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的?孔老先生是因材施教的大拿,一点一滴,举手投足,无不彰显先生的教育之功底超级高。孔子早就提醒我们,必须因材施教。)在孔子这里,因材施教做得似行云流水,在于他对弟子的了解,在于它对因材施教方法的纯熟。

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的?

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的

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的?孔老先生是因材施教的大拿,一点一滴,举手投足,无不彰显先生的教育之功底超级高。他与弟子随地而坐,随意而谈,无人拘谨,随便发问,孔老先生针对不同的人,随意就能说出符合各人特点的教育的话来。他的因材施教是没固定模式的,对有些事绝对没有“标准答案”,各人各异,这不,他的学生上场了,且看:子路冒冒失失第一个发言:“先生,听到正确的可以做的事情,是不是就马上做啊?”孔子立刻回答:“NO,NO,NO,正确的事也不能接着去做,有父有兄在,岂能不商量就马上做呢?”子路悻悻退下。

冉有接着上场,结果又问了同样一个问题:“先生,听到正确的可以做的事情,是不是就马上做啊?”孔子说:“OK,OK,OK,对了对了对了,听到了就要马上去做。”冉有开心退下。孔子的弟子公西华在场,听了个一塌糊涂,迷迷糊糊,忙喊:“WHY?WHY?WHY?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嘛,亲爱的老师,同样问题,为何标准答案不一样啊?”孔老先生笑而作答:“子路敢作敢为,鲁莽冒进,做事需要学会退让,所以叫他缓一缓,征求意见后再做。

而冉求性格迟缓,做事退缩,所以叫他大胆放胆放手去做,不用瞻前顾后。”(以上,为了便于记忆,为了好看,加了些昏话,请各位看官谅解。)在孔子这里,因材施教做得似行云流水,在于他对弟子的了解,在于它对因材施教方法的纯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慕课来了也罢,大学公开课来了也罢,真的人对人的教育,是永远不可或缺的。

孔子几千年前便提出“因材施教”,你怎么看?

孔子几千年前便提出“因材施教”,你怎么看

孔子早就提醒我们,必须因材施教。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当然应该依照子女的实际状况,而不应苛求。何况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彼此分工合作。我们依此推知,上天需要各种各样的人,而不是大家都一样。父母必须认清的一点是:每个孩子发展的速度都不一致,有些孩子发展得较快,有些则较慢。而且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也不一样,有些孩子会认不少字,会写不少字,有些还不会。

上天把子女托付给父母,最好依照子女的天分,让子女在快乐的生活中自然地成长。父母可以启发、辅助、教导子女,却不应该要求子女接受各种指示。从前那种严格要求子女接受各种指示,严格要求子女服从长辈的教育理念都应该做出合理的调整。儿童天真无邪的特性、热忱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爱好实验的探索,都是十分宝贵的潜力。

父母只需要以正确的态度、良好的方式、有效的方法给予适当的启发,至于子女将来怎样发展、可能哪些成就,那是子孙自己的福分,根本用不着我们操心。美国心理教育专家约翰·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说得十分明白:“我们的教育,正在起变化,把重心改变了。这个改变与哥白尼把宇宙的重心从地球移到太阳,是同样的一个革命成果,在教育上,儿童变成太阳,一切的教育设施,都应该环绕着太阳运行,所以儿童是中心,教育应为儿童而存在。


文章TAG:谈谈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