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又上不去了咋办

您好,请问现在问题还可以稳定复现吗?清除浏览器缓存或者换个浏览器试试呢?也同样会出现这个问题吗?一般情况下关机重启即可。
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登录不了说是使用超过5次用户已停用怎么

今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又上不去了咋办

2,接种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何报告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属于报告范围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包括接到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48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附表1),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核实后立即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接种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何报告

3,泉来厨房净水器有什么好处

第一:净化水清澈透明,可以直接饮用 第二:纯物理过滤原理,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不含甲醛 第三.采用超滤膜为核心滤芯,过滤精度高达0.01微米,彻底滤除水中的细菌,以及铁锈,泥沙,胶体等有害物质,同时保留水中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第四:先进的一体化自动冲洗结构,可以自动排污,防止二次污染,滤芯使用寿命长达3年 第五:产水量大,水的利用率高,制水过程中无废水产生,不需加电加压,使用方便,成本低 第六: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联合研制,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两级国家权威机构检验合格,卫生安全,值得信赖.

泉来厨房净水器有什么好处

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上不去

1.检查网址;2.检查防火墙设置;3.ie设置,特别是弹出窗口限制;4.检查网速。
....从昨天到现在都上不了。。。。。。。。。。。。。。。。。救命啊
由于数据库服务器出现故障,导致系统压力大,目前正在抢修中,给大家带来不便敬请原谅。
是呀,我这儿也进不了。这种专业的直报网站,有时候是系统在升级,有时候也可能是网站受到攻击了。专业网站,投入少,安全等方面很难跟大型门户网站相比。
老是说服务器数据库出问题,难道就对付平时这些数据的录入就这么点技术?不见得就这个垃圾系统忙吧?其他的专业部门的系统可以比你们的更忙更复杂,你们的这垃圾系统每隔一天就连接不了,什么系统?一个国家连这么一个系统都搞不了,请这些技术人员回来就会吃、喝、玩、乐,基层的工作人员干生干死连工资都差点发不出来!
安徽阜阳 目前还是上不去。

5,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既往接种其他疫苗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禁止接种。已知对该疫苗所含成分包括辅料过敏者,禁止接种。其他禁忌症还包括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各种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接种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全程佩戴口罩,有序排队。接种完毕后,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2020年1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中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2020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保护效力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未来为全民免费提供。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1、既往接种其他疫苗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者,禁止接种。2、已知对该疫苗所含成分包括辅料(WIV04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病毒,辅料:氧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过敏者,或接种第一剂疫苗后发生严重副反应者,或出现任何神经系统反应者,禁止再次接种。3、其他禁忌症还包括: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各种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新冠疫苗的注意事项:1、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好好休息,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生理状态,最好不要空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建议穿方便穿脱的宽松衣服;按组织接种人员通知携带身份证、手机等物品,佩戴好口罩前往。2、全程佩戴口罩,按接种点标识有序排队,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向医生主动提供自己健康状况,近期服用的药物信息,并如实填写知情同意书;如果接种部位有伤口,尽量避开伤口选择另一侧接种。3、接种完毕,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止血棉签丢入医疗垃圾桶或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中。 等在接种点留观区观察30分钟,无不适症状后才可以离开接种点;接种当日注射部位保持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出现持续发烧等现象,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6,吃巧克力有益吗

