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企业将“质量”作为当年度重点工作来抓,那我们就加大采购质量指标的权重,来引导组织或岗位关注采购物资质量,加强采购物资检验工作;如企业将“成本”做为年度重点工作,那我们就要推进采购价格控制,严格控制价格绩效指标,如降低议标采办量,将议标采办率指标加大考核权重,来引导组织或岗位在采办方式的选择上多采用竞争性采办方式。

最后,还要制定好工作流程,制定考核纪律,设置好工作开始时间、结果公示时间、沟通反馈时间、结果正式发布时间等,有序推进采购绩效管理工作。采购指标体系、 目标值以及管控体系构成了整个采购绩效管理体系,做好这三个方面内容的策划,也就完成了采购绩效计划工作,当然采购绩效管理体系必须向被考核对象征求意见,达成共识后发布实施。

二、夯实基础管理,保障采购绩效管理的实施绩效实施是指对被考核对象的绩效指标实际达成情况进行及时统计和问题分析,并提供改进建议。如果说绩效计划是企业内部达成共识,那么绩效实施就是对共识的跟进,即绩效监控和指导。绩效实施是绩效管理四个环节中耗时最长的活动,而且绩效计划是否能够落实和完成要依赖于绩效实施与管理,这个过程做得怎么样直接影响着绩效管理的成败。

绩效管理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提升绩效的基础。只要把管理基础理顺了,绩效自然就会提升上来。首先,要将日常管理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在日常管理中要以推动绩效计划的落实为管理主线,推动绩效指标目标的实现。不能将绩效管理和日常工作割裂开来,否则将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期初定好的目标值和工作计划根本就没有什么指导作用了,绩效管理也就失去了意义。

其次,要做好绩效信息跟踪记录,全面跟踪各指标因素,并准确记录。如果没有绩效信息记录,造成的结果是在考核对象中进行绩效沟通和反馈的时候就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考核对象的绩效结果以及说服考核对象进行绩效改正,同时对于将来的培训、奖励以及员工晋升等也没有翔实、准确的参考信息,采购组织绩效分析和绩效改进也无法做到准确,绩效管理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企业在进行采办绩效实施时,可以设置采购审批记录表单,要求各审批岗在日常审批工作中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填写,以保证考核信息的统一性。当然表单的设置要跟工作流程和考核指标因素相对应,为考核提供基础信息。在实践中,常见的错误是把绩效管理理解成 KPI (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其实,KPI只是起到测量绩效的作用,而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绩效,最重要的作用是提升绩效的基础。

 7/9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现状  采购  管理  国内外  国内外采购管理现状  采购管理现状是什么  
下一篇