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蒲·索莱尔斯的小说《H》里,全篇没有标点符号,且没有大写字母表明句子的开始,也没有段首空格表明段落的开始。再后来,就出现了本文开头所说的两则传奇创作故事了。克洛德·西蒙70年代后,“新小说”创作渐趋消退,作为文学流派逐渐走向了消亡。但1985年“新小说”派代表克洛德·西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标志着“新小说”已经得到了西方学界的认可,从而使它成为法国乃至世界现代文学史中的一个经典。

02 新小说流派的创作特点事实上,“新小说”派从未公开发表过自己的“宣言”和“纲领”,更没有自己的组织与刊物,但是这派作品的确有许多相同的创作观点:主张摒弃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写作方法,从人物、情节、主题、时间顺序、语言等方面进行改革。主张取消人物的核心作用,情节的连贯作用和作品的社会意义,改变小说与读者的关系,力图将小说从传统的窠臼中解放出来。

他们宣称要与19世纪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决裂,探索新的小说表现手法和语言,描绘出事物的“真实”面貌,刻画出一个前人所未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内心世界。具体说来,其创作有如下几个特点:1、创新新小说派的带头大哥罗伯·格里耶就认为,在所有的时代在任何艺术领域中,形式存在着、消亡者,但形式必须不断地更新。所以,小说创作方法必须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他宣称,19世纪的小说创作,在100年前是生机勃勃的;但在当今它只剩下了一副空洞的范式,只会对模仿有用。因为随着世界的变化,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概念的认识上也发生了变化,文艺创作必须打破陈规,向新的时间和空间探索,创立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和手法来表现变化了的世界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在他们看来,巴尔扎克笔下的小说只是同他所处的社会条件相适应,巴尔扎克风格的小说也不是唯一的小说。

既然与巴尔扎克小说相应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就不应墨守陈规,裹足不前,而必须创作与当下以及未来社会相适应的新小说,使读者从他们所熟悉的,认为是永恒的社会生活习惯中解脱出来,以获得适应新社会和新小说的能力。2、改革在他们看来,过去的小说已失去了真实反映世界的能力,若想“真实”地反映生活,就必须进行改革。

萨洛特就认为,作家的任务就是透过生活的表象去探索深入的真实。罗伯·格里耶同样指出,作家的任务在于描写出客观社会生活的人。他们认为,现实独立于人们的知觉和认识之外,并非从属于人的主观意志,人无法完整清晰地认识现实的真面目,从而对现实产生错误的看法。所以他们认为,传统小说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铺排情节、塑造人物,以反映客观世界的做法是不准确的。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王朔  小说  时期  王朔的小说特点是什么  新时期小说特点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