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出课前小测的题目,我就有一套流程,先点开自制的知识点清单,接着登录菁优网,然后根据既定条件和筛选条件来选题,最后配置成一份课前小测题目,排版打印交给科代表备用。有了行动流程,就可以避免每次需要重新思考怎么做,极大地降低了行动成本。第二小步是执行,有了行动流程,就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教学的实践中去。比如出课前小测的题目,想好流程后,我就把它记录在云笔记中,每次需要出题,就先查看这套流程,然后按照流程行动。

有的人可能要问:“这么草率,遇到问题怎么办?”的确,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问题意味着改进系统的机会,我们需要的是欢迎问题,而不是想办法逃避问题。有的教师因为害怕问题暴露,对自己的行动流程反复修改,就是不投入使用,这种企图憋大招的选择,反而会阻碍了系统的改进。第三小步是检查,在行动流程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

记录包括两个内容,一个内容是有助于推动教学开展的流程,比如课堂上,如果发现学生死气沉沉,讲个笑话往往能够瞬间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状态;另一个内容是阻碍教学开展的流程,还是这个例子,你发现学生死气沉沉,不是讲个笑话,而是怒气冲冲地把全班痛骂一遍,结果可能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抵触,你接下来的讲课就更加没人用心听了。

第四小步是调整,对阻碍教学开展的流程进行调整,使之转化为有助于推动教学开展的流程。调整的基本思路有三个。一个思路是添加有用的流程,比如前两年开始,我在多次分析学生的成绩后,决定为课堂添加一个流程,就是课前小测,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虽然正课时间被占用了不少,但是学生的成绩却得到提高。另一个思路是剔除无用的流程,比如周末作业,我原来会很勤快地布置周末作业,后来发现完成质量不敢恭维,点评效果低下,于是决定取消周末作业,把省下的力气花在平时的作业上。

结果发现学生很开心,平时作业也做得卖力,成绩也不会因此而下降。还有一个思路是重组现有的流程。重组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方法是串联,即改变流程的顺序。比如平时测验,我原来的做法,是批改完两个班的试卷后,再分析学生对哪些题目做的不好,每次都搞得很累;我现在的做法,是一边改试卷,一边把学生的错误简单记录在我的试卷上,还没改完一个班,我就已经知道学生哪些题目做的不好了,至于改卷的速度,刚开始会慢点,到后来不需要再记录学生的错误,就会变得飞快。

另一个方法是并联,即把某些流程合并。比如平时的作业,我原来的做法,是布置作业、上交批改、发回订正和课堂点评,发现滞后性很严重,一是我作业常常改不过来,二是当我点评的时候,学生都忘了当时的题目了;我后来做出调整,把批改和订正合并起来,流程变为前一天布置作业,接着第二天课前学生自我订正,然后课堂点评回收,发现点评的效果大大提高,而且节省了批改作业的时间,我只需要检查学生的订正情况就好了。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初中  数学  教资  内容  教资初中数学考什么内容  初中数学教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