你有过切身体会吗,认同这种说法吗?

我虽没有切身体会,但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本博在职场摸爬滚打几十年,直至退休,亲眼看到一帮中层干部在上压下顶的艰难处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厂级领导在给新入职的大学生讲企业管理时曾经说道,由于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加上自动化仪器仪表投资过大,企业管理的工作还是靠人治。说通俗一点,一旦企业设备出现故障,或是工艺流程出现偏差,最终导致产品的质量下降,甚至出现批量性次品。

当追查原因时,一时又很难查清是人为还是设备因素,只有先找负责这一段工作的中层干部。中层干部也不服气,没有查清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或出次品的原因,为什么扣发我个人及单位的奖金?扣个人的还好说,一旦扣了全单位的奖金,下面的员工可是骂声一遍。厂级领导不管你中层干部怎么吆喝喊屈,还是按照制度,甚至是口喻该罚该扣一分钱不少。

原因是那个军官杀了人。我是上级,你是下级,所以下级必须听上级的。中层干部,一直和普通员工一起工作,对基层工作、设备操作、工艺流程了如指掌。尤其是员工反映的问题超出了他的职权范围,他向上的反映被无视,基层工人不理解,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所以我很理解这个说法。但是,作为一个中层干部,不患得患失,很难成为一个好人。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