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原始和自然的触发因素是利于生存的食物获取和利于繁衍的性行为,即所谓的“食色性也”。其他衍生出来的因素包括社会(行为)奖赏和某些物质(毒品)。有一些物质或行为,不仅仅是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还会“劫持”脑的奖赏系统,表现为如下五个特征,就是成瘾:渴望——对这种欣快感无限的欲望;依赖——离开它就觉得难过;耐受——由于人体自我平衡机制的平抑,想要获得这种欣快感要求越来越强烈的刺激;戒断症状——当不能不能获得相应刺激就会产生各种不适;强制性寻觅行为——最终,为了追求更强烈的毒品或者行为刺激而丧失基本的价值判断,失去理智和自我控制的强制性获取。

可见,只有嗜好或者沉迷,并不能称为成瘾。只有全部具备以上5个特征,才能称为医学的成瘾。从物质成瘾到行为成瘾直到2013年,DSM-5将赌博障碍列为行为成瘾之前,医学上的成瘾只针对精神性药物,包括酒精、大麻、致幻剂、吸入剂、阿片类药物、镇静剂、催眠药和抗焦虑药、兴奋剂和烟草等。DSM-5将赌博障碍列为行为成瘾,意味着成瘾突破了仅限于物质的界限。

原因在,随着脑功能性磁共振的应用,大量研究发现,一些行为跟毒品一样刺激乃至劫持人脑的奖赏系统,并激活大脑额叶意志力中枢,完全具备成瘾的特征。尤其是,《科学》杂志著名的科学记者和新闻作家斯坦斯霍尔登于2001年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行为成瘾,真的存在吗?”的重磅新闻评论,将行为成瘾推上了医学研究和争论的风口浪尖。

经过多年的证据积累,2013年修订的DSM-5将赌博障碍列为行为成瘾的精神障碍,并将所在章节从“物质相关障碍”修改成了“物质相关和成瘾障碍”,开启了行为成瘾被归为精神病的先河。但是,对于另一种入选呼声颇高的行为成瘾——“游戏障碍”,DSM-5仅将之列在了“需要更多研究证据”的第三部分,也就是判了“缓刑”。

ICD-11的颁布意味着游戏障碍称为被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二种行为成瘾随着研究证据的进一步积累,游戏障碍被列为行为成瘾呼声越来越高,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WHO主导的国际疾病分类最新版终于“顺应民意”将游戏障碍纳入了精神障碍性疾病,这也就意味着医生可以将游戏成瘾诊断为一种疾病,并进行合法的治疗。当然,这并不是说,一个人特别爱玩电脑游戏就是精神病。

要诊断游戏障碍需要符合严格的诊断标准。按照ICD-11的说明,诊断游戏障碍需要符合以下条件:持续和反复沉溺于数字设备游戏(包括在线或离线游戏机上),并备受自责、懊恼等折磨;游戏沉溺者却失去对玩游戏的自我控制,仍无法自主停止游戏;或者,将玩电子游戏置于比日常工作和生活,诸如生活兴趣,日常饮食、睡眠和社交等活动更优先的位置;并且,即使因此遭遇到诸如因工作时间玩游戏而被解雇,因玩游戏耽误约会而失去社会关系等不对正常生活、工作的干扰,仍会继续甚至升级游戏行为。

只有符合以上条件才是游戏成瘾,才是病,才需要治疗。当然,由于ICD仅仅是一个疾病分类体系,更详细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方案还需要相关机构制订颁布相关的诊疗指南。就是说,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有关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案。游戏障碍被列入精神病,行为成瘾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被认为具有成瘾特征的行为并不只有病态赌博和游戏成瘾,其他的还有性成瘾(有的学者更学术化地称为纵欲障碍,Hypersexual Disorder),食物或吃成瘾,强迫购物(也被称为购物癖),强迫性盗窃,甚至跑步成瘾等,也有大量证据显示具备行为成瘾的特征。

悲剧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很多文学作品都有种淡淡的忧伤?

无论什么文学等各种作品大多是围绕“人″而作的,写人的七情六欲,人情世故,世事变迁等方方面面……人生艰难好象悲多于喜,喜往往是短暂的,坎坎坷坷的人生悲多(大)于喜,生离死别是最大的“悲″,脆弱的生命生死一瞬间,再正常不过了,那部作品没有关乎生死情节……所以,作品中的“悲剧″的存在,正常!愚见不对莫怪!???。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听懂  向往  思念  悲剧  向往悲剧是一种什么病  《思念是一种病》你真的听懂了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