巧克力以其香醇浓郁的独特口味,早已成为男女老少喜爱的休闲食品。但也有人对巧克力的成份有所顾忌,譬如,担心巧克力会导致发胖,会提高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在日前在沪举行的“巧克力与膳食营养”专家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李丹指出,实际上,这种顾虑的形成是由于人们对巧克力营养和功能认识不足。其实,巧克力是一种健康食品,除了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巧克力的“健康功能”来源于天然存在于可可豆中的植物化合物--多酚。   李丹解释,众所周知,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可可粉和糖。糖是人体能量最经济的来源,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碳水化合物,糖本身对健康没有不良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巧克力中的多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它可以延长体内其它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的作用时间,同时还可以促进血管舒张、抑制炎症反应和血凝块形成,从而起到预防心血管病的效果。而抗氧化活性被医学界认为是免疫调节以及预防癌症的作用基础。   此外,多酚还具有调节多种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具备降低血小板活性和促进血小板聚集的功能,从而降低血栓性血管疾病的发生,保护人体心血管健康。   李丹说,脂肪作为人体必需的物质,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并有利于机体重要营养素的摄入。食用巧克力不仅能获得脂肪,而且不会升高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这是因为巧克力所含的饱和脂肪酸中含有大量的硬脂酸和软脂酸。硬脂酸对胆固醇具有中性作用,而软脂酸可以轻度降低胆固醇浓度。因此,关于“吃巧克力会提高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的担心是多余的。   科学试验证明,在运动前15分钟补充适量巧克力,有助于运动中的能量供给和运动后的恢复。因此在进行体育锻炼或出游旅行的时候,备几块巧克力在身边,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日前在沪举行的“巧克力与膳食营养”专家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李丹指出,实际上,这种顾虑的形成是由于人们对巧克力营养和功能认识不足。其实,巧克力是一种健康食品,除了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巧克力的“健康功能”来源于天然存在于可可豆中的植物化合物--多酚。
吃巧克力的好处!! 巧克力问世180年以来,人们对他有不少误解。对许多人来说,巧克力有害健康的重要论据正是其迷人的味道:那么好吃的东西不可能有益健康!于是,世界上各国的科学家开始研究真相,现在已经了解了一些真相。 美国医生发现,巧克力含有一种类似毒品能刺激大脑的物质,同时还含有两种能延长这种物质刺激大脑的作用的其他物质。正是这3种成分跟咖啡因和可可碱一起让人活力四射、情绪饱满,但不会像吸食毒品那样使人上瘾。 巧克力所含的镁的作用是克服抑郁,增强记忆力,提高免疫力,有助缓解精神压力。这是日本科学家的结论。东京大学的一个工作小组经多年研究认为,每天吃25至50克巧克力的人精神愉悦,免疫力强,不易患癌症和溃疡病。 英国伦敦西敏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巧克力的气味能促进男性体内免疫系统产生一种名为“免疫球蛋白A”的强劲抗体,这种特殊的抗体可对付感冒。问题是,男性闻到巧克力味道时抗体会大增,女性则对这种气味无动于衷。 美国心脏病专家证实,他们进行的大规模研究表明,定时吃巧克力,能保障血小板功能正常。从这个意义上讲,巧克力如同阿司匹林,不让血小板粘接,无法形成心脏和大脑的血栓。对那些目前尚健康,今后又不想得病的人来说,巧克力是极好的帮手。 俄罗斯的科学家认为,巧克力所含的成分香精油能阻止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 美国化学协会的研究人员在观察了1854名志愿者后得出结论,这些在15年间每天吃三四块巧克力的志愿者患心血管和肿瘤病的危险性是不吃巧克力的人的五分之一。 40克巧克力给健康带来的好处等于一杯红葡萄酒 法国医生证实,巧克力强化血管,保证心脏平稳跳动,血压正常,而不是过去认为的增高血压。200克巧克力总共只含30毫克咖啡因,一杯咖啡或一杯浓茶所含的咖啡因是它的6倍。 英国人的观点不是没有根据的,苹果是预防各种疾病独一无二的食物,现在又增加了巧克力。黑巧克力所含的维生素A和B、钾、钙、磷、铁,比苹果、酸牛奶和乳酪还多。 吃巧克力能使人如坠爱河,感觉就像在谈恋爱。美国研究人员已有初步的实据,证明人在吃巧克力时,体内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就和恋爱时产生的反应一样。 瑞典教授斯文·拉尔先让肥胖病人吃巧克力,当然为了燃烧脂肪,只有不加馅的苦味黑巧克力才行。黑巧克力脂肪极少,适量的咖啡因能控制食欲,促进新陈代谢。 加拿大牙科医生认为,巧克力对珐琅质的磨损并不比葡萄干多。要想让自己的32颗牙齿受益———吃黑巧克力,其所含的可可给牙齿敷上薄薄一层保护层,不让牙齿上形成结石。 日本科学家则认为,即使是甜巧克力也有保护牙齿的作用。任何一种巧克力都含有一种物质,不让口腔里细菌繁殖和预防蛀牙。 注意,以上说的是纯正的巧克力, 以黑巧克力最好 适量是正确的,吃多会胖(主要原因是牛奶巧克力之类增加丰富脂肪的巧克力品种)

