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初严厉的海禁政策,永乐年间海禁的松弛,永乐后(洪熙—弘治)海禁政策的再强化,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隆庆开放和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明末海禁的废弛。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与明清初期的海禁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处。朱元璋这个海禁政策作为一条祖训,就流传了下来。

明清两朝为何要进行海禁?

明清两朝实行海禁,不是因为他们有恐水症,而是为了饿死盘踞在海上的敌对势力来巩固自己的新生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最初实行海禁政策都是无奈之举。但是却达到了当初制定这个政策的初衷,有效地稳固了新建立的政权。明朝朱元璋实行海禁是为了对付张士诚、方国珍和兰秀山之乱的残余势力朱元璋从一个小叫花子变为皇帝,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事儿。

明末天下大乱,各路豪强纷纷起兵,朱元璋在元至正12年(1352年)年加入了郭子兴的部队,从此开始了经天纬地的大业。朱元璋只是元末各路豪强之一,他的敌人不但有元朝廷,还有其他的起兵豪强。朱元璋历尽千辛万苦干掉了元朝廷,又剿灭或者招降了各路起兵豪强,之后,夺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在朱元璋收拾的各路起兵豪强中,有两路与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密切相关。

他们就是张士诚和方国珍。❶ 根据《明史》记载,张士诚以操舟运盐为业,穷苦人家出身,生意中经常受那些富家大户的欺负。元至正13年(1353年),张士诚忍无可忍,率领众兄弟十八人杀了盐警,焚烧了为富不仁大户的庄园。从此就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张士诚势力最大的时候,发展到南达绍兴,北抵徐州,东靠大海,西及颍州,坐地两千余里,拥兵数十万。

但最终在至正27年(1367年)被朱元璋击败,自杀身亡。张士诚在起兵十四年中,一直背靠东南沿海与海外交往特别密切,特别是跟高丽经常有使节往来。张士诚本人虽然死了,但是他的余部多逃入东南沿海的海岛之中,继续抵抗明军。❷ 方国珍与张士诚经历差不多,也是以贩盐为生。元至正8年(1348年)被冤家诬告暗通倭寇。

方国珍杀死冤家以后,与众兄弟亡命海上,抢劫过路船只,阻塞海盗,成了彻头彻尾的海盗。元政府当时已经无力镇压方国珍,只得招降了方国珍。方国珍利用他控制的海盗,将富庶江南的物产通过海路运往元大都。因为当时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已被红巾军切断。这红巾军也是元末的一只反元武装力量,以韩山童、刘福通为首。元政府只能依靠方国珍将南方的粮食、丝织品运往元大都。

方国珍控制着海陆,自然就与海外国家和势力联系比较多,与高丽也是多次遣使往返。至正27年(1367年),朱元璋击败了方国珍,方国珍投降朱元璋,,但是余党也是逃亡东南沿海岛屿,继续与明军周旋。❸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举行登基大典,正式宣布建立大明王朝。就在这庆祝皇帝登基喜庆气氛尚未消散的时候,浙江海面的舟山群岛爆发了一起令朱元璋下定决心要实行海禁的叛乱,史称“兰秀山之乱”。

 1/8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海禁  政策  海禁政策说明什么  什么是海禁政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