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最后时代在进步,文化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越来越深入。03西方文化的东方起源要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必须要以把握核心、分清主次为前提。02西方文化之根源西方普世价值观,是以资本推动的文化入侵。此即使中国传统文化之根。

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文化?

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文化

欧洲人最早认识中国文化主要是通过中国艺术品和奢饰品,如中国的青铜器、陶器和丝绸。当时中国丝绸是最奢侈的高等用品,据说一两黄金买不了一两丝绸。古罗马凯撒大帝穿着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了剧场的轰动,被认为是空前豪华的衣裳。罗马皇帝图密善(Domitian)于公元92年在罗马还修建了专门储藏中国丝绸的仓库。

欧洲最早关于中国的文字记载来自公元50年一位罗马无名作者的《印度洋环行记》一书。到公元二、三世纪,古罗马帝国的商人已经往来于罗马和中国之间。在之后的约10个世纪中,丝绸之路仅仅存活了一段时间,虽然零星的交流可能仍然存在,但中国和欧洲的通道基本被阿拉伯人给堵死了。12世纪十字军东征重新打通了西方与东方的通道,为西方开启了面向东方的窗口。

最早到达中国的西方人之一是著名的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马可•波罗在宋末元初到达中国,回到欧洲后,撰写了欧洲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马可波罗在1299年写完《游记》,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而且马上成为畅销书,并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现存的《马可•波罗游记》有各种文字的119种版本。

马可•波罗的研究学者莫里斯科•利思认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是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16世纪是欧洲和中国通商的一个高峰,葡萄牙、荷兰、意大利、英国、德国、西班牙都与中国有直接或间接的贸易关系。

例如,1598年有22艘荷兰商船驶向东方,三年后在17世纪初的1601年,荷兰往返东方的商船达65艘。据荷兰东印度公司记录,一条返回欧洲的商船,可装运多达25万件中国瓷器。由此可以想象进入欧洲的中国艺术品的数量。据统计,仅英国东印度公司一家,在十七、八世纪间运到英国的中国瓷器,就达三百万件。有案可查的中西方政府间的最早交往,是公元1688年,路易十四给清康熙皇帝写的亲笔信:我方将派一些法国传教士到贵国,他们同时又是数学家组成的使团,请求贵方给予帮助。

也是在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西方耶稣会士,更广泛地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传教士们将《大学》(西方译名为《中国之智慧》)、《中庸》、《论语》、《礼》、《诗经》等儒家典籍翻译成西文介绍给西方民众。路易十四曾专门诏谕皇家印刷厂大批印制传教士从中国带回的《四书》译稿。至18世纪,中国成为当时欧洲关注乃至学习的目标。

中国的哲学思想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成为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程度,让我们现在都感到震惊。法国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思想家伏尔泰极力推崇中国文化,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专制,他甚至在礼拜堂里供奉着孔子的画像,把孔子奉为人类道德的楷模。

百科全书派最重要的思想家狄德罗曾这样评价中国:“中国民族,其历史的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重农学派的始祖魁奈,因自称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被称为“欧洲的孔子”。他认为,中国哲学、美学高于古希腊。他甚至提倡按照中国模式,改革法国王权,宫廷权贵也大多唱和。用他的话说,“中国震撼是如此强烈,俨然以主导文化君临法国,使之不得不对其文化和政治进行反省。

”中国文化和哲学在当时的德国同样受到推崇。莱布尼茨对中国文化非常喜爱,给予高度的评价,并公开宣称中国文化促进了西方的发展。莱布尼茨认为,正是中国的发现,才使欧洲人从宗教的迷惘中觉醒过来。他的弟子、哲学家沃尔夫甚至因极力赞美儒学,藐视基督教,被驱逐出国境。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也都直接或间受到了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影响。

德国伟大作家歌德对中国文化极力推崇,他大量阅读来自中国的著作,学中国诗的体裁作诗,学写中国字。 歌德在1827年曾这样评价心目中的中国人:“那些人几乎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思想、行为和感情……只不过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来得更加明朗、纯洁,也更符合道德。”这一时期欧洲对中国文化全面进行学习,包括科学技术,包括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等;哲学,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等;和对中国社会制度的研究和理性思考。