7,气溶胶是什么

气溶胶是人日常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都会排出的液滴,粒径一般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体后很快(1秒甚至几十毫秒内)蒸发,形成飞沫核(粒径几微米),且飞沫核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更远,增加了无接触传播的风险。气溶胶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μm,分散介质为气体。液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固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烟。气溶胶的消除,主要靠大气的降水、小粒子间的碰并、凝聚、聚合和沉降过程。飞沫粒径一般为1至5毫米,在传染源1至2米左右的空间内传播,属于近距离传播。与飞沫相比,气溶胶更小、传播更远。哪些操作会产生气溶胶?世卫组织此前发布的《怀疑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和控制》临时指导文件中提出,例如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术、心肺复苏、插管前人工通气和支气管镜检查等操作,会产生气溶胶。国家卫健委官方微信公号“健康中国”今日发布的文章中介绍到,新冠肺炎目前还是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疾病,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气溶胶传播,例如进行临床气管插管等专业医疗操作时。如果是在常规临床护理、一般的工作生活条件下,采取正确佩戴口罩的飞沫传播防护措施,是足以满足保护普通公众,而不被感染的。空气中有新冠病毒吗?还能开窗通风吗?国家卫健委官方微信公号“健康中国”今日发布的文章介绍,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从这个角度讲,在日常通风环境下,空气中一般不会有新型冠状病毒。所以建议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但是提醒大家,注意保暖。如何预防气溶胶传播?《怀疑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出,一些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会增加传播冠状病毒(SARS和MERS)的风险。为了预防产生气溶胶操作的空气传播,应该确保进行这些操作的医护人员:1、在充分通风的房间里操作,即每个患者的空气流量至少为 160 升/秒的自然通风房间或每小时至少换气12次,且使用机械通风时可以控制空气流动方向的负压房间;2、使用防颗粒物呼吸器,其防护程度至少应达到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 N95、欧盟FFP2标准或同等标准。使用一次性防颗粒物呼吸器时,必须检查密封是否良好。要注意如果佩戴者有胡须,可能造成呼吸器不能正确贴合;3、保护眼睛(即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4、穿着干净、无菌的长袖袍服和手套。如果长袍不耐液体,在进行预计会产生大量液体并可能渗透进袍服的操作时,医护人员应使用防水围裙;5、将房间里的人数限制在患者护理和支持所需的绝对最低限度。哪些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尚未证实,但是现在已经发现的很多病毒性疾病是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比如同为冠状病毒的SARS病毒。气溶胶是胶体的一种,以空气为分散系,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是病毒空气传播的主要方式。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应急工作安全手册(2008版)中区分了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以及所需要的防护措施。其中,空气传播指一些直径小于5 微米的病原体(如结核、麻疹和水痘等)可漂浮在空气中,在易感者吸入了带传染源的空气时发生感染。防止空气传播感染应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还要附加以下预防措施:将病人安置在负压病房;进入该房间前必须佩戴防护口罩,必要时,要先让病人佩戴好口罩。 而飞沫直径一般大于5 微米,常常不会溅出一米以外。早在1月22日,卫健委发布的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中,已经提到,在为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等)时,医务人员应当如何实施个人防护,包括戴护目镜或面罩,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等。知道君检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的资料发现,目前已经证实多种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包括SARS、诺如病毒等。一、SARS病毒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有关,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2003年发现的非典型肺炎病毒是其典型代表。SARS病毒在室温24℃条件下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腹泻病人的痰液和粪便里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约15天,在塑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料、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3天。SARS的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一般约2~10天。人群普遍易感。SARS病人为最主要的传染源,症状明显的病人传染性较强,潜伏期或治愈的病人不具备传染性。目前已经证明的传播途径包括,“人-人”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手接触传播;“动物-人”果子狸/蝙蝠-人(可能) 。但是,同为冠状病毒引起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并不能通过气溶胶传播。