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平面形状的矩形翼、梯形或半椭圆形机翼。平直翼布局的战斗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成为一个主流。平直翼战斗机的结构简单设计制造容易,平直翼布局的机翼升力效率较高,缺点是飞行阻力大,通常的亚音速飞机上都采用平直翼。平直翼布局的战斗机不适合超音速飞行,速度高时对机翼结构影响非常大,由于本身就是大阻力特点,因此,超音速飞行中机翼容易被折断,并且降低机翼舵效,现在的超超音速战斗机已经不采用平直翼布局了。

  后掠翼后掠翼战斗机从1948年左右开始应用。特征是机翼向后倾斜,倾斜角度比较大,机翼面通常为长条状。后掠翼布局的战斗机是速度需要而催生出来的一个应对措施,主要是解决平直翼布局的战斗机在高亚音速、超音速飞行中的机翼舵效以及升力要求和结构强度的问题。超音速飞行时战斗机面对激波效应,所谓的激波就是战斗机前部机头位置会因为飞机速度大于空气扩散速度而形成空气叠加现象,这也是平直翼被折断的原因。

后掠翼等于是通过改变机翼后掠角躲过了机头激波效应(参见下图)。后掠翼的气动特点是增加机翼临界马赫数,防止激波效应冲击机翼,推迟激波的到来,另外就是能够减少超音速飞行时机翼产生的飞机阻力。简单讲就是利用机头去冲破空气叠加层,突破音障,实现超音速飞行。后掠翼的诞生解决了战斗机超音速飞行中平直翼带来的巨大阻力,和结构强度不足的难题,是战斗机机翼的一个革命性的成果,为后来战斗机的机翼变革起到了借鉴作用。

后掠翼最大的优点就是提高了升力,以及适合超音速飞行。 三角翼 三角机翼是为了平衡平直翼和后掠翼而出现的。后掠翼虽然解决了超音速飞行中的阻力问题,提高了升力,但缺点也是共同存在,最主要就是低速性能不好,低速飞行时空速相对减小,容易出现失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世纪60年出现了实用性的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

三角翼前面的翼面结构属于后掠翼,后缘翼面结构属于平直翼布局。特点是重量轻,结构简单,强度高,机翼面积大,低速升力系数好。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超音速阻力小、结构强度高、超音速飞机时机翼重心后移量小。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也被喻为超音速飞行布局的典型机翼特征。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缺点是低速飞行时机动舵效和操控性能不理想,特别是在对地攻击时,起降时也是如此,经过改革操控性能解决了一定问题但油耗高。

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主要是高空高速飞行特征好。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有数个变形,无尾三角翼布局、有尾三角翼布局、鸭翼三角翼布局等等。  可变后掠翼 可变后掠翼简单讲就是解决三角翼布局的战斗机低空低速飞行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搞来搞去也没有一个好办法,于是就采取了一个笨办法,通过改变机翼的角度让战斗机有两种飞行功能。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解析变形机翼技术发展趋势  机翼后缘如何加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