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界是否需要刮一场反学术不端的风暴?

整治学术不端不能仅仅靠打,还要从根上解决。现在的高校存在唯学术论,一切以文章论英雄。最搞笑的是,发文章,做课题前必须得保证能做出理想成果。试问我要是知道了必出哪个理想结果,还做个屁的研究啊!但是在中国,你必须保证能出结果,然后为了结果就得各种编。其次,各行各业晋职称,都要看你的论文课题,甭管你的职业和科研有没有关系。

如何看待心肌再生领域的顶尖学者、哈佛终身教授被证实学术造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学术造假者也是为着各种利益,为名也罢、为钱也罢,总之是把聪明才干用在了歪处。心肌再生无疑有着十分巨大的吸引力,心肌细胞本身的再生能力是很弱的,一旦心脏受损细胞过多,就可能导致病人的死亡。设想如果可以利用干细胞等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用人工的方式加以诱导,产生新的心肌组织,用来修复心脏的破损是最完美的材料,因为那本身就来自于自身,不会有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每年都会有学术造假的新闻传出,只是心肌细胞再生这件事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因为各国研究人员都看到了其中蕴含的价值,都开始纷纷踏入这一领域,日本电视剧中还有基于心肌再生治愈病人的情节。如果证实从开始都是造假,那之前投入到大量资金可能都打水漂了。这就是科学的两面性,一方面可以促进人类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可能被有心人利用,成为谋私的工具。

如何改善学术界存在的某些急功近利、论资排辈、学术造假等不良风气?

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当下学术研究出现了严重的功利化倾向。这一倾向不仅扭曲了学术研究的价值功用,而且使学术异化现象泛滥,以至于“现在的学术研究太缺少最丰富的思维者精神,各种各样的异化现象都成为精神叫化子”。对这种学术异化现象“必须花大力气予以抑制,否则,学术研究便会枯萎以至衰亡”。要想抑制学术异化现象,首先必须找准其症结所在。

学术异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科研管理体制、学术评价机制、学术领域的恶性竞争、研究者个人诚信意识的淡化、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浮躁风气等等。在这些因素中,哪一个是最直接、最主要、最起决定性作用的呢?笔者认为是学术评价制度。在学术评价制度中,学术评价的标准是核心。学术评价标准是学术研究的“指挥棒”和“风向标”。

这决定了有什么样的学术评价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术研究态度、模式和结果。当下通行的学术评价标准和考核制度逼着学者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学术成果是知识的沉淀、思想的结晶,如果违背规律,臆想产出的“多”和“快”,必然导致“质”的下滑。然而,遵守考核制度带来的是现实利益。在利益面前“规律”是脆弱的。分析现行的学术评价制度,我们发现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量化”。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学术造假如何根治  如何举报学术造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