2012年,MERS在沙特阿拉伯首次得到确认,病死率约35%。MERS病毒传播途径相较于SARS病毒少很多,主要是:“动物-人”单峰骆驼-人(可能)“人-人”密切接触(有限) 。二、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毒的传播途径易实现,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经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传播。暴发多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工厂、大型游轮等人群聚集场所,国外还有在飞机上发生暴发的报道。诺如病毒可随病人的粪便、呕吐物排出造成环境污染,在外环境,如物体表面、污水、垃圾、地表水、食物中可存活较长时间。感染诺如病毒后多在48小时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以呕吐症状更多见,故也称之为“冬季呕吐病”,病程一般2-3天,预后良好。三、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国际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尤其是姬鼠所携带的汉坦病毒感染,住院病人病死率可高达10%以上。周围有感染汉坦病毒的鼠类,然后才导致人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鼠类感染汉坦病毒后为无症状持续性感染,长期携带病毒,持续性排毒,可在鼠尿液,粪便和唾液中都可检出病毒,其中在肺中病毒的浓度最高。当含有汉坦病毒的鼠尿液和粪便被搅起,漂浮到空气中时,人可通过呼吸含汉坦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也可以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鼠尿液,粪便或鼠窝,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等粘膜而感染;还可通过被鼠咬伤而感染;或可通过被鼠类体表螨类等寄生虫叮咬而传播。直接人-人传播未见报道。四、麻疹病毒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在疫苗前时代,麻疹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经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病毒的传播主要包括:具有高度传染性的麻疹病毒通过咳嗽、喷嚏、与病人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分泌物而进行传播。含有病毒的分泌物通过病人呼吸、咳嗽等排出体外并形成“麻疹病毒气溶胶”。麻疹病毒在空气中或受感染物体表面2小时内可保持活力和传染性。病人传染期一般在出疹前后4天内。麻疹的流行可以造成众多死亡,尤其是营养不良幼儿的死亡。在已基本灭除麻疹的国家,国外病例输入仍是重要的传染源。五、肺鼠疫自然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这些染疫动物都可以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尤其以啮齿动物(鼠类、旱獭等)为常见,跳蚤吸血也能传播鼠疫。人类通过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 细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进入人体, 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这种直接接触感染甚至可以通过非常细小的伤口形成感染, 如手指的倒刺等。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 患者通过呼吸、咳嗽时便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 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这种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造成肺鼠疫暴发。接触肺部感染的染疫动物,如感染鼠疫的狗、猫等,也可以直接经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肺鼠疫。当鼠疫菌感染人发展成为肺鼠疫时,即使在疾病早期也有传染性。肺鼠疫人传人的传播方式可造成鼠疫大流行,其波及地区远远超出疫源地范围。六、其他及细菌性传染病通过空气传播或者气溶胶传播的病毒还有很多,比如水痘病毒、流感病毒等。狂犬病毒也可能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但是通过吸入含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或通过移植已感染病毒的器官感染狂犬病现象很罕见。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尚无流行病学证据支持人际之间通过空气传播拉沙病毒。此外,一些细菌疾病也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比如肺结核、炭疽和白喉。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牛、羊等食草动物为主要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炭疽病畜毛皮和食肉而感染,也可以通过吸入含有炭疽芽胞的粉尘或气溶胶而感染。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飞沫、气溶胶、密切接触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白喉是疫苗可预防疾病。我国近年来百白破疫苗的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平均保护时间约为10年。我国2007年至今,未报告白喉病例。布鲁氏菌也容易通过气溶胶传播,国家疾控中心还通报了2019年兰州兽研所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致使生产发酵罐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生产时段该区域主风向为东南风,兰州兽研所处在中牧兰州生物药厂的下风向,人体吸入或粘膜接触产生抗体阳性,造成兰州兽研所发生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2019年12月份,兰州大学学生和教职工中陆续检出抗体阳性,超过3000人次。

文章TAG: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