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需要考察教师的教学论文、教学成果、教学项目等指标。教学型教授的评价要求因此,如果提到“教学型教授”,那自然是在近几年,论文发表已成为高校教师评价的最重要指标。因此,高校就提高了教学型教授的要求,不把课堂教学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仅作为最低的一个门槛,主要评价“研究性教学”和“教学研究”。

一篇论文都没有的“教学型教授”最终会消失吗?

论文都没有的“教学型教授”最终会消失吗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作为高校人事工作者,做过多年职称评审工作,也多次和高校同行交流过相关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在绝大多数高校,无论文的教师是很难评审“教学型教授”。题主问是否会消失,我只能说,已经消失了,实际上,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出现过。教学型教授的起源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开放初期,高等教育发展并不像现在这样快,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就是教书育人,确实也出现了不少没有论文,或者只有一两篇论文就评上教授的情况。

什么我上面说几乎没有出现过呢?是因为这个时候没有哪个学校提出“教学型教授”这个概念,而这个概念是在09年高校推进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后,为推进分类评价和分类管理,探索形成的一种教师岗位,除教学型(也叫教学为主型)外,还有教学科研型(也叫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型(也叫科研为主型)以及专职科研型、社会服务型等等。

教学型教授的评价要求因此,如果提到“教学型教授”,那自然是在近几年,论文发表已成为高校教师评价的最重要指标。各高校设置教学型教授,也是专门针对部分科研弱但教学强的教师。那么,高校就面临一个问题,科研强弱好评价,但教学强弱怎么评价?有的老师上课跑火车、讲段子,但学生就是喜欢,这样的算好老师吗?有的老师上课都不面对学生,但一节课要写满整个黑板的板书,这样的算好老师吗?教学评价难不仅出现在中小学,也存在于大学。

因此,高校就提高了教学型教授的要求,不把课堂教学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仅作为最低的一个门槛,主要评价“研究性教学”和“教学研究”。什么叫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的教学方式。实际上,这种方式的教学质量也没法评价,但要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必须了解专业前沿,因此,教师在学术研究方面不能是空白,原则上至少有1-2篇最新的学术论文,如果没有论文,那应该有专著、教材等。

所以,表面上看是考核教学,实际上仍然要求科研工作。什么叫教学研究?这个跟中小学校提到的教学研究类似,就是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甚至是探索教育原理。这就需要考察教师的教学论文、教学成果、教学项目等指标。也就是说,你作为一个教学型教授,不光要自己上好课,还要探索出上好课的规律,指导其他人上好课。当然,道理是这样,实际上,近年来,教学成果都堆成山了,很少有付诸实用的。

结语所以,想要评上教学型教授,不发表论文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国家一直提重视教学,但完全没有研究(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教学研究),想要在大学立足,都是很困难的。也许将来,国内高校会探索像美国高校那样的高级讲师职务,就是专门讲课,只评价讲课质量,也能获得很高的收入,但不会超过教授的收入水平。也可以设置荣誉教授之类的荣誉性岗位,让公认的师德水平、教学水平高的老师也能得到充分的尊重。

教师评职称时取消论文,改成交三到五篇教育教学总结,可行吗?

论文都没有的“教学型教授”最终会消失吗

十多年前,就教师职称评审需有论文发表一事,谈过看法。论文造假成风,已失了它的作用与意义。但如何填补这个缺陷,至今没有解决好。我的看法是,既然论文是评审刚需,而为避开造假,唯一可行的是,让参加当年职称晋升评审的人员,直接进行现场论文考试,也就是象学生作文考试一样,现场收卷,密缝装订,异地改卷评分。这样,既能看出晋级参评人员实际写作水平,又能避免造假,更能防止那些文凭水分大,没有几斤几两的人,硬占指标,挡了真正优秀教师的晋级之路。


文章TAG:探讨如何评判一篇学术论文的质量  如何评价一篇教学论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