法国文豪雨果在他的《东方》一书的前言里也感慨道,“学习和研究东方,我们不就可以对现代有更高层次的理想和更广阔的视野了吗?”法国当代汉学家雷蒙施瓦布在他的专著《东方文艺复兴》一书中就指出:西方历史除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外,还有“第二次文艺复兴”:东方文艺复兴。马可•波罗之后一直到18世纪,中国对欧洲来说是绿洲和梦想之地,是文明的象征,学习的楷模,但从19世纪后期,西方逐步强大,中国却进入了衰落的低谷,国家和文化形象一落千丈。

虽然个别有识之士还十分崇尚中国文化和文明,但绝大多数人对此时的中国已经充满了鄙视。1919年,法国着名文学家罗曼•罗兰写信给印度诗人泰戈尔,心情沉重地指出:欧洲文化的弊病已经十分深重,如果不汲取东方文化的精髓,不将东西文化融于一炉,就不足以言自存。也是在这一年,梁启超到达西欧参观,当梁启超向西方友人说起孔子、老子等中国传统思想时,那些友人听后都跳了起来,埋怨他“家里有这些宝贝却藏起来不分给他们,真有些不够意思”。

然而更多的人看到的是这个衰老帝国的落后和不堪一击。包括对中国并没有许多了解的黑格尔:中国无哲学,中国的东西里面有一些道德信条......中国是只有空间,没有时间的国家。同期,由于中国东南广东、福建等省的底层民众为了逃脱贫困和战乱,大量去欧美“淘金”,这些中国人吃苦、勤奋、聪明、能干,而且对工资要求很低,从而替代了一些西方人的位置,一时西方称为“黄祸”,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排华浪潮。

1924年,罗素来中国,虽然也提及中国文化的优点,但已经俨然以优越者自居了,认为《论语》不过是一般的道德常识而已。在1960年代的美国,学术界根本没有中国哲学这个概念。直到二战时期,即便中国那时已成为盟国的一员,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形象仍是个“跟在西方后面乞求施舍和怜悯的穷鬼”。1958年,美国学者伊萨克斯曾对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做出一番调查,他在书中写道:以美国人对美国本土中国华侨的感受为基础,他们几乎都是把中国人看作是劣等民族的。

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感谢和大家分享。01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源古代先贤,仰观天象,俯察大地,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体悟,总结出:中华文化核心是,道。因此,中华文化源自天地,是对宇宙根本的认识。空间是宇,时间是宙,时空相融一体即是宇宙。创世逻辑,应该是:道——无极——太极——时空。此即使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分支繁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硕果多彩。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中华文化的传承因汉字而得保障。中华民族绵绵不绝,得益于汉字(天)、中医(人)、农事(地)的传承。此即使中国传统文化之源。02西方文化之根源西方普世价值观,是以资本推动的文化入侵。我曾经相对系统的论证过此结论,做简单列举。西方文化的主流叙述的大致内容:从古希腊文明到古罗马文明,到漫长的中世纪,然后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之后又产生了工业革命,后来就是民主制度,现代世界的现代性等等。

“十字军”东征主力军团行军图11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征”,前后历经两百多年。“十字军”打到今天的小亚细亚一代,最终发现亚洲的伊斯兰地区保存了在欧洲早已消失的古希腊典籍。然后把欧几里得、托密勒、阿基米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重新从阿拉伯文翻译成了拉丁文或者希伯来文。“文艺复兴”就是对古希腊各种经典著作的再发现,其实质就是由一场浩浩荡荡的典籍翻译运动,引发的文化崇拜和文化认祖。

然而,古希腊文明早已在公元前146年,随着希腊被并入罗马共和国而结束。中间的文化断层,西方美其名曰漫长的“中世纪”。03西方文化的东方起源要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必须要以把握核心、分清主次为前提。18世纪以来,随着欧洲的崛起,西欧中心迫不及待地将古希腊文明雅利安化,为自己的“文化根源”强行合理化。

然而更有趣的是,西方学者自己论证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之源是来自高加索人种,是东方人种而非纯粹白种人。另外,文艺复兴翻译的典籍,保存在伊斯兰地区,深受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中国的许多发明就是通过阿拉伯世界在这个时期传到欧洲的。因此,西方文化之根,乃是起源于东方,与中华文化有莫大的关联。写到最后时代在进步,文化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越来越深入。


文章TAG:如何看待中外文化作文  书面表达引导文化自信  如何  如何看待